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零部件工业的水平关系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纵观各经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无不以雄厚的零部件工业为基础,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也应该从发展零部件工业起步。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由于国内零部件企业从属于国有企业,依附于整车厂的发展,存在企业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基础,整车工业的发展又带动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整车工业和零部件工业是互为因果的.现在国内有些人在强调整车工业重要性的同时,却忘记了零部件工业这个基础,以致我国汽车零部件业水平一直上不去,成为发展汽车工业的软肋.比如,国产汽车发动机一直过不了关,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汽车工业制造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营销理念也随之改变。如今的汽车零部件销售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国外的名优品牌汽车零部件产品加入我国的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要想赢得更多用户的信赖,不仅要面对本企业内部的现实销售和生产供应状况,综合运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开展对于汽车销售方面的探索,从而实现产出和销售两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汽车生产全球化,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融入全球采购体系,积极参与汽车产业分工,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实现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化.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带来的机会和构成的威胁,进而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全面融入全球采购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发展逐渐成熟,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中提出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目的是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优化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保证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建设属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关键工作,本文主要探讨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内部控制建设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业是柳州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保持整车与零部件产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整车业和零部件业的相互关系,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整车企业本地零部件配套率的影响因素,发现“整零”关系、应付货款率、产值利税率是影响本地配套率的三大因素,提出了加大汽车零部件外销力度,强化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间的采购关系,加大对汽车零部件业的信贷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冯朝军  徐自立 《中国市场》2013,(14):11-12,32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石。总体上来看,中国绝大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为了在短时期内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各个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相关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利用结盟企业的资源共享,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进而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获益。  相似文献   

8.
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开展自主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刊邀请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部部长闫建来,和我们一起讨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韩国汽车工业起步于五十年代后期,从进口零部件组装汽车开始。最初几年,进展不快,年产量不过百辆至数百辆。标志着韩国汽车工业大规模起步的是1967年12月29日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成立。这个时间比我国开始建设二汽,只早两年,而比一汽开始建设,则整整晚了14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商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相关企业和个人对于商用汽车的需求量只增不减。 商用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规模也得到飞速发展,不断扩大。 同时商用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增强,日趋激烈。 这就使得各个商用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在降低零部件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企业商用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工艺。 文章从我国当前商用汽车零部件的成本控制现状为切入点,主要分析目前我国商用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给出了相对应的具体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沈轶俊 《国际市场》2012,(Z2):88-92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概述(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界定和特点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指汽车组装生产需要的所有零部件所涉及的行业的总称。相对于其他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以下特点:1.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壮大速度快。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全球工业发展历程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从上世纪全球第一辆汽车问世至今的100多年间,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产量也以惊人速度增涨。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应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中外整车企业加强协作、加快发展的需要,于2004年6月7~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此次年会与随即举行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比,也许并不能令广大汽车消费者直接受益,然而它却清晰地将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而与此同时,2004年也将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从幕后走向前台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3.
襄樊市汽车工业[九五]发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襄樊市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襄樊市汽车工业自七十年代起步以来,随着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和地方配套企业的艰苦创业、不断积累,现已拥有汽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175家,分布在16个行业,其中东风汽车集团成员厂48家,中央省属企业16家,其它改装和零部件配套厂127家,现有职工6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000多人),固定资产净值10亿多元,各种设备4万台(套)。1995年完成工业产值50亿元,利税4.5亿元,汽车工业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0%,是  相似文献   

14.
一、主要零部件市场概况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世界上的汽车大国都是从建立零部件工业开始,发展到整车生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主机厂逐步降低自制率,零部件由专业厂提供。现在汽车零部件工业已自成体系,生产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一年约有4000亿美元的营业额。日本是汽车制造王国,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为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产业支柱地位的确立预示着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前景。但零部件企业由于发展较晚也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利用2000年~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相关数据,基于SCP范式分析该产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我国零部件业到了该有所作为的时候."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高层呼吁,"汽车工业发展前期没有意识到零部件的重要性,基础也没打好,时至今日,是该总结经验,重塑产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廖奕  蒲银刚 《现代商业》2011,(27):120-122
本文在分析柳州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及其运营管理现状基础上,从供应链协同管理视角提出柳州汽车零部件企业运营管理优化目标是实现企业内外部协同管理。而由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其运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得规模小的企业在和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意愿与机制也有较多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企业运营管理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8.
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9.
一、行业的现状与前景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从1979年到1993年14年间我国汽车产业年均增长率为14.89%,1993年以后受经济宏观调整政策的影响,汽车生产增速有所放慢,但除1996年产量有所徘徊之外,其余年份也都增产6万辆以上。与汽车整车制造业相比,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形势要更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零部件制造业发展速度更快,主要原因:1.起点低、基数小。"九五"以前,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的投资占整个汽车工业的投资比例只为1/3左右,由于投资力度不够,使得零部件制造业发展长期滞后。2.市场需求更大。除了汽车配套市场规模在整车产量不断增长的拉动下同步扩大之外,随着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尤其是不少超过年限的旧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潜在贸易争端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05年中欧汽车零部件贸易政策之争的起源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汽车贸易政策之争出现了升级迹象.这场争端起源于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下文简称<政策>),该<政策>第十一章"进口管理"明文规定,"国家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努力提高汽车产品本地化生产能力,带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进步,发展汽车制造业"(第五十二条),并提出了汽车生产企业用进口零部件生产汽车构成"整车特征"的概念(第五十三条至第五十七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