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一)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战役的突破口。从1998年算起,以“压锭、减员、增效”为重点的三年突破口之战,纺织人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到1999年底,我国纺织行业从亏损上百亿元到盈利8亿元,实现整体扭亏,结束了自1993年以来连续6年行业亏损的历史;淘汰落后棉纺锭906万锭;下岗分流116万人。经历了这次痛苦的行业调整,可以说,纺织行业卸下了制约自身发展的沉重包袱。压缩了过剩的棉纺初加工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多年解决不了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如今纺织业的职工再不是能进不能出,企业的重组和优胜劣汰成了纺织业…  相似文献   

2.
山东是棉纺大省,1991年末拥有环锭纺570万锭。经过7年实施51个压锭项目,实际完成39个,压减41.5万锭,调整、归并、破产、淘汰34.5万锭,虽然合计压减76万锭,但近几年又新增55万锭。为此,1996年底我省仍拥有549.6万锭的棉纺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把纺织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的突破口,并明确纺织行业解困要首先从棉纺压锭入手。棉纺行业中国有企业最多,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我省纺织行业改革和解困力度,使我省国有大中型纺织亏损企业尽快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特规划如下…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纺织行业加大了贯彻落实压锭政策力度,各地纺织部门还将压锭与企业重组、减人增效和结构调整相结合,推动了纺织业发展。1998年,在国际国内市场发生预想不到的新变化的情况下,国有纺织企业压锭512万锭、分流安置66万下岗职工、减亏26亿元。虽然离...  相似文献   

4.
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产业升级 为早日建成纺织强国而奋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志们:这次全国纺织工作会议,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两年前,中央作出了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以纺织为突破口的重要决策。在1997年底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作会议上,吴邦国副总理亲自作了动员,要求用三年时间淘汰落后棉纺设备1000万锭,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20万人,扭转国有纺织的行业性亏损。1998年国务院2号文件确定了纺织突破口攻坚战的一系列具体政策。经过两年艰苦努力,现在已经提前一年基本实现了这三大目标。截止1999年底,累计压锭906万锭,分流安置116万人,实现了国有纺织的扭亏为盈,突破口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镕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邦国副总理的书面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纺织突破口工作取得的成绩,为下一步纺织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使大家深受鼓舞。万鹏主任的报告,全面总结了突破口工作,部署了  相似文献   

5.
苏恩 《中国纺织》2004,(7):89-93
“压锭政策” 功不可没 从1997年底,耗时近三年,财政补贴及核销呆坏账的耗资总额高达几百亿元的“压锭政策”,让纺织行业在缩减了1/4强的生产能力、人员及大批债务后,终于甩掉了沉重的包袱,一举翻身。1999年,我国国有纺织工业实现净利润8亿元,结束了自1993年以来连续6年亏损的历史。压缩淘汰906万纺锭,分流安置116万纺织职工,大约200户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通过兼并破产安全体面地退出纺织行业,对棉纺织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而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多年蚕食这一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有效扼制。  相似文献   

6.
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在棉纺压锭工作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保证纺织突破口任务的全面完成,去年国家经贸委提出,纺织突破口的工作,要继续做好棉纺压锭扫尾工作,并把毛纺,丝绸行业作为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重点,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了了解毛纺行业准备压锭的情况,我们先后到北京,山西,陕西,甘肃,辽宁5省,市,与行业主管部门和部分国有毛纺进行了座谈交流,探讨压锭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
苏恩 《中国纺织》2004,(7):88-93
"压锭政策"功不可没 从1997年底,耗时近三年,财政补贴及核销呆坏账的耗资总额高达几百亿元的"压锭政策",让纺织行业在缩减了1/4强的生产能力、人员及大批债务后,终于甩掉了沉重的包袱,一举翻身.1999年,我国国有纺织工业实现净利润8亿元,结束了自1993年以来连续6年亏损的历史.压缩淘汰906万纺锭,分流安置116万纺织职工,大约200户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通过兼并破产安全体面地退出纺织行业,对棉纺织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而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多年蚕食这一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有效扼制.为2000年后,纺织行业突破口的成果进一步显现,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为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纺经新闻     
2001年1-11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221亿元 我国纺织、冶金、制糖、煤炭四大重点行业坚决按市场需求实施总量调控,压缩、淘汰过剩和落后生产能力,2001年四大行业实现利润470多亿元,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其中纺织行业实现利润221亿元,占四大传统行业总利润的47%。四大传统行业曾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但多年来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使这些行业落后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品积压,四大行业先后陷入亏损境地。为破解重点行业亏损难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总量调控、加大关小、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决策,国家经贸委积极组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4年多艰苦努力,目前四大行业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效益步步回升。随着棉纺压锭第一锤在上海敲响,1999  相似文献   

9.
1998年,以"压锭、减员、增效"为内容的纺织突破口工作初战告捷。制止了纺织行业的重复建设,为走出困境争取了主动,结构调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大大增强了国有企业实现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信心。1999年是纺织突破口的攻坚阶段,面对国内外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要坚决推进三大工作,搞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基本完成压减1000万棉纺锭、分流安置120万人、减亏60亿元的任务。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核心,加快纺织产业升级,全面提高纺织行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压锭改造由来己久针对棉纺产能居高不下、部分装备陈旧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问题,国家经贸委、原纺织工业部于1992年在全国实施压锭技改专项,尽管压缩了465万锭,但由于宏观失控,因而各地擅自又新增444万锭,至1996年末,全国棉纺环锭仅减少了ZI万锭。长期以来棉纺总量居高不下,导致中低档产品过度竞争,纺织企业日积月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暴露得更加突出,纺织工业步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1997年11月初,朱铝基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三省一市减员增效、压锭技改、实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针对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国务院作出决策,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到1998年底,全国共压缩淘汰512万落后纺锭,分流安置下岗职工66万人,实现减亏26亿元,基本完成当年目标。1999年,纺织突破口战役进入了攻坚阶段,到年底要累计完成压缩淘汰950万落后棉纺锭和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10万人,比1998年再减亏30亿元。本文在分析纺织突破口工作总体进展、政策背景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并针对当前情况提出一些建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压锭调整扭亏综述姚兰(整理)国家已将纺织行业做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纺织企业的扭亏解困已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国有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纺织工业改革解困的路子也已明确,就是压锭、减人、增效。压缩1000万陈旧落后的棉纺锭,是国有...  相似文献   

13.
一、全国棉纺织行业现状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加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其中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支柱行业,纤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65%左右,生产能力及纱布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九五”期间针对棉纺织行业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包袱过重、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局面,国家决定从1997年末开始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突破口,用三年时间完成压缩1000万落后棉纺锭、下岗分流120万职工、实现整体扭亏的三大任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过棉纺织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并将压锭与减人减债、重组改制、加强管理、技术进步结合起来,目前已基本完成突破口三大任务,时间上提前将近一年。到目前为止,棉纺织行业共压缩了906万纱锭,下岗  相似文献   

14.
自国务院确定纺织突破口战略以来,我们积极贯彻,狠抓落实,于1998年1月23日在上海敲响了全国棉纺压锭第一锤。两年来,共压缩落后棉纺锭862916锭,其中1998年完成压锭 703436锭,1999年完成压锭159480锭,超额完成了85.6万锭的目标。全公司两年中共减员10.5万人,其中棉纺压锭企业安置分流3.53万人。随着突破口战略的实施,全公司从大规模的生存性调整转向了建设发展时期,1998年艰难爬坡,经受了严峻的市场形势的考验,呈现了大局挺住,平稳发展的趋势;1999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了面料、化纤、产业、服装四大产业发展重点,经济形势出现了回升,总  相似文献   

15.
全省改革解困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据此,枣庄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任务是:压缩淘汰落后棉纺能力2万锭,决心1998年完成,到2000年全市保留15.2万锭;三年共分流安置职工3000人,其中1998年分流安置2000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基本完成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再就业任务;到1999年,纺织国有企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其中1998年力争减亏50%;资产负债率由1997年底的83.24%,到2000年力争降至65%左右,实现整体脱困。1998年我市纺织工业总的要求是:按照市定三年目标任务要求,坚定不移地压缩初粗加工能力,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优化配置,精…  相似文献   

16.
我省是一个老纺织基地,也是一个棉纺大省,“七五”期间棉花丰收,力。之大力兴办乡镇企业,且办纺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诱导,使我省棉纺总能力膨胀为600万锭,造成棉纺产能总量过剩。这一现象很快引起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1992年纺织行业制订了棉纺压锭技术改造工程。然而自1992年实施压锭计划以来,我省遇到了与全国相同的问题,某些地区和棉纺企业不顾全局,我行我素,在淘汰落后棉纺锭的同时亦不顾产业政策,出现部分老厂扩建、新厂新增,甚至个别地区压的不斗。上的多的不正常现象。当然,这与期间汇率并轨和出口退税政策的…  相似文献   

17.
信息荟萃     
石万鹏:再次强调坚决 制止重复建设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石万鹏在全国重点纺织企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纺织行业一定要珍惜“突破口”成果,为了行业的长远发展,坚决制止新的重复建设。石万鹏在会上通报了全国经济发展形势。他说,在纺织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核销呆坏帐政策、技改贴息政策等,对纺织行业的扭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除了国家的扶持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纺织行业下决心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经过3年的努力,纺织行业共压缩906万落后纺锭,分流116万职工,成功地…  相似文献   

18.
国家有关部门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三年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提出的三年目标已基本实现。纺织行业作为国企率先改革脱困的突破口,提前一年于1999年底实现全行业扭亏目标。2000年国有纺织企业实现利润超过50亿元。然而,国有纺织企业突破口攻坚虽有成就,无愧于率先改革脱困之荣光,振奋之余,却不能不思考成绩背后和后续的种种问题。应该承认,国有纺织企业从低谷中脱颖而出,经济效益出现佳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外部市场环境改善。近两年国家支持国企改革脱困的系列政策,纺织行业没有漏掉一项,而且吃  相似文献   

19.
徐寰 《中国纺织》2009,(10):46-49
1997年,中央将纺织工业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的“突破口”,为期三年的调整在行业内被称为“壮士断腕”、“断臂再生”。行业上下统一思想、严密组织,到2000年,完成了压缩1000万棉纺锭,120万职工下岗分流的改革任务。这一次调整,加快了部分企业的退出,大大恢复、提高了纺织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且为当时国有特困行业脱困和整个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出了一条路子。三年调整期间,国家纺织工业局四十名左右的联络员在全国各地执行压锭任务,而这一场硬仗的“前线总指挥”,就是现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  相似文献   

20.
纺织工业: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纺织企业改革解困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中心城市的整体调整,坚定不移地是压缩、重组、减员、增效的路子,对国有纺织企业实行战略性重组,力争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有纺织企业整体扭亏为盈。具体任务是:1998年基本完成480万锭的压缩淘汰任务,3年压缩1000万棉纺锭,1998年妥善安置好60万下岗职。,3年共分流安置120万职工;1998年国有纺织企业减亏30亿元,20O0年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