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路径依赖理论看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一种经济制度由于某些历史性事件的发生而形成,在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往往付出了高额的成本,即使其他的经济制度更具有经济的合理性或更有效率,要废除这一由历史性事件的先行发生而形成的经济制度,选择一种新的经济制度是非常困难的,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用诺斯的话来讲:历史确实是起作用的。所谓路径依赖是指“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一旦走上了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从制度变迁来看农村建设的滞后,会发现制度变迁缓慢。缺乏制度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举措就是突破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财政”模式的转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具有重要的路径依赖特征。文章引入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框架,诠释了“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的路径依赖性,并试图引入财税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创新两个变量,藉此摆脱旧有模式的路径依赖,使以土地收益为主的地方财政收入模式向物业税税收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3.
何广延 《改革与战略》2011,27(10):71-73
制度变迁受制于其主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权力结构。文章根据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现象,发现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渐进性和滞后性特征,并因路径依赖陷入非效率的锁定状态,文章最后对实现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路径替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萌 《魅力中国》2014,(1):284-284
新制度主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政治学方法论流派,它是由经济学中引入的。制度主义者认为个体“表达出来的”偏好和“真正的”偏好有区分,其变量就是“制度”因素。这里的“制度”事实上是个体内化的惯性观念,这一点是与旧有制度主义中“制度”的根本差别,后者的“制度”指的是由宪法和法条保障建立起来的实体性制度。本文拟就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中制度变迁理论模型里的“路径依赖”概念作一案例分析,来考察新制度主义这一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5.
同技术变迁一样,制度变迁也存在路径依赖。文章基于路径依赖基本理论和路径依赖的运行机制,通过我国现有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和住宅商品化住房制度双路径运行模式,分析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中路径依赖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实现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融通,建立和完善住房法规,运用税收和金融政策以及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来打破我国住房制度的路径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政策演变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年以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经历了以农业银行为主体、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初步形成和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互分工、非正规金融受到压制、正规金融体系得以深化的两个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沿袭正规金融体系及机构,压制非正规金融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忽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应结合两种变迁方式,逐渐转变到以诱致性变迁为主的路径。农村金融改革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7.
迂回曲折的民营经济发展之路--"红帽子"企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我国“红帽子”企业产生的历史背景、类型、作用、功过以及“摘帽”中的曲折,提出要历史地看待和处理“红帽子”企业,最后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分析了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8.
从路径依赖理论来看,“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既突破了“浙江模式”路径依赖带来的负面影响,又继承“浙江模式”路径依赖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从创新理论来看,“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既是对“浙江模式”的继承,更是对“浙江模式”的超越。[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现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本上是把技术与制度视为外生变量。在回顾了有关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之后,总结了形成路径依赖的原因,指出了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引入路径创造理论来破解路径依赖及锁定。文章最后提出,演化经济学能够解释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香 《北方经济》2012,(13):55-56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原有的农村金融制度已无力承担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以往完全依赖农村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农户借贷资金的需求,导致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户资金需求不平衡造成的。为此,黑龙江省积极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经典农户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产权制度变量,对我国林业制度变迁的最优路径及其中短期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最优的林权制度变迁过程是强制性还是诱致性取决于林业自身的生产要素积累程度。长期来看,林业制度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与家庭经营。可以证明,理论结论与我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并得出了林业制度变迁理论结论对于我国的意义及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2.
根据TCE和GHM理论,应该将农场所有权界定给专用性资产投资人,以监督其他契约方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应该选择资本农场.然而,资本农场无法准确计量雇佣劳动边际贡献,具有较高雇佣交易成本.依据Hansmann企业所有权理论,资本农场制度成本较高而制度效率较低.因此,按照效率原则,应该淘汰资本农场.现实中,资本市场处于求大于供非出清状态,而劳动市场处于供大于求非出清状态,造成农场更加依赖于资本而非劳动.根据卢周来讨价还价模型,相对劳动,资本具有较高讨价还价能力,从而拥有农场所有权.因此,存在一定数量资本农场.  相似文献   

13.
14.
在近代中国,新兴的包买制度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演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考察了存在于定县、高阳两地织布业中不同的商业组织模式,前者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市场交易,后者则以包买制度为主体。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和比较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发现由人地比例这一内生要素禀赋所决定的织户谈判能力差异,是导致两地衍生出不同制度路径的关键因素。另外,基于微观案例的讨论还为理解制度变迁提供了新的启示:定县高阳的对比意味着,即使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更多的资源禀赋也可能通过强化外部选择权的方式阻碍更有效率的商业组织的建立,进而影响到整体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5.
16.
王行靳 《改革与战略》2008,24(12):26-28
知识失业的破坏性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知识失业的形成是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传统体制性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理知识失业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为知识劳动力就业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李传军 《山东经济》2005,21(5):40-44
公司治理的本质,实际上是企业行为人对企业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最优公司治理合约是人们在约束条件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社会制度环境就是公司治理合约选择的给定约束条件。社会制度环境发生交化,公司治理合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追求总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公司治理的目标。近些年来,各国的制度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演变。演变过程体现了路径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受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学理启发,作者提出了国际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范式,并以此探讨国际制度变迁如何影响东亚体系的和平转型。未来和平转型后的东亚体系将呈现一种嵌套交叠式制度联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东亚多边合作体系与美国双边同盟体系互相交叠、兼容共存。多边合作体系既不能化解美国双边同盟体系,美国双边同盟体系也不能主导多边合作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的现实做法是从兼容美国双边同盟体系的这一路径出发,在东亚地区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立多边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论述制度创新、制度变迁及相关的新制度经济学范畴,文章构建了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的理论根据,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改革方式及中国的改革方式重新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