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思想的战略意义段应碧,肖万钧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读《邓小平文选》,我们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论农业的“两个飞跃”牛若峰今年5月31日是邓小平同志首次谈及农业“两个飞跃”的17周年。小平同志指出,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飞跃”。从而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指出了总方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一、“两个...  相似文献   

3.
继承小平遗志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陈锡文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开创者。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改革之所以能在农村率先突破,是与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的唯物主义观...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与中国农垦建设肖发灿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农垦事业,新中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健康发展,是与小平同志的关怀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分不开的,值此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本刊编发《邓小平与中国农垦建设》一文,表达广大农垦干部和职工对小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金融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沿着邓小平金融思想所指引的方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金融业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小平同志对金融改革与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的深刻思想是留给我们极其宝贵的思想理论财富,是引导金融事业兴旺发达的指南。我们怀念小平同志,完成小平同志未竟的事业,就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一在邓小平金融思想指引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运而生。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是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核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我国农村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邓小平文选》三卷共222篇文章中,有约四分之一的文章阐述到“三农”问题,其中有多篇是专论“三农”问题的重要论文,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7.
去年八月,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了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各项工作必须以业务经营为中心的战略思想。这是贯彻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农村系统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振兴农村金融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各项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业务经营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就此本人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深化集体林业改革黄一尧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农村改革风起云涌,势不可遏,由农村发端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是对旧体制的全面彻底转换,小平同志说“我们把改革当作是第二次革命”,“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的经济体制”。党...  相似文献   

9.
“三年大变样”的上海,以其最后一年的1994年取得丰硕成果而划上圆满的句号。上海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形象再一次展示了一个真理,即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理论、中央的正确方针与千百万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相结合所爆发的能量,足以使生产力发展水平以阶跃式的飞跃提升到新的台阶。回顾1994年以来的上海经济发展,是在年初国家实施金融、财税、汇率、投资、外贸等改革的情况下,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较大的背景下运行的。上海各条战线以最快的速度努力适应各项改革出台带来的变化,顺利地渡过适应期,保持…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是振兴经济的“牛鼻子”──学习邓选《三卷》的认识和体会杨世铭邓选《三卷》汇集小平同志的119篇重要文章、谈话以及有关批示、题词,集中反映了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深化、完善以至形成的过程。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小平同志的主要理论观...  相似文献   

11.
宝冶公司配套改革与制度创新同步实践张志发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进人到制度创新阶段。宝冶公司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始终坚持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方针,充分利用我们企业扎根上海、建设宝钢、服务宝钢的天时地利环境及其经营发展优势,不断加大企业改...  相似文献   

12.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光辉思想积极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缅怀小平同志对农村改革伟大事业的贡献缪建平1978年以来,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问题,小平同志有许多论述。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的许多丰富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核心部...  相似文献   

13.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农村进入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突破了人民公社制度,突破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突破了单一的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突破了“以粮为纲”的单一农村经济结构。这些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农村的改革始终是按邓小平同志的构想展开的。小平同志善于农业的论述十分丰富,认真研读和邻会他的有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农业经济思想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内涵和科学的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正如中共十五届三中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善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指出的:农村改革的成功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农村改革成功最根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实施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持续大发展──新都“九五”期间实施农业产业化方案新都县农业局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农村改革试点县的新都,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始终把农业基础地位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了全县经济的全面大幅度增长,获得了农业的第七个丰收年。本期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综合经济》1996,(2):10-11
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本刊评论员从上海的基础和地位出发,上海应率先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996年是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一年,上海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把两个转变和当前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国民经...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向全党同志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战略任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我们党的成因上,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左”带有革命的色彩,拿大帽子吓唬人,好象越“左”越革命。当前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摆脱“左”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为了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彻底革命精神和严肃科学态度相统一的体现。它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而且是我们在思想上、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的法宝。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真正解决问题。我们的思想懒汉不少,真正仔细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地想办法使我们的步伐快一些,使生产力发展快一些,使国民收入增加一些,把领导工作做到更好一些,这样的同志还不多。”我们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要解决具体问题,收到实际效果。对我们的县来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就必须在“左”的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牢牢地树立起几个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用“两个飞跃”的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国政协常委王郁昭中国农民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邓小平同志说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紧接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平同志说,这是中国农民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下的新农村建设,除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改善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之外,农业人口的发展问题同样值得重视。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上海"三农"地位的再认识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上海的发展还需要不需要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在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应该有什么样的地位?对此,我们要消除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建设国际大都市不仅不能脱离"三农",而且应该把"三农"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1、现代农业是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目前上海  相似文献   

19.
  胡玉平 《中国改革》2005,(12):12-14
取得改革共识必须有三个底线: 一是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而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要坚持传统的、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 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要坚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制度。二是要坚持改革开放, 而不是否定改革开放。三是要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出发点。“ 十一五”《 建议》把改革放在重要的突出位置, 这就为改革取得共识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从第8个五年计划以来,特别自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讲话对上海提出“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重要指示后,上海郊区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抓住机遇,奋力拼搏,郊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郊区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