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资银行海外拓展及市场准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邹新  马素红 《金融论坛》2005,10(1):34-39
全面理解各国对外资银行的准入监管法规是中资银行构建海外网络、拓展境外业务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分析中资银行开展跨国经营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以WTO框架下与各国银行业开放相关的服务贸易谈判为背景,着重对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申请设立和开业登记遇到的准入限制、业务监管限制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中资银行如何应对东道国的监管限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以新设投资监管为主,而外资参股方式的准入监管却相当薄弱。本文从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动因分析入手,指出现阶段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对外资参股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围绕银监会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展开评析,重点剖析了外资入股比例、股权转让价格、对被参股银行的监管以及机构混业监管方面所存在问题和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应法律监管的若干建议和措施,即严格限定外资入股比例,进一步细化外资入股的程序规则;合理确定入股价格,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认真分析总结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借鉴了境外有关机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现有金融法律制度,制定并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自200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2006年底我国将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金融业务,国有银行面临重大挑战,尤其是在外资银行具有优势的个人银行服务方面,中资银行相对外资银行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以新设投资监管为主,而外资参股方式的准入监管却相当薄弱。本文从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动因分析入手,指出现阶段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对外资参股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围绕银监会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展开评析,重点剖析了外资入股比例、股权转让价格、对被参股银行的监管以及机构混业监管方面所存在问题和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应法律监管的若干建议和措施,即严格限定外资入股比例,进一步细化外资入股的程序规则;合理确定入股价格,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境外分行作为中资银行的分支机构,面临与境内不同的市场及监管环境。本文介绍了中资银行境外分行流动性管理框架、流动性管理实践,并针对中资银行境外分行面临的流动性管理挑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期货业务将给我国的证券公司监管带来挑战。本文建议采取以下监管对策:严把准入门槛,包括主体准入、产品准入;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包括出台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完善风控指标体系、重视防范法律风险、建立金融期货业务信息披露制度、做好风险处置的制度设计;完善监管架构和协作机制,包括尝试成立“金融期货业务监管专门小组”、更加重视跨市场联动监管、进一步发挥证券业协会协作监管作用、积极加入国际协调监管。  相似文献   

7.
2015年伊世顿、司度公司操纵境内股票和期货市场案件曝光以来,境外自营机构以贸易实体之名在境内开展证券期货投资的现象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文结合这类业务的历史发展脉络,在现有监管框架下对其进行合规探讨。研究提出,境外自营机构在华设立外商投资实体,大量开展与其登记的主营业务不符的期货投资,这种现象存在历史的复杂性、法规的局限性和执法的挑战性。该行为虽在结果层面与现行的监管思路相悖,但基于现有法规进行从严处罚又存在难度。建议优先形成处置方案,将此类开展期货投资的境外自营机构所设实体纳入金融准入监管,由相关部门牵头梳理现有法规,提供司法解释,明确业务定性,限制增量业务,妥善处置存量业务,逐步引导境外自营机构通过合法渠道入市。中长期应制订详细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监管指引,将境外自营机构在境内的准入、汇兑、交易等行为纳入全流程监管,妥善处理行业发展与金融稳定、资本流动、国家安全和贸易自由化等目标的关系,推动境内资本市场法制化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了《关于部分银行试行输个人外汇预结汇汇款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3]48号,以下简称《通知》),同意中、工、农、建四大国有银行有条件的境外分行试办个人外汇预结汇汇款业务,希望借此提高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办理境外个人汇款业务的竞争力,减少个人汇款对私人汇款中心和外汇黑市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随着在境外使用人民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强劲,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表现愈加稳健,这为中资银行提供了难得的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契机,有助于提升中资银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要想把握住业务机会,还需从根本上落脚于“内功”的修炼。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是确保银行稳健经营和银行体系稳定的首要屏障,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大国——英国,在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准入资本金、所有权结构要求、业务准入限制、高级管理人员准入管制等四个方面展开说明论述。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村金融》2005,(7):57-58
为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与管理,提高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中国银监会在认真分析总结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境外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对理财业务的管理和监管经验,依据我国金融法律法规,起草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并于日前上网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市级外汇监管主要是当地外汇局对所辖外汇指定银行及涉汇企业跨境资金流动的合规性进行监管.而对B股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出口货运险的境外出险理赔支付、邮政储汇局的国际业务等的监管近乎空白.监管中存在“扫帚不到”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外汇监管盲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4):126-128
我国放开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限制央行日前发布公告,明确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和监管政策。欢迎和鼓励外资机构参与中国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与竞争。根据公告,境外机构拟为我国境内主体的境内交易和跨境交易提供电子支付服务的,应当在我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公告规定,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在我国境内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存储、  相似文献   

14.
冯凰 《金卡工程》2009,13(2):142-142
对于金融控股集团,我们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其监管主体.在未来的监管协调机制中,应当考虑建立"3+1"的监管协调机制,尤其要注重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性作用.就监管手段而言,应当建立"业务防火墙"和"中国墙",并针对金融集团的股东资格设置准入限制.  相似文献   

15.
对中资银行而言,代理行业务只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小不点”,与外资银行步步深逼,热情营销相比,中资银行则是被动地“守株待兔”。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与建议,对中资银行代理业务的发展仿佛是吹入了一股清新的探索之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但其风险管理和监管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去年以来,理财业务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基于此,银监会多次提出要求加强理财业务监管,并于近期就相关监管办法征求意见,本文整理分析了国际理财产品监管的一些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徐惊蛰 《新金融》2017,(10):49-52
近十年来,中资银行的境外债券发行日渐活跃,债券成为银行海外业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回顾了2007年以来中资银行境外发债业务的发展历程和变化趋势,总结了近两年的新特征、新问题,并对中资银行建设常态化、全球化的债券融资能力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基础性管理制度,对促进投资便利化,规范银行和企业办理业务,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管理办法》共25条,分三个方面,对业务办理、银行职责与监管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9.
自2010年7月外汇局调整了对外担保外汇管理办法,在诸多方面放宽了对银行办理对外担保业务的限制之后,内保外贷业务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对支持境内机构“走出去”提供了便利。但在日常监管中,外汇局新疆分局发现,在内保外贷业务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互惠发展的必然选择。站在通往世界经济的门槛,我们充满着希冀与喜悦,同时也多了几分冷静与思索,中国政府承诺开放金融服务贸易等三十多个领域,无疑会对中国的银行业带来管理方式的革命-金融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金融运行与监管向国际标准靠拢等等都是空前的机遇。但是,长期受国家贸易壁垒保护的金融业,尤其是从未经受外资银行冲击的中资银行的零售业务更面临的兴抉择。本试从外资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劣势与不足、中资银行未来发展思路作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