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出的市场环境下,随着商业信用的广泛发展,赊销已经成为企业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力而采取的一项重要营销策略。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销售收入同时增加营业收入,另一方面在销售中形成的应收账款,会随着赊销量的扩大和赊销条件的放宽而相应增加,使应收账款资金投入增加。企业某一时期进行赊销形成应收账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销售,但应收账款毕竟不同于货币资金和其他盈利性资产。可以说商业信用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损失,而商业信用中以物抵债一级会给债权人带来更大的损失.一、商业信用中的以物抵债商业信用中的以物抵债是…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应收账款的应用,当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未完善,企业在实施信用政策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如果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企业将遭受经济损失。本文针对企业应收账款及信用政策问题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了信用政策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分析了制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应考虑的因素;然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应收账款及信用政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合同管控、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应收账款及信用政策的建议。旨在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投资应收账款能达到扩大销售、减少存货的目的,但同时也会带来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及收账费用的增加。应收账款投资收益和成本是影响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现行信用政策决策模型进行分析,提出还应从机会成本及所得税两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对于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是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商品销路、开拓并占领市场,降低商品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增加收入,而面向客户采用的信用政策。但同时应收账款又会给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因此,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本文从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入手,结合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分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信用管理、风险防范、社会信用的角度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企业应收账款过高的因素、规避及化解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直接关系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的好坏。目前,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大、账龄长且长期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及财务状况恶化。因此,有必要分析应收账款过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及化解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影响因素1.信用政策因素。应收账款的发生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方式的必然结果,其目的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扩大市场份额和降低库存及由此产生的库存费用。一个企业的信用销售总额和应收账款持有水平除了受制于市场环…  相似文献   

6.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是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能否合理确定企业的信用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本文利用Excel函数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收账款信用模型,以期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项目决策时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且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而信用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石.与现金交易相对的一种交易方式,此种交易方式已在各行业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以及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的落后,企业间交易呈现出一种严重信用失控的局面,而信用的失控也就引发了应收账款管理的紊乱。要健全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必须从前提、制度、措施等3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才能真正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浅析信用销售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信用销售在提高销售量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当前,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宏观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瓶颈。文章从建立有关制度的角度就如何防范和控制信用销售风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信用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好坏将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销售、利润、现金流量、资产状况等。通常来说,影响应收账款的因素包括企业的销售额、赊销比例、信用政策等因素,三者当中信用政策是影响应收账款最重要的信用管理因素,也是企业自身可以有所作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企业信用制度因素。同时,成功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根据坚实的信用政策,这使得我们在研究企业应收账款时不能不对企业的信用政策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试论应收账款决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愿意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所要求的对客户信用状况方面的最低标准,亦即客户获得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起码条件。制定一个恰当的信用标准,首先应决定企业应收账款的最佳投资水平,即应收账款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1.
张涛 《财会通讯》2005,(7):72-73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应收账款投资,有利于扩大产品销量提高竞争力,但同时也会增加应收账款管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就要在运用该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运用这项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只有运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开发》2015,(8):32-33
随着企业商业信用的程度不断提高,广泛的商业行为基于商业信用,信用销售成为企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使企业应收账款的数量明显增加,已成为目前的资产管理日益重要的问题,文章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以促进资金回笼,提高企业资本利润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错综复杂的竞争局面,论文以SG公司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为例,从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信用组织管理和信用评估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信用管理日常控制措施,同时提出了信用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措施,为我国工商企业优化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一、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概述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方式的必然结果。广义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销货款、分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账款;狭义的应收账款主要是指应收销货款,即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因运用信用销售而导致的客户欠款。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其是否具备资产的性质(带来的经济利益能流  相似文献   

15.
如何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 一、实施信用管理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而且信用关系或信用方式已构成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形式。企业若没有一个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制和政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应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尽管赊销在扩大销售、开发新产品、占领市场份额、减少库存量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管理好应收账款,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所以如何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许挺 《中国总会计师》2014,(11):118-119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资产,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收账款的安全与否以及回收快慢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性地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客户信用管理现状,并提出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强化客户信用管理应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S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从多个方面提出应收账款风险存在的因素并进行细致分析,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结果验证了S公司应收账款风险来源,为进一步对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与信用管理提供了改革基础,期望对S公司应收账款风险与信用管理的推进以及国内中小企业在类似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案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洪爱梅 《财会月刊》2011,(12):56-57
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能达到扩大销售、减少存货的目的,但同时也会带来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及收账费用的增加。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收益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目前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模型不完善,考虑得不周全,由此得出的分析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一  相似文献   

20.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量,获取更大利润,相反,则应相应严格其信用政策,或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企业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