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7年最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实施以来,债务重组案频发,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收益达到扭亏为盈、延缓或避免退市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对《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增加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可能的指责声群起,恢复历史成本计量的呼声高涨。本文就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后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在肯定现行债务重组准则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其立则效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债务重组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准则变化只是增加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即使债务重组准则不计入利润,上市公司也会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是迎合证券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3.
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以沧州化工为典型的许多上市公司再次利用债务重组大搞盈余管理.相对科学的理论,在实务中却沦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原因何在?文章对债务重组准则本身和准则应用的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完善准则和优化准则应用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使得债务人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受益,这为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一条再次发展的途径。通过对*ST金化债务重组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飘飘 《中外企业家》2013,(8Z):128-128
1998年6月12日,我国首次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在多年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又进行了2001年的初次修订和2006年再次修订。《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对我国上市公司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最为突出。笔者主要从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三次变迁入手,分析了变迁原因以及变化内容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但由于准则在制定机制、体系和内容上的局限性也同样为盈余管理行为的泛滥提供了机会,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发挥准则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该准则较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计量属性、重组损益的确认方面有了较大的调整.文章主要针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债务重组准则在上市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完善准则实施的具体建议,诸如合理确定债务重组的对象和范围、健全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加强信息披露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以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状况为背景,以2007年已发布年度财务报告的157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债务重组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情况,分析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尤其是ST及*ST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揭示新会计准则条件下,上市公司在应用债务重组准则的公允价值获取、重组收益的确认、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债务重组准则再次修订.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沪深两市对外公布的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债务重组准则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及每股收益的影响,揭示出债务重组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为某些上市公司留有了粉饰报表的潜在可能以及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1998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要求对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很多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为防范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财政部于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采用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并且不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由于这种处理方法难以从根本上防范企业的利润操纵,财政部在2006年进行了债务重组准则的第二次修订,重新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本文在对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原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新准则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邱晔  周歆 《湖北审计》2001,(10):40-41
为了防止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2001年2月财政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债务重组所产生的重组收益计人资本公积,而不再作为当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想依靠债务重组快速“扭亏为盈”似乎已不在可行。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近期一些面临ST或PT窘境的上市公司却开始利用资本公积金来弥补亏损,以避免加入到WT或PT的行列。鉴于此,本文将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公司利用了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盈余管理;债务重组收益与资产规模、扭亏、ST公司、持股、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发现债务重组收益与业绩的关联度在减弱。  相似文献   

13.
新债务重组准则之利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债务重组准则制定历程回顾债务重组准则于1998年公布,它在市场经济中历经两年半的实战演练后,2001年进行了修订,在债务重组的概念上进行了拓展,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同时,却忽略了该准则实施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显失公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规范债务重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同时又为防范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操纵利润的企图,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计量模式、损益确认等方面较之旧准则有显著变化。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发布实施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纳税行为及上市公司利润等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将会给会计准则的完善、企业改革及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研究了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准则的思路,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来,对于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给少数公司利用债务豁免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为防止类似问题的继续发生,财政部于2001年1月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八项准则。下面,就通过对相关条款的辨析来阐述新制度对利润操纵的遏制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1998年6月正式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后,财政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进行了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新准则在债务重组范围的界定,重组收益的归属,以及采用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处理方面都做了新的修订。本文在对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原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合理性,并指出了新准则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是我国会计实践迈出与国际趋同的实质性一步,其中新债务重组准则成为会计界学者讨论的热点。起初人们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利弊的讨论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或推测上,如今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实施一年多,本文将结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结果,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问题进行理论剖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准则的制定修订角度论述了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过程。我国从1998年以来共发布过三次债务重组准则,依次探讨了第一次准则发布的背景,第二次准则(即修订准则)进行修订背后的原因。通过三次债务重组准则的对比分析发现,第一次准则与最新颁布准则几乎相同,对此分析了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这是继2000年12月对1998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所作修订后的再次重大修订。债务重组准则经过两次修订,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对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前后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准则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