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河北企业》2005,(10):6-7
<正> 美国管理学家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在1981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7S"模型,即指一个企业的发展受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人员(Staffs)、作风(Style)、技能(Skills)、最高目标(Superordi-  相似文献   

2.
创建学习型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2001年,莱钢集团正式启动了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四个体系一个愿景”的工作思路,即以创造力为核心,建立团队学习力体系;以产品为核心,建立企业竞争力体系;以凝聚力为核心,建立企业文化体系;以系统思考为核心,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实现把莱钢建成全员学习型企业、绿色生态型企业、持续发展型企业的共同愿景。一、紧紧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检验一项工作是否有价值及其成绩的大小,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莱钢的创建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快的进步并获…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进入文化制胜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2002,(11):16-17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对此有很多阐述,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即为实现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上而确立的共同愿景,并实现共同愿景的社会价值化。共同愿景即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员工的成长愿望相结合的远景目标,这个目标不随任何世事变迁而改变,所变化的只是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式。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高层经营管理思想,这  相似文献   

4.
企业战略联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兴的战略管理思想。战略联盟的概念是由美国D 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提出的,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战略目标而达成的长期合作安排,其核心思想即为“竞合”。战略联盟改变了传统的以竞争对手消失为目标的对抗性竞争,联盟中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为合作而竞争,靠合作来竞争以寻求企业竞争优势。战略联盟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增强联盟企业总体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并不削弱每个企业的原有核心竞争力。它可以在保持双方核心竞争力相对独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建立愿景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究竟如何建立愿景企业,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美国企业文化专家理查德·巴雷特在论著《解放企业的心灵》一书中把企业意识理论、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工具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建立愿景企业的综合框架。这一框架包括准备、实施、维护三个阶段,共十二个步骤,对于中国的企业变革和提升企业文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阅读本文时请参阅本栏目2003年先期刊发的编译自《解放企业的心灵》一书的相关文章。  相似文献   

6.
S.T.P战略——现代房地产营销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房地产营销中的S、T、P战略20世纪90年代,国际营销学大师、享有营销学之父美称的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研究生院著名营销学教授菲利浦·科特勒(PhilipKotler),在他畅销全球30多年的《营销管理》一书第九版中系统地提出了S、T、P战略,S———Segmentation(市场细分),T———Tar-geting(目标市场选择),P———Positioning(产品定位)。该战略的提出是现代市场营销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已被世界500强企业广泛应用。在中国,S、T、P战略已被较多地运用于日用品行业的营销竞争之中,但只有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的营销工作中运用了…  相似文献   

7.
何谓企业家?企业家是创新者。何谓创新者?是敢冒风险,不断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的企业经营者。这是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上世纪初提出的著名企业家理论,熊彼特提出的这一企业家创新论或生产要素新组合论至今仍备受推崇。近百年前熊彼特提出的企业家理论,百年后的今天在位于内蒙大草原的一家企业和它的经营者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这就是本期封面人物蒙牛老总牛根生。没有资金,没有产品,没有市场,白手起家,三年之内让你把一家企业做到10多亿的销售额,这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但牛根生做到了。也许牛根生并不熟知熊彼特理论…  相似文献   

8.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戴维·诺顿DavidP.Norton在总结了12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可衡量的目标和方法,这些目标和方法分为四个方面: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各部分被细化为若干指标。通过这个全面的衡量框架,它能帮助企业分析哪些是完成企业使命的关键成功因素,哪些是评价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指标,促使企业员工完成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平衡计分卡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咨询公司总裁大卫·诺顿于1992年发明并推广的,该方法不但完全改变了企业绩效评价思想,还推动企业自觉去建立实现战略的目标体系,在产品、流程、顾客和市场开发等关键领域使企业获得突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之间的合并、兼并和收购。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越来越依靠兼并收购这一手段拓展经营,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的外部增长目标。一、企业并购的理论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J·斯蒂格勒曾说过:"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那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企业资产并购既然如此广泛地使用,那么它必然存在着内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愿景”(vision)源白拉丁文videre,其本义是“看见”的意思。国内对vision一词译文众多,如远景、愿望、目标、景象等。愿景从字面上看涵盖了两层意思:一是“愿望”,即有待实现的意愿;二是“远景”,指具体生动的景象,是想要实现的未来蓝图。一本西方教科书用一小幅漫画来解释愿景,画中一只小毛虫指着它眼前的蝴蝶说,那就是我的愿景。由此可见,愿景就是愿望的景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希望和宣言。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影Ⅱ向着企业有形与无形的双重效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愿景建设是核心,共同愿景是企业文化的深层体现,它能避免企业文化停留在形式上,并能促使企业文化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本文分别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愿景的内容、意义以及作用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企业愿景定位原则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金雷 《现代企业》2003,(11):36-37
愿景的概念1 愿景的定义。愿景的英文拼写是vision ,它源于拉丁文videre,也就是“看见”的意思。目前在学术界 ,愿景这个词有多种译法 ,如远景、景象、前景、理想等 ,但只有“愿景”较能贴切地表达出人们愿意追求的景象。愿景是指“一个我们愿意去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愿景的策略”。按照作用和性质的不同 ,大致有四类愿景。根据所包含不同的范围可把愿景分为组织总体愿景和组织的工作愿景(workingvision)。前者是针对组织整体情况而构建的愿景 ,属于组织的宏观规划 ;后者是指为组织变革顺利达到目标而树立的“局部”的、“务实”的愿景 ,属于…  相似文献   

14.
价值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是美国学者肯&#183;布兰查(Ken Blanchard)在《价值管理》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依据组织的愿景,公司应设定符合愿景与企业文化的若干价值信念,并具体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上。惟有公司的大多数股东、员工和消费者都能成功,公司才有成功的前提。为达到此“共好”的组织目标,必须逐步建立起为成员广泛接受的“核心信念”,并且在内部工作与外部服务上付诸实施,使其成为组织的标准行为典范,方能获得真实与全面的顾客满意,即依据组织的愿景,  相似文献   

15.
“一套强有力的核心能力的存在决定了企业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也就是说,产生了企业特有的生命线。”④管理经济学家鲍·埃里克森和杰斯珀·米克尔森的这一重要论断告诉我们,企业核心能力(体系)“产生了”——“也就是”——“企业特有的生命线”;而作为“企业特有的生命线”的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由若干核心能力具体环节、若干不同性质的子系统构成的,它有特定的机理建构,且因企业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决策古已有之,决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固有行为。从广义的角度看,决策是一个选优的过程,即决策是指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伯·西蒙(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因此,决策是企业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企业经济决策的基本特征1、…  相似文献   

17.
从李嘉诚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思 《上海企业》2005,(12):12-14
从1895年美国早期礼会学界的著名学者阿尔比恩·斯莫尔(AlbionW.Small),在首期美国社会学期刊上呼吁“不仅仅是公共办事处,私人企业也应该为公众所信任”开始,到1953年霍华德·R·鲍恩(HowardR.Bowen)出版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宣告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确立。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水平和经营态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秉持古典观点,主张管理者惟  相似文献   

18.
<正> 企业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是由各种能力构成的能力系统。企业能力最终决定着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决定着企业成长的方向、道路、质量与速度。因此,企业成长重在培育和增强企业的能力,形成企业的特有的能力体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愿景构建能力 愿景是对企业未来成长的构想,集企图、智慧、价值观、学习、组织认同以及情感为一体的、超越企业现状的、指向企业未来发展的远见,是一种意愿表达和前景描绘。具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企业持久的、本质的东西,不能轻易改变;二是愿景展望,这是由宏伟的、大胆的、有难度的目标加以组织的企业梦想。  相似文献   

19.
平衡计分卡: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和现任复兴方案公司总裁戴维·P·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卡这一绩效管理体系,将企业的战略与远景置于管理重心的同时,科学地整合了企业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为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企业创建道德型经营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超  赵国杰 《企业活力》2003,(12):12-13
<正> 21世纪的企业应该创建道德型经营战略。那么怎样创建道德型经营战略呢?一、什么样的经营战略是道德型的?肯尼斯·E·古佩斯特和小约翰·B·曼特修斯指出了合乎伦理道德的两个特性:其一,理性,如避免冲动,仔细考虑备选方案和结果,认清目的和目标,注意实施的细节。其二,尊重即关心决策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