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到1999年底,邻水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有在册职工1365人,离退休职工260人,每年人头费需1170万元,人平8570元,人多开支大,亏损严重,企业生存十分困难,要步出困境,只有深化改革,痛下决心,走减员分流之路。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在供销社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中,在提到供销社的某些困难因素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意思,即:供销社建社几十年来,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多,开支庞大,这是供销社继续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应该辩证地看问题。从吴桥县供销社来看,截止1993年4月底,全系统拥有固定资产383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707万元。这些财产,都是供销社的老干部职工们(当然也包括即将"到点"的老同志们)创造的。我们算了一笔帐,不算固定资产折旧费,这些自有流动资金,按社员入股年利率10%计算,一年就是170.7万元,用于全系统现有456名离、退休(养)人员一年的开支,还富富有余(1992年不算药费实际开支90.1万元)。其中,基层社,现有固定资产855.9万元,自有流动资金655.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所得利息,也可完全满足离、退休(养)人员的开支(1992年不算药费实际开支52.8万元)。这些有形的资产是可以用数字计算  相似文献   

3.
迁安县城关供销社在坚持为农服务、强化企业管理、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的同时,善于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驾驭市场,采取灵活机动的经营策略,以不变应万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1979年,这个基层社只有职工160人,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40万元,是个微利小社,到1994年底,已发展到职工771人(离退休110人)营业面积1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50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70万元,年销售总额达到3400万元,实现利润20多万元。1995年1-8月份完成利润29.8万元。成为无挂帐包袱先进单位、唐山市供销社系统同行业中最大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张北县供销社1990年前三分之二的单位经营亏损。1990年底全县挂帐及各种经济包袱高达2300万元,加上库存商品中潜亏问题,每个职工肩负经济包袱1万元。1990年下半年调整了县社领导班子,新班子针对供销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经营体制、管理体制、劳动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全县供销社企业焕发了生机。改革后的1991年减亏390万元,1992年减亏37.5万元,1993年减亏42万元,到1993年底全县帐面亏损19.5万元,三年累计支付非正常利息750万元,上缴税金676万元,三年实际盈利571万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基本做法①改革县联社管理体制,变管理、监督服务型为服务、监督管理型。县联社将原来的十个科室撤并为三科一室,机关人员由50人减至25人。被精简下来的人员除9人按规定提前办理了离退休手续外,其余人员充实到业务第一线和兴办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5.
新圩供销社,业务管辖新圩、大里两镇,服务人口12万多人,耕地7万多亩,山地10多万亩。多年来,新圩供销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走完善多边服务体系,拓宽综合经营的路子,收到了富民兴社,与农共荣的好效果。1995~到1996年,综合经济效益每年以62%的速度增长,1996年比1994年固定资产增加1.2倍,达到600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增加到1500多万元。1996年总销售额为3800多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达到108万元,上缴税金58万元。通过供销社的引导和服务,新圩、大里两镇农民积极发展商品经济,搞综合开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1995年比1994年增7.3%,1996年比1995年增加11.2%,达到2512元。  相似文献   

6.
遵化市供销社坚持服务农民的办社宗旨,积极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并努力使服务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全系统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工业产值2948万元,农民增加收入197万元,企业获利106万元。一、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发展加工业。马兰峪供销社针织厂有职工4名,从1991年开始组织1000多名家庭妇女从事毛衣片加工,供销社负责联系业务和传递信息,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做到送"活"到家,取"活"上门。去年他们加工毛衣15000件,使农民收入35万元,企业获利2万元。产品经天津外贸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苏家洼供销社生产服务社、平安城供销社胶背地毯厂、东旧寨供销社缝纫厂组织200名农民就业,1994年实现加工收入87.8万元,企业获利8万元,农民收入47.5万元。二、以市场为导向,以供销社为依托,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堡子店、新店子供销社黄瓜腌制厂扶  相似文献   

7.
魏县供销社系统现有社办工业23家,其中独立核算的18家,社办工业固定资产总值7800万元,职工1850人。"八五"期间完成工业总产值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9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5500万元,实现利税1750万元,产值和利税分别比"七五"期间增长29%和26%。初步形成了以棉花加工为主体,以中药、农药、包装为骨干,涉及到12个行业,120多个品种的社办工业体系,成为县社系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最近,魏县供销社系统的社办工业被省社评为利税10强县社之一,主任黄培云被评为省供销社系统优秀企业家。  相似文献   

8.
崇礼县驿马图供销社1993年12月份试行合作股份制,到现在整整一年,改革效果显著。一、农民入股勇跃,供销社股金大增。330户农民入股48.3万元,37名职工入股3.2万元,原有社员股金增加到71万元。在一个贫困山区,农民纷纷入股,供销社信誉提高。二、用农民的钱为农民服务,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1.优惠价供应农民化肥1100吨,每袋平均优惠4.50元,每吨便宜90元。如二铵市价140元,供销社120元;碳铵市价25元,供销社20.50元;磷肥市价21.80元,供销社19.8元。为农民让利6万元,供销社获利10万元。2.为农民推销羊毛34吨,总值30万元,供销社既不用银行贷款,又能为农民解决"卖难"向题,还获纯利3.9万元。3.收购农民杏核100吨,支援县社罐头厂70吨,还获纯利3万元。4.为农民推销杂豆1210吨,总值160万元。其中:蚕豆950吨,豌豆200吨,云豆160吨,搞活了业务,盘活了资金,买卖越做越红火。  相似文献   

9.
罗文明 《农村经济》2002,(11):12-13
新都区供销社组建于 5 0年代初 ,在几十的历程中 ,曾有过辉煌鼎盛的时期 ,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旧体制下形成的体制不合理、效益低下、富余人员多、经济包袱重 ,特别是股金清理曾是全省 2 0个重点单位之一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困扰供销社的生存和发展。到 1997年底 ,全区供销社 17个基层社、11个直属公司 ,全系统共有职工 4 36 0人 ,其中 ,正式职工 2 2 6 0人 ,集体商业职工 2 10 0余人 (含退离岗职工 )。全部区直属公司和基层社经营陷入困境 ,其中 90 %以上已经资不抵债 ,负债总额达 1 8亿元 ,绝大多数职工只能领到 2 0 %— 30 %…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唐山市各级供销社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20年来,供销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范围不断拓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1998年,全市供销社各种经营服务网点已遍布城乡,总数已达3000个,比1979年增加近1000个。拥有固定资产63453万元,比1979年增加6.3倍。1997年全市商品购、销总值及利税,分别为32亿元、35亿元和4668万元,是1979年的5.7倍、3.7倍和1.5倍。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策性的商品经营逐步取消,供销社所属企业经营普遍面临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供销社广大干部职工强烈意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冲破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禁锢。他们确定  相似文献   

11.
信丰县大阿镇农技站有职工11人,担负着大阿镇17个村,234个村小组,9100户农户,3.5万耕地面积的农技指导服务任务,除4名农技人员工资由财政负担外, 其他开支均要自行解决,每年开支约10万元,长期以来,该站在抓好资经营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技推广和产后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全站利润积累达25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可达7000元以上,固定资产达45万元,农技服务路子越走越宽,大阿农技站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万全县孔家庄供销社有干部职工147名,下设专业门市部7个,分销店21个,糕点加工厂一个,共29个摊点。全社有流动资金284.4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7.6万元,社址设在县城,是一个人员多、网点多,资金占用多、举足轻重的基层供销社。一、改革前的困境1992年,这个社亏损13.7万元,挂帐7.2万元,1993年又以每月两万元的速度亏损,四个月就亏损8.4万元,职工每月只能平均领取基本工资的70%,平均每人每月不足65元。亏损和挂帐多,在干部职工精神上产生了压力,对供销社失去希望和信心。一些有门路的调走了,有能力的停薪留职了,剩下的有的也打游击,从事第二职业去了。  相似文献   

13.
长山峪供销社是滦平县流通部门率先实行股份合作经营的单位。这个社从1992年3月开始试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情况和经营效果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长山峪供销社进行了调查。一、基本情况长山峪供销社下设4个分社,2个村联社,17个班组,共有干部职工72名,1991年末,企业流动资产总额133.9万元,其中自有资金73.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万元,银行借款57万元。1992年3月,这个社开始试行股份合作制经营,由企业、职工和社会(农民群众)三方入股,当时称"土三资"。到1992年末,界定企业股28.2万元,职工劳动积累股12.1万元,企业职工入股32.7万元,社会入股96,240元。企业内部资金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霸州市供销社同全国其它供销社一样,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到1995年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全系统在册职工2800名,而离退休、退养人员1100名,平均每两个多人供养一个,年"两费"支出超过300万元,十几个基层社不同程度地拖欠离退休人员"两费".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东杨庄供销社共有11个班组,干部、职工56名。固定资产101万元,比1990年增加2.9倍,流动资金163万元,其中自有流动资金37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22.7%。95年完成销售额130万元,实现利税9万元。96年1至8月份完成销售1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万元,实现利税7.5万元。我们作为一个基层社,面对供销社系统普遍经营不景气的大气候,之所以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坚持搞好以社办工业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开发,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振兴供销社经济之路。一、搞好社办工业,培育经济效益增长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一买一卖单一的经营模式是不能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基层社要发展,要从低谷中走出来,必须搞综合开发。我们本着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于92年春建起了五金厂,改变我们社单一商业经营模式。从此,我们东杨庄供销社走上了亦工亦商的道路。总结我们社办工业的发展过程,可概括为:选准路子、抓好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6.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供销社是六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老企业,拥有62个独立核算单位,1562名职工,463名退离休人员。到2000年末,由于受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诸多因素影响,全系统负债高达12450万元,企业亏损严重,一半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职工下岗,债主蹲门,退离休人员无着落,形成了冗员、欠款、欠发养老金等三大问题,使企业积重难返,所有中层领导和职工都认为供销社前途渺茫,希望不存。 如何解决三大问题,使企业尽快摆脱困境,问题就摆在了县社领导班子面前。经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们固献供销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抓住机遇,勇闯市场,大刀阔斧,奋力拼搏,闯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基层社的振兴发展之路,初步实现了一年上路,二年起步,三年腾飞的奋斗目标。在短短的四年里,全社年营业额由过去的10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增长4倍多;年利税额由过去的8万元增加到50多万元,增长6倍多,固定资产由23万元增加到120万元,增长了5倍。95年1-9月份,实现销售额3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2%,利税额33万元,固定资产发展到150万元以上。回顾我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突出就是三个"敢"字,即敢闯大市场,敢冒大凤险,敢做大业务。一、敢闯大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基层供销社要振兴,要发展,就必须冲破狭隘的"地域观念",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搞  相似文献   

18.
秦皇岛市供销社针对市直企业底子薄、基础差、经济包袱比较沉重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大力倡导以效益论英雄,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带领职工干部埋头苦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企业固定资产和自有流动资金,由1989年的1098万元,1993年增加到2696万元,增长1.5倍;实现利税由1989年的505万元,1993年增加到900万元,增长80%;四年还基建欠帐500多万元,处理经济包袱500多万元;投资1800万元上项目、建仓库、装修门店样品室、购置车辆等,企业综合  相似文献   

19.
魏县供销社这个集生产、经营、购销、服务于一体的全县最大的企业,三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年迈了三大步。累计实现利税1763万元(93年468万元,94年552万元,95年743万元),先后引进国内外资金4500万元,扩大和创办经营实体16个,固定资产增值3850万元。1081名离退休人员得到了较好的待遇,600多名待岗职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这一件件真实的业绩,一项项闪光的荣誉,无不凝聚着县供销社主任黄培云同志的辛勤与汗水。  相似文献   

20.
到1999年底邻水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有在册职工1365人离退休职工260人每年人头费需1170万元人平8570元。人多开支大亏损严重企业生存十分困难。要步出困境只有深化改革痛下决心走减员分流之路。一、精心制定和实施减员分流方案去年8月下旬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县粮食局制定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减员分流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粮食购销企业严格按照经营量和不再发生经营性亏损的原则合理定员、定岗、定责以解除职工劳动合同关系为主其它分流措施为辅确保年内完成分流人员达在册职工总数50%的目标。具体措施是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