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119万人,首度突破2亿人,创历史新高。 工伤保险保障的是职业劳动者的当期风险,属于既得权,劳动者只要参加了工伤保险,就可以获得工伤保险的保障,没有附加条件,而且保障程度较高,2亿人参保就意味着2亿人的职业伤害风险获得了工伤保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保险制度作了很多改进,在新的工伤保险制度下,农民工的工伤权益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还有哪些待解的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削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十年中,以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为主体的补偿体系有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工伤康复与工伤预防体系也在逐步建立,工伤保险从单纯的工伤补偿逐步走向了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的制度模式。农民工扩面战役2006年9月16日,在福建省厦门市杏北新城锦园居住区工地打工的杨晓春,这位来自江西省余干县九龙乡的农村小伙,从脚手架上坠落地面,当即昏迷。其初期手术费就需要4万元,而老板只给了1万多元,医院第二天在未缴  相似文献   

4.
保障能力增强 来自运行分析会上的报告称,工伤保险保障能力的增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保障范围的扩大和待遇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末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62亿,比"十五"末增加7683万,增长90.62%,其中农民工达6300万人,年均增长38.15%。历年参保情况显示出三大特点:阶梯性扩面增长,季节规律性明显;农民工是拉动扩面的决定因素;两期"平安计划"瞄准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5.
罗建平 《中国保险》2010,(2):F0004-F0004
中国人保财险厦门市分公司以服务海西建设、保障民生福祉为己任,积极参与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保险服务保障,不断提升精细化水平,创新服务能力,在承保全市所有重点工程建设保险的基础上,先后独家承保了厦门市农村住房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渔工责任保险等财政买单的“政府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2009年底,人保财险厦门市分公司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首届“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29日,人社部等4部门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建筑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工伤保险作了特殊规定。建筑业工伤保险特殊政策可追溯至2004年,新规能否为建筑业工伤保障十年探索划上圆满句号,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按项目参保是制度创新《意见》的出台与全国政协的关注密不可分。2013年12月9日,《人民政协报》刊登《伤不起的建筑工人》一文,报道了在北京某工地做运料小工的李红奎发生工伤事故后进行工伤索赔的艰难历程,引起全国政协高层的关注。2014年上半年全国政协组织人社部、住建部、  相似文献   

7.
2004年6月1日,劳动保障部颁发《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凡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他们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的手续。该通知同时从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参加和享受工伤保险作了一些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8.
案例 魏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因为学历低,一直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某锻造厂招工,魏某借用了一个朱姓朋友的初中毕业证书及身份证应聘,并被录用。在双方的劳动合同书中,以及上班后的工资表中,魏某一直使用朱某的姓名。厂方未为魏某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2006年11月28日下午,在工作中,因空气锤下压将模具震脱,魏某头部被砸,导致头面部损伤。同年12月22日,魏某被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9.
1996年10月1日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以后,至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前,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一直不高。此前以及此间的许多工伤人员,没能获得工伤保险的保障。这些人员被称为“老工伤”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这样的人员有100多万人。近些年来,各地“老工伤”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老工伤”人员迎来了春天,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工伤保险是当前农民工职业病最主要的保险补偿方式,然而制度设计上偏重普通职业伤害、忽视职业病患者特殊需求的现实,导致大部分农民工职业病患者都无法从工伤保险中得到足额的赔偿金来维持自身及家庭的正常生活。为保障农民工职业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缓解因职业病而导致的致贫现象,建议根据当前外出务工农民的现实保险需求,完善这一群体的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引入商业保险参与农民工职业病患者的保险补偿,构建以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为主体、商业雇主责任保险为补充的多元保险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他们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日前,司法部、人社部负责人就《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答记者问时,对农民工群体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工程建设是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行业,也是工伤风险较高的行业,农民工因工伤致贫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人社部在《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中特别规定,"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2.
徐平 《上海保险》2011,(4):35-37,50
一、云南省农民工工伤保险基本现状 两年来,云南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推进该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工伤保险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2007~2008年,该省相继出台了《云南省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计划”》、《云南省农民工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关于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办法》,  相似文献   

13.
赵巨猛  郑晋 《中国外资》2010,(10):167-168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在政策层面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设置农民工工伤保险政府管理机构,贯彻实行农民工工伤保险企业全责制,优化农民工工伤待遇及支付手段和确保最大限度的农民工工伤康复。  相似文献   

14.
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是与农民工联系最为紧密和最为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基于农民工群体本身的特点以及来自用人单位和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导致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面临参保水平低、待遇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据此提出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保障机制的建议。同时,考虑到工伤和医疗在恢复农民工身体机能和健康方面的相似性,在完善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本身的同时必须要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划定的标准则是依据近因原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时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在政策层面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设置农民工工伤保险政府管理机构,贯彻实行农民工工伤保险企业全责制,优化农民工工伤待遇及支付手段和确保最大限度的农民工工伤康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2年武汉市调研数据,对样本地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对其城市融合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作用根据个人的经历而变化,实际上只有那些遭遇过工伤事故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正向影响才显著。另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因素,结果发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变大;相对于制造业和零售、住宿餐饮业而言,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的农民工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文章对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的覆盖率,从而加强其城市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2年武汉市调研数据,对样本地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对其城市融合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作用根据个人的经历而变化,实际上只有那些遭遇过工伤事故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对城市融合的正向影响才显著。另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因素,结果发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变大;相对于制造业和零售、住宿餐饮业而言,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业的农民工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概率更低。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文章对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的覆盖率,从而加强其城市融合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工伤保险缘何遭遇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莉莉 《金融博览》2006,(11):41-41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期逐步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其中涉及工伤保险。2002年9月上海市最先推出了《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其中包含有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2004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促进“中国经济改革实施项目”之子项目“中国工伤保险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考察内容,同时也为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在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尤其是工伤康复组织实施方面的先进经验,劳动保障部世界银行办公室组成考察团,于2006年11月27日-12月6日对澳新两国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险研究》2004,(8):55-55
从今年9月1日起,200多万在京的外地农民工将像北京市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到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长期以来,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己形成本市推进社会保险制度的瓶颈。据统计,到去年年底外地在京农民工有272万人。其中一类是在北京地区企业工作的,有140万人:一类是外地在京施工企业雇用的有89万人:还有一部分从事家政服务等自由职业的有43万人。据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