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倪君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6-30
协同创新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及子系统协同创新水平的演变趋势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0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呈现不断提升趋势;京津、津冀、京冀创新子系统向均衡发展演变支撑区域整体协同创新水平提升;河北创新系统有序度的快速增长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度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提供一定研究支撑,同时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茜 《天津经济》2015,(11):11-1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高校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协同创新内涵及高校协同发展现状,梳理京津冀一体化与高校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战略协同、组织创新,促成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共享与整合,探索建立高校协同发展的机制,提出完善京津冀农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建议,进而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力,已成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京津冀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政策供给、资金供给等五个维度,对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现状及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并基于区域优势提出"一核两翼"的产业格局,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区域总体协调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杨柳  王元明 《科技和产业》2019,19(10):17-25
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框架,结合京津冀2002-2016年相关数据,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产学研创新子系统有序化程度最高,内部协同效应最强,其次为天津,河北有序化程度最低。②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较高均达到良好协同水平。③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两两子系统协同中科研机构—高校子系统协同合作水平均高于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需进一步加强。④京津冀区域整体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建议,为构建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发展新格局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是我国综合改革实验区,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极,承担着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任。天津自贸区是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载体,在京津冀吸引外资过程中发挥引擎作用。本文首先对金融创新内涵作了界定,又从加快天津市金融创新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天津市金融创新取得的成果、加快天津市金融创新措施、天津市金融创新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首都经济》2014,(5):3-3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要求,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定义为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7.
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重大契机。财税政策作为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分析入手,重点分析财税政策对区域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现有财税政策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财税政策经验基础上,提出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级战略,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京津冀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一步提高了河北省加强人才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同时面临着为三地的共同进步扫平科技人才需求障碍的问题,对实现京津冀的真正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如何促进并加强科技人才流动并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科技人才队伍,不仅可以提高河北省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也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家的"协同创新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办法。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由来已久,三地各自为政,"一亩三分地"思想极其浓厚。京津冀地区要实现协同发展最终达到一体化,必须借助国家的顶层设计,打破重重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资源要素市场,让科技、人才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之差距,从整体上提升该地区经济实力,使之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首都经济》2014,(9):11-12
京津冀签署协同创新框架协议 8月16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科技管理部门正式签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建立和完善战略对话、信息交流、工作对接、科技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和长效机制,并在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层面进行了具体工作部署。据介绍,京津冀三地下一步还将在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层面深入开展实质性合作,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一体化、生态建设、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立足科技协同创新视角,基于粤西地区2010—2017年相关科技创新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粤西各城市在区域层面整体的科技创新协同性较弱,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同时,粤西各城市内部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较低,茂名市甚至处于非协同状态,各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能力较弱.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粤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零售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但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对其形成了冲击。目前,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与结构调整问题突出。因此,根据年报资料从京该地区中筛选出王府井公司,然后从破坏性创新角度采用扎根理论分析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并提炼创新机理。结果表明,王府井商业模式创新有破坏性创新特点,竞争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属核心范畴直接影响创新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城市和行政大区两个角度出发,使用熵权法建立评估城市创新指数、产业发展指数以及二者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城市创新指数方面,深圳、北京、广州最高,华东地区最高;在产业发展指数方面,上海、北京、深圳最高,东部地区最高;在两者协调性方面,太原、宁波最好,东部地区最好。以上三个指标按照4∶4∶2的比例加总得出的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前三甲的城市为深圳、北京、上海。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创新与产业协调水平总体较高,但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未来提升空间仍较大,并可以通过因地制宜选择区域创新发展新模式、增强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达到。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企业合并后资源整合效果对创新的影响。选取了信息技术行业129个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系统整合、文化整合和技术整合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以及战略整合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都对企业的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财务协同效应和一些企业运营方面的协同效应对创新没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企业在实现合并后应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最大程度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合并为了增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企业文化、技术和战略方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王欣雨  魏静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48-153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所有市为研究对象,用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同度模型,对其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测度。计算了经济圈2019年细分产业的区位熵,对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水平逐年升高,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最后对当前现状提出建议,一方面立足于传统产业,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协调好产业协同创新的资源共享机制和转变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科研院所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是知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协同创新是提高创新绩效的有效方式。对天津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进行了SWOT分析,针对目前天津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天津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铁路客运现行管理体制及应用收益管理的环境问题,分析协同收益与成本、协同环境,并提出协同收益管理的基本内涵、一种体系结构以及协同流程,为客运专线公司收益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孙金花  杨陈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2):104-108
IT能力对技术创新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从隐性知识转化效率视角来探讨IT能力对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IT能力、隐性知识转化效率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研究结果发现:IT能力对隐性知识吸收转化效率的影响接近于S型增长趋势,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同时,隐性知识转化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即知识转移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知识转移意愿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9.
初始领先优势和协同效应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演化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建立企业间的协同演化动力学模型,既考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又考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分析了企业的初始领先优势和协同效应对企业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或被淘汰并不取决于它是强者或是弱者,而取决于初始领先优势和协同效应,充分说明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和初始领先优势与协同效应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初始领先优势和协同效应对企业的影响机理,提出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