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析商誉的后续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与其他资产不同,其本身具备非消耗性的特点,即商誉可能不会随着使用而消亡,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因此,如何正确计量商誉的使用和消耗情况是商誉核算中的难点。在新会计准则出台前,财政部2005  相似文献   

2.
3.
商誉的后续确认与计量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商誉的一般理解 商誉是指某一主体因具有良好的信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化的生产力、先进的技术等知识资本而获取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能力。商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同企业整体、不可分离.不能单独销售。广义的商誉包括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商誉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研究商誉会计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明  薛书新 《会计之友》2021,(12):40-44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应该采用减值测试法还是摊销法,学术界对此争论多年.文章针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的《企业合并——披露、商誉及其减值(讨论稿)》和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发布的有关商誉的三篇系列报告中的相关观点,从商誉的本质、商誉的组成部分以及未来现金流量三个视角对商誉的性质进行研究,得出不同于IASB及IVSC的结论:商誉是使用寿命有限的消耗性资产;基于商誉的性质,从商誉减值测试的成本与复杂性、滞后性方面分析了商誉减值框架的局限性,以及滞后性解决方法的局限性;最后对减值测试法和摊销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相对于减值测试法,摊销法更能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对商誉的会计报告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Wind数据库提供的商誉数据,结合手工收集的年报数据,分析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2007~2018年)我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商誉的形成、减值情况,结合减值测试法与系统摊销法各自的优点,设计出三种新的后续计量方法,并代入行业真实数据进行验证和对比,发现采用前3年系统摊销、3年后并行的方法更能缓解市场波动并抑制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巨额的商誉犹如达摩克斯之剑在资本市场中埋下了隐形的风险,对于其后续计量方式再次引起了各国学界和会计准则指定机构的热议。2020年3月,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ASB在《企业合并:披露、商誉与减值(讨论稿)》(简称“讨论稿”))中说明商誉减值测试法和系统摊销法均存在弊端,对商誉的性质(是否属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消耗性资产)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9.
商誉经初始确认后,其后续确认与计量一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国内外理论界几种主要的观点分别进行论述: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我国的商誉会计处理正逐步与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10.
11.
上市公司溢价并购形成巨额商誉隐藏减值风险,不少企业利用商誉处理的漏洞,在高溢价并购后又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准备以操纵企业利润,最终高管套利、股价崩溃,并购商誉问题令人深思。本文以~*ST巴士为例,从经济本质、企业动机等角度剖析并购商誉的形成和后续计量,揭穿企业将并购商誉用于掏空动机的真实目的,接着论证了摊销法在经济结果上更为可靠、符合企业真实情况,最后对完善准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誉后续计量问题始终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制定和评估的理论基础在商誉后续计量问题上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文章以概念框架为视角研究商誉后续计量两难的原因,通过梳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研究现状,结合概念框架的发展脉络,提出商誉后续计量的两难实际上是概念框架根本性问题的缩影,概念框架的内在冲突和职能缺失是商誉后续计量两难的根源,并最终给出改善困境的相关启示和建议,具体包括对会计本质的重新认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强化会计的宏观治理功能、财务报表架构重塑等,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永久保留法、直接冲销法、系统摊销法、减值测试法四种观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务着重探讨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减值测试法更可能导致商誉初始计量的金额虚高、商誉减值测试的估计和判断空间过大、商誉减值测试的实务操作口径不一致。认为现行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并不是技术上的最优选择,即使改进减值测试也难以根本解决实务问题,而恢复摊销不失为现阶段较为可行的做法,可以降低因减值测试主观性、复杂性、可操纵性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20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最新讨论稿,其中支持摊销或减值的两股力量僵持不下,最终减值以两票的微弱优势"险胜",但是该项结果仍旧不尽如人意,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探讨仍在继续.本文从商誉的本质与内涵入手,对两种后续计量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对比分析,在介绍了摊销存续的各种理由后得出结论:商...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A股掀起并购潮,商誉的计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题。针对现行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存在的理论缺陷,本文基于IASB提出的净空高度法设想,结合目前我国A股市场商誉具有的特点,提出从理论上改进现行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将收购前未被确认的净空高度账面价值计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中,通过比较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与资产组含商誉含净空高度的账面价值,判断资产组是否减值,从而使得商誉减值确认更加准确及时。本文通过案例演示整个方法的计算过程,并对方法做出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以及后续确认是商誉会计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企业自创商誉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确认自创商誉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了自创商誉的根本来源——企业各种资源光合作用的结果,它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进而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分别构建了企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和盈余质量评价体系,并分别运用这两个体系生成的光合作用修正系数和企业盈余质量修正系数对企业自创商誉的现有计量方法进行了修正,使修正后的自创商誉数值更具客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商誉计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得税对商誉计量的影响在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的情况下才会涉及所得税对商誉计量的影响。这是因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造成合并中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  相似文献   

19.
一、所得税对商誉计量的影响 在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的情况下才会涉及所得税对商誉计量的影响。这是因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造成合并中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商誉由英文Coodwill翻译而来,本意为友好的、良好的意愿.然而,会计中的商誉出现于1859年,英国法官Cardozo将其定义为:"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中的一切有利条件,例如地理位置、商号等能使企业收益的一切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