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可谓天下闻名,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  相似文献   

2.
武汉商界高层人员“跳槽”频频。2000年,中商集团徐东平价广场总经理吴建社率30多人集体“投奔”鲁巷广场.2002年初,武汉商界首位CEO-中南集团首席执行官乐荣军又辞职了。一波未平,余波又起。在这之前,武商集团副总经理邬涛、周泽敏同时离职,跳槽到另一家上市公司。其后不久。武汉商界第一位辞去公职应聘到武商集团的甚经理胡球心也“孔雀东南飞”虽然“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但这一连串的商界商层人员的额频跳槽引发的“地震“不能不引起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背后不仅仅只是人才的流动,不仅仅只是“机制不留人、待遇不留人、环境不留人”,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我国传统商业面临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现在人生活水平提高了,鸡、鱼、肉、蛋可以顿顿吃了,白酒、红酒、啤酒也可天天喝了,但让人想不到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却来了。于是有人呼吁饮食要“粗茶淡饭”,于是乎一夜之间出现了很多谈荤色变、逢吃必素者。  相似文献   

4.
春节过后,一年一度的“跳槽季”迎来了高峰.有道是“人往高处走”,为高薪、为发展、为了一个顺心的工作环境抑或只是为了体验一下“跳槽”而“跳槽”,已成为现代职场的常态.人们早已从道德的层面接受了“跳槽”的行为,而且只要跳得不是过于频繁,用人单位大多也不会介意.但是,近来因“跳槽”而引发的诉讼案日渐增多,不能不提醒人们注意,“跳槽”可以,但一定要注意相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蜂与蚂蚁     
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世界顶级企业松下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松下幸之助之名,可谓天下尽知。然而,其门下也有“跳槽”者。那么,他是如何对待“跳槽”员工的呢?惯于听取逆耳之言的松下幸之助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更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而且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  相似文献   

6.
马宝琳 《企业研究》2009,(12):53-53
我认为“三十而立”是对人生的一种误导。如果一个人不努力,没有长进,非但三十不能立,六十也未必能立。所以,说“三十而立”莫若说“三识而立”。那么“三识而立”是哪三识呢?……  相似文献   

7.
康伟明 《财会月刊》2013,(5):I0014-I0014
在职场中,大多数人有过跳槽的经历。烦恼、无奈的时候想跳槽,高兴、快乐的时候也可能会想跳槽。有的人跳得漂亮,来个华丽转身,可多数人却跳得颇为尴尬,跳槽后原地踏步,有的人甚至一蹶不振、顺势下滑。事实上,跳槽是个“技术活”,只有你把跳槽当成“撑竿跳”的时候,才能跳得好、跳得妙!曹晓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想去一个起点高的公司并不难,但是他感觉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他最欠缺的是实践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当老板只是把员工当成一种帮助其赚钱的工具时,员工也就没法儿把自己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很忌讳频繁跳槽的人,只要一看简历,此人待过不少地方就让企业倍加反感,似乎不论理由只要是跳槽频繁的就不被看好,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把跳槽频繁者打人“不安分”的行列。这种被认为是“不可任用”的员工在现实中的确不少,以稳定性胜过能力的用人方法也被许许多多的企业所推崇。  相似文献   

9.
岁末年初,跳槽“高峰”也随之来临。是安于现状,保持原有生活状态;还是超越自我,冲出一条新路,来一次“职场革命”?正在犹豫不定的您不妨听听他人的意见,再做打算。  相似文献   

10.
古典 《新前程》2009,(10):14-14
从巅峰下来做"自己的样子",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高境界. 李开复辞职了!大家不用惊讶,李开复的跳槽其实是顺应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突破的过程,这些不同的阶段很难在同一个公司内完成.所以如果一个希望拥有完整职业生涯体验的人,往往会发生两到三次巨大变动.并且时间点也是有共同特征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腐败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要有权有钱的地方,都有腐败的可能。在广东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长赖来新在各种来钱的渠道中收受贿赂;他一被查处,跟着就“牵连”出了这个县级市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长,那可是百十号人呀!有近百名校长,前来投案自首,多数是收了“劳务费”,  相似文献   

12.
在人才流动大潮面前,尤其面对人才流失、能人“跳槽”问题,作为企业领导既不能听之任之,无动于衷,也不能惊慌失措,强制性堵、卡、压,而是应该审时度势,清醒地洞察人才流动的态势,冷静地分析人才“跳槽”的原因.科学地做出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来引才、育才、用才,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而且可以稳住人才、留住人才。即使飞出去的“孔雀”也完全有回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孟祥海 《乡镇论坛》2011,(30):46-46
“八拜之交”的说法经常能看到,《辞源》中解释为:“旧社会朋友结为兄弟,也称八拜之交。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一折:‘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一提到八拜之交,朋友之间都是心中温暖,但“八拜”的意思却始终含混不清,众多的解释中还产生出一些附会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加拿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麦格纳的胜出,德国“欧宝”公司收购案似乎已告一段落。然而围绕“欧宝”公司今后的命运以及世界未来汽车工业的前途,争论仍未停止。可以说,“欧宝”公司的命运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给人留下无穷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职场中打拼,谁都想既能够事业有成,又能够成为上司赏识、同事器重、下属敬畏、外界称赞、内部信服的职场“红”人,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人缘”往往是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从人际关系入手,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即便不能百分之百地做到,起码也可以大部分实现,那么如何在职场中应对形态各异的职场同事呢?  相似文献   

16.
三个重度智障儿女,不会讲话也听不懂别人说话,被当地人称为“猴娃”,他们最大的已有65岁,最小的年近半百,而与这些“猴娃”相依为命的是他们年逾九旬的母亲。故事发生在湖北省钟祥市洋梓镇火庙村,这位母亲名叫陈秀英,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用伟大的母爱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精心抚养了三个“猴娃”,被人称为“最慈爱妈妈”。  相似文献   

17.
王旭 《人力资源》2012,(2):28-30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但当今职场,此话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或许,你还没有跳槽的打算,却难保你永远不想挪挪窝;或许,你看着别人跳槽也有点心痒欲动,却又找不准恰当的时机和途径;或许,你正在跳槽的路上,却后悔当初“挪”得有些盲目、冲动……  相似文献   

18.
留住IT人才     
瞄准"金九银十"跳槽的IT人 虽然时间才刚刚进入8月,在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的王先生却早早开始准备修改简历,为九十月份即将到来的招聘高潮做准备了。 对众多求职者来说,“金九银十”是求职旺季。九月和十月,高校毕业生迎来找工作的小高潮,社会人员也多选在此时跳槽,从而汇集成每年人才招聘的一个高峰季节。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员工跳槽的比例部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总会计师》2012,(4):152-152
不知从何时开始,午饭成为了许多白领苦恼的问题。每到吃午饭的时刻,大家都一脸茫然.“中午吃什么”。“中午去哪儿吃“、“中午和谁吃”,已经使有些人患上了“午饭恐惧症”。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代》2005,(10):106-110
目前,企业并购运动风起云涌,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明基并购西门子.盛大并购新浪,联想并购IBM等,大规模的并购所引起的震荡.使很多企业面临着团队跳槽的危机。集体跳槽已经不是新闻了。方正集团的助理总裁周险峰携30位方正科技PC部门的技术骨干加盟海信;近期又传出TCL手机事业部高层集体跳槽到长虹;此前,陆强华离开创维时,带着一群人去独自创业;”小霸王”段永平出走后,率众创立了”步步高”。团队跳槽引起的巨大震荡,足以使任何东家心惊胆战。“最亲密的朋友,就是最危险的敌人“。江湖片中的谶语,不幸在企业中变成现实。曾经的战友,突然变成了敌人,而且这个敌人熟悉自己的全套路数,这无疑是最可怕的事情。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不管怎样,前尘往事,总是生命中的羁绊,总是今日反戈,也难以掩盖心中的伤痛和遗憾。企业如何防止团队跳槽,职业经理人在走与留之间如何取舍,都是引起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