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税务稽查证据在实践中经常不被税务机关重视。税务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证据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从证据角度分析了《税务稽查底稿》的性质及在税务稽查实践中的误用;分析了税务稽查证据收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法;还分析了税务行政处罚的证据要求及在实践中存在的差距。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税务稽查实践。  相似文献   

2.
税务机关在做出征税行为时要有证据,没有证据不能做出征税决定。证据对税务机关的执法和诉讼都至关重要。文章主要针对税务行政诉讼中与税务机关最密切相关的证据问题、举证时限制度的不完善之处给出一个意欲完善的思路,着眼点在于行政诉讼法立法层面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税务稽查证据认证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与税务人员的素质有关,也与有关法律规定太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关。《行政证据规定》不仅对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必然对税务机关的取证、审核证据、认定证据带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查处偷、抗、骗税行为的重要手段.在税务稽查中取得的各种证据则是支持税务处理决定、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最直接的依据.因此,稽查工作中证据的收集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税务稽查作出的税务处理决定、税务行政处罚决定没有取得真实可靠、合法、有效的证据作为依据,一旦发生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则对税务机关非常不利.而目前在税收证据取得方面又存在诸多干扰因素,必须充分加以认识并因循其中规律积极解决.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在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税务机关有权处理和司法最终解决、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证明标准与证据规则、查明案件事实和证明案件事实、取得证据和固定证据、证明相对人行为和证明自己行为、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税收的直接经济价值与社会法治价值八大观念,并说明这些观念的澄清将有助于行政执法风险的回避。  相似文献   

6.
税务行政证据贯穿于税务工作始终,它是税务人员工作质量和履行工作职责的显性表现。本文从目前税务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有关证据问题出发,剖析了目前对税务行政证据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并对目前法律对税务行政证据的分类、形式要求、收集以及运用进行了阐述,以期引起同仁对税务行政证据的关注,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偷税主体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务机关执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税务违法案件的查处,而偷税案件是税务违法案件的重中之重,对偷税问题的理论认识直接影响到税收执法质量的高低。偷税主体问题在我国法律理论界争论比较大,税务机关在执法实践中也不统一。对这一理论问题的探讨对于完善偷税理论,指导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税务机关执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范的行为。加强税收立法规范,强化税务行政内外部监督机制,促进税务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税务行政诉讼,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的一种司法活动。税务行政行为与税务行政诉讼有着十分重要的因果关系,不管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是否符合行政法律、法规,只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都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  相似文献   

10.
税务稽查实践中,税务机关是可以抽样取证的,抽样取证是税务稽查中的一种收集证据方法。抽样取证只有一种情形,仅限于种类物的抽样取证。税务稽查抽样取证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具体,程序不规范,文书不健全,将直接影响税务稽查结论的正确性,影响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威。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税务稽查抽样取证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以悬赏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为主要论证对象,从我国的取证制度证明该制度产生的土壤及合理性,从合同法角度论证其合法性。如果悬赏收集的证据符合关联性、客观性和合法性,即可认定其具有证据能力,反之则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问题,提出应赋予其独立的证据地位,并基于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之间的发展承继关系,将原有的视听资料纳入到这一新的证据形式之中。同时,对电子证据的主要证据规则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旅游服务的无形性与有形展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服务的无形性与有形化是一对矛盾,如何使无形的服务尽可能得到有形展示,是服务营销管理的一项难题。通过对旅游服务内涵本质的揭示、旅游服务主客体的价值分析和旅游服务有形展示渠道的整合,以探究旅游服务无形性转化为有形证据的途径,从而进一步认识旅游服务的特殊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老大难”问题之一,《刑事诉讼法》修订后,虽在举证、质证、认证方面都吸收了当事人主义与对抗思想有了重大的转变,但在律师调查取证权问题上反而限制了律师应有之权利,不利于律师很好的履行辩护人的职责,为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本文着重对律师调查取证权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审计证据充分性要求是审计职业规范对审计证据的基本要求,现有的审计职业规范都是从审计证据数量方面上对之予以解释并提出相应要求,这种观点可以用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原则予以很好的诠释。但是这种解释与要求与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实质性内涵是有偏误的,从人类认识论的视角上来说,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人员的一种内心确信状态。审计人员要确定这种内心确信状态还要结合具体环境及其自身专业能力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以网络为手段的网络犯罪四处泛滥,其手段不断更新,危害日益严重。与此同时,由于犯罪主体智能化,犯罪手段隐蔽,特别是证据难以采集等因素,使得此类犯罪破案率低,立案率更低。为此,各国纷纷加强立法对策,并通过国际公约针对网络犯罪规定了新的证据规则以应对。我国并没有针对网络犯罪的专门证据立法,使得理论与实务界对电子证据无法统一认定,有必要借鉴外国及国际公约建立起我国的电子证据立法。  相似文献   

17.
出口市场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扩张的重要渠道。本文从企业—目的市场的角度,利用2000~200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从微观结构层面上探究中国出口企业的动态变化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发现以两年为期,连续出口的企业贡献占出口增长的大部分,但如果在长期内考察各类企业的累积效应,净进入企业的贡献更大。进入退出并不是企业动态的主要表现,只有规模较小的企业容易进入或退出,出口企业大多维持自己的出口状态,其动态大多表现为出口规模和市场个数的变化。这些结论将为如何稳定和改善企业出口并保持出口持续繁荣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以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按Size-B/M方法构建6投资组合,考察我国股市的价值溢价是否存在一月效应现象,检验大盘股、小盘股价值溢价在1月和非1月是否不同,并采用CAPM模型检验价值溢价的一月效应。实证结果发现:1)采用账面市值比B/M划分成长-价值型股票组合,大盘股和小盘股股票都存在价值溢价;2)大盘股和小盘股的价值溢价在1月与非1月存在不同的模式——大盘股在1月存在显著的价值溢价,而小盘股的价值溢价主要在非1月的月份出现;3)CAPM模型能够解释我国股市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价值溢价。相对小盘股,大盘股的价值溢价的一月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沪深两市2004-2007年(非金融类)沪深上市公司A股数据,对股权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债务水平与国有股、法人股和股权集中度呈倒"U"型关系;上市公司总债务水平与国有股、法人股存在倒"U"型关系;与流通股成正比例关系,不存在倒"U"关系;总债务水平与"一股独大"型的上市公司负相关,与"多股同大"型的上市公司正相关,而与"高度分散"型的上市公司无显著关系,总体上股权集中度与总债务水平成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