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量化分析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津,已有746栋建筑被命名为“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建筑是天津城市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既是天津的特色,也是未来天津城市发展与更新的依据和生成源。对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及其组成的街区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对于保护历史建筑、保持城市文脉、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公园城市的背景下,社区生活圈作为城市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向“公园社区”进行转变。研究了在居住街坊中“以高度换广度”带来增绿的可能性。通过量化研究发现,在居住街坊容积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住宅高度100m比80m的布局人均绿地至少增加1m2/人,集中绿地总面积增加1500~4600m2。指出城市建设中应反思以往“重物轻人”的建设思维谬误,将“公园社区”作为公园城市的基本单元,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观和目标内化于未来的住区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筑的主体是住宅建筑,据统计,我国的住宅建筑占到城市房屋建筑的65%以上,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城市的住宅建设如火如茶,一大批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不断崛起,一大批旧城区得以改造,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对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塑造城市新形象,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质量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在住宅建设调整发展的背后许多城市的住宅建设由于盲目追求豪华,热衷于建设大面积或高额利润的野墅,导致高强度、超负荷使用土地,从而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仅影响了市民的整体居住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带来了相应的人居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城市生态明建设,因此,在加大住宅建设力度,促使住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进程,如何使“人、建筑、环境”这三和谐同一发展是我们在处理住宅建设与城市建设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潘军 《房地产导刊》2006,(18):58-59
“首席人文生态社区”表示我们决心将项目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并且有着和谐融洽居住氛围的社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规划、建筑、园林景观、物业管理等方面都聘请了知名的专业公司,力求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高层住宅建筑作为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居住质量,还关系到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不能仅从建设效益的角度出发,还要融入与落实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和健康的生活场所。文章首先分析了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理念融入的重要性,然后阐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融入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珠江新城作为广州市21世纪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成为集金融、贸易、商业、会展、文娱、外事、行政和居住等城市一级功能设施,成为推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且是集中体现广州国际性城市形象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楼市》2014,(Z7)
正城市别墅,其本源在别墅居住的纯正,其价值归属则在于城市。其表象是身处城市区域,而其本质则是对城市资源的占有。依托稀缺的自然人文资源,杭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堪称经典的城市别墅板块,其随着岁月流转积淀下来的别墅群落,超越了建筑和居住的层  相似文献   

8.
《东南置业》2009,(6):62-63
如果说人类居住的建筑本身,无非就是砖石木料,钢筋水泥,那么区分意境高下的,则是社区的人文内涵为居者的生活所注入的细节,毕竟建筑的本身就是为了居住生活。阳光集团对于白金瀚宫住宅大堂的用心打造,正是以现代简约的手法诠释着新古典主义风范,既传承了古典的韵味,又透出了现代的气息,同时,也印证了建筑的本身就是为了居住生活。  相似文献   

9.
一、创意城市: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创意城市”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提出的城市建设新理念。简单地说,“创意城市”就是在城市原有的道路、桥梁、建筑等“硬件”基础上,通过人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软件”开发,从而使城市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使城市发展到一个更加人性化和“软性化”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不仅仅是具有道路、桥梁、建筑等“硬件”的“人居”地方,更是一个人们自由居住、自由择业、任意挥洒创意的“宜居”的地方。创意理论家坎农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创意城市”的理想状态:在创意城市里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活。他指出,今后的城市发展“要建设创造性城市,即创意城市”。因此,与以往的城市相比,创意城市的独特之处在于“创意”,即城市建设中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住宅的大量建成,又使人们对居住环境与居住质量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保护现有的建筑景观及一个历史性城市固有的建筑风貌,在新住宅大量建成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情况下,通过对旧住房进行成套改造,对加快住宅建设步伐,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硬件”是建筑本身以及它的设施配套,代表着一种“形”,“软件”是物业的管理和服务,代表着一种情“情”,那么“心件”就是一种“意”,即是诚意,也是心意,用心去为消费者量身定造一种居住空间,这种空间是凯德置他的一种人文关怀,同时也能让消费者由心去体验去感觉这种空间的  相似文献   

12.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搞好城市房屋拆迁安置工作,当前必须做到“三个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拆迁安置工作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一、认识到位,把城市房屋拆迁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变社会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  相似文献   

13.
张智渊 《东南置业》2004,(80):96-98
生态、人文、环保、健康,是21世纪人类的永恒主题:结合2008年绿色奥运主题.人类的居住也提高到了人文的高度,出则繁华,入则自然,是都市人永恒的追求。当“花园无花”恣意泛滥的时候,我们就彻底忘记了花园的本来面目:当竹笋一样的建筑日复一日地蹂躏我们的时候,我们只能忍受。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居住和日常生活地区,是组成城市的基本单位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居住区经历了由小到大,功能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时至今日,仅限于功能齐全,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住宅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追求人性化的“生态居住环境”的观点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孙俊华 《民营科技》2013,(5):245-24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区环境的绿化、美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环境是否清新怡人已成为人们购房前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城市小区园林绿化建设也就应运而生。城市小区绿化从其的作用出发,使居住环境更好的适应现代建筑,为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16.
“室内都市主义”指起源于“二战”之后美国郊区的一种城市室内化的趋势,室内转变为城市发展的驱动性力量。它以购物中心为主要媒介在美国以及全世界范围内输出,引起了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变革,并形成了全新的都市形态。梳理了“室内都市主义”出现和演化的脉络,揭示了购物中心等建筑如何通过“Mall”的组织连接来产生新的城市空间形态这一机制。以“二战”后美国购物中心的出现为起点,通过全球化年代香港、京都、新加坡、北京和曼谷等亚洲重要城市案例,分析购物中心这一建筑类型如何通过“Mall”的变化与连接,与不同城市和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气候和社会生活碰撞,产生了全新的购物中心类型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是最有价值的公共空间,它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密集的居住状态中形成社会交往的文明场所,与历史上个人独享的私家园林相区别。但又将园林空间参与到都市发展及人居环境改造中,使公园具备了明显的设计特征和城市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居住在城市,最近几年一直经历着这样的臣变,拆旧建新,城市扩张。但是,就在我们大建新城,大拆旧城的时候,许多欧洲城市却正经历着“城市衰落”。来自发达国家的专家们告诉我们,早先为取缔贫民窟而建筑的高层、高密度、低成本的公共住宅由于缺乏充分的管理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情结     
理想的人居状态有多方面的内涵,多层次的需求。更好地享受上帝给人类创造的自然生态、更好地维系人文社区与自然相依共存的持续发展。在获取高水平物质享受的同时,不以自身文化独有的无价之宝为代价,使人们拥有美丽的城市大环境和为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而自豪。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导刊》2005,(23):54-57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孕育着绚烂的人居文化!早在唐代就盛行“城市花园”,诗人白居易提出了“城市山林”的概念,北宋画家郭熙提出山水园林要“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明代学者文震亨则明确提出好的建筑环境能让人进入“三忘“境界的观念,“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向往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