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犁 《发展研究》2015,(2):19-23
2014年以来,全球石油供求关系出现格局性变化,美元逐步由弱走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大幅增产使欧佩克影响力削弱,国际油价呈现出先涨后跌的基本走势,特别是下半年市场出现持续下跌的过激反应。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仍将温和增长,美国经济前景好于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减速压力,对石油需求增长形成制约。美国石油产量继续大幅增长,全球石油供应的充沛。此外,美元将逐步进入强势周期,有助于抑制国际油价上涨。总体来看,2015年国际油价总水平小幅下跌,运行区间可能会进一步下移。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就举世瞩目,能源消费也随之增长.能源行业的一系列改革,使能源供应能力大幅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供应紧跟需求拉动,出现超高速增长,我国很快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如果我国的能源需求保持近几年平均8.9%的增速,则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将达79亿吨标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即使能持续实现每五年GDP单耗下降20%,但继续保持9%的年经济增长,2020年我国能耗也将占目前世界能耗的三成.显然,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受到能源资源的严重制约.因此,应当从现在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需求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需求的模式,并在此新模式下,实现可持续的供需平衡,以支撑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美国和中东欧国家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另一方面表现为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持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从2004年起不断恶化,在2006~2007年达到顶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全球总需求的下降,全球失衡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美元特权助长美国贸易逆差的途径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元特权助长了美国贸易逆差,一方面美元特权保障美国维持着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而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和金融危机的威胁,另一方面却使其他国家依靠追求贸易顺差和过度储蓄来增加美元储备以摆脱不利处境,因而从美元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贸易逆差扩大所带动的美元输出和实物资源的流入使美元特权地位和美国经济得到了支撑。但贸易逆差的继续发展和未来的调整势必会影响美元特权地位的巩固,使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活动面临极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危机是其新长波运行到顶后以朱格拉周期形式表现的一次调整,美国经济由此将步入缓慢增长的动荡时期。为满足长波扩张对巨额货币供给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金融体系进行了以金融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重构,由此支撑了美国经济长达20多年的快速增长,并极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但随着长波的演进,不仅内部的扩张动力逐渐衰竭,而且外部的相对竞争力也在快速下降,实体经济对新增货币的吸纳能力减弱,由此金融创新深化所创造的巨大货币供给就只能转向次贷和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也就不可避免。美国经济危机最终转化为世界经济危机,则是因为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出现了高度的同步性,是它们之间相互叠加共振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金融危机的演进与政府干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显著表现为经济虚拟化;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主导的,且美元地位和美国虚拟经济相互支撑,表现为美元大量发行与美国双赤字并存。本文认为这种不均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能长期维持,其造成了金融监管滞后和国际金融监管缺失,这些因素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因此,维护本国金融稳定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需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和组合干预调控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2009,(8):60-61
<正>全球资本流动对美国长债利率有较大影响,充当了某种意义上"央行"的角色,因此美联储在执行货币宽松时还需考虑美元的稳定,使得外部融资不会恶化。但从中期看,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调整,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规模出现萎缩,同时各国持有美元的意愿降低,外部融资比重将下降,这就要求美国更多的进行居民储蓄积累,从而使美国经济在中期将处于一种低增长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朱隽 《经济研究导刊》2012,(35):115-117
自2005年我国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单边升值。2008年又发生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美元利率持续下降。而在这一时期我国保持了经济的基本稳定,大量的热钱流入我国,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快速增长,增大了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同时,热钱流入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也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如果我国不能采取有效的监管方式来控制热钱的流动,我国的经济将有可能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现象,其实质是资本正在经历的全球扩张过程,其内容是资本、劳动、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及其优化配置,而世界贸易组织则为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制度保证。要素的国际流动促进并加速着国际价值到国际生产价格的转化,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平等存在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使得发达国家面对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衰退,但是发展中国家如金砖四国却依然持续发展。许多经济学家严厉地警告,家计单位及企业的消费支出减少,而对产出的影响更为严重,此举迫使台湾不得不通过扩大消费的方式,来挽回疲弱的经济力。本文针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台湾当局在因应策略上,关于全球金融体制的崩溃分析、有关当局的处理布局、国际经济组织及先进国家处理经验及建立新的清算机制等因应之道做分析与探讨,提供政策建议,希望封尔後的金融布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孙锐  高仰杨 《经济与管理》2013,(10):23-27,33
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同前期相比,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正效应,并且正效应明显变大;社会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微弱的负效应;而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与之前相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的正效应。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控制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改善文教支出结构,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国际金融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国际汇率体系、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体系、国别经济政策与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的变化。在后危机时期,美国经济也受国际金融格局变化的影响,包括美元中心地位的问题、“中心一外围”模式可持续性的问题和美国的国际经济领导权问题。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国际几种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增大,国际汇率体系弹性增大,国际收支总体失衡程度下降,美元为主的国际储备体系呈多元化趋势,先进经济体与新兴发展经济体的经济协调在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面临挑战,美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中心地位在下降,美国在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在逐渐下降,新兴经济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重新对马克思主义及《资本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以《资本论》为基石来分析此次金融危机逐渐在全球引发的深层原因,即资本主义性质、全球化运动和美元霸权及国际金融体系是这次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studies some institutional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after the great crisis of 2008. It supports the idea that the largest financial corporations are working to create several components for an international self-regulation. Private firms make up the architecture of this complicated global mechanism, which is backed up by governments. Meanwhile, this built-up mechanism is based on several assumptions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 great financial crisis and on the capabilities of governments to reach the objectives they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a new financial crisis will develop, and the “too-big-to-fail” financial corporations are already preparing strategies on resolution regimes.  相似文献   

16.
Due to the lack of public order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ena, asset bubbles and resource misallocations persisted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d resulted in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Global financial rules, which can take on a role like that of WTO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They will balance the pressure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between large and small countries, and push forward some countries' domestic reforms which may hardly be implemented due to domestic politics.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使国际金融和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金融稳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维持金融稳定,保证金融功能的良好运转,尽快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李国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17-118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式,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金融创新中的风险控制是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国际化备受质疑。面对危机,应该客观地看待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后危机时代,为夯实国家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不仅不应放慢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反而应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化演进进程,以缩小国间制度落差;借世界金融格局变革之机,积极参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重构,提升话语权;在遵循一定协调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紧跟国际监管趋势,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举,构筑国家金融安全的监管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