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铮  魏传成 《经济纵横》2021,(10):122-128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统筹性和针对性,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向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方向全面转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遵循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现阶段乡村振兴发展要求,需要重点关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面对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速度缓慢、人才要素短缺、发展农业科技的资本要素不足、基层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人才聚集机制和金融投入机制,促进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了更好推进乡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措施,通过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更好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振兴和乡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以及实现了农业经济水平的稳定提高。但是,现阶段乡村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部分偏远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还有很多农村技术人才比较短缺导致互联网技术未能与乡村经济发展实现深入融合,等等。因此,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大力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通过构建“互联网+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东升 《经济》2023,(3):22-2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国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发展新高度,也是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  相似文献   

4.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从生产关系变革到现代农业经济体系重塑,从全面进行乡村改造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不同体制条件下不断演进,其基本逻辑在于动力塑造中对个体与组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邃思考和不断调整。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考虑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动力、资源注入、市场联结等问题,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激励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下,数字乡村建设包含乡村全面发展、区域协同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三重目标。截至“十三五”末,数字乡村建设在普及农村通信网络、延伸“互联网+政务服务”,奠定数字乡村发展基础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电商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仍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失衡特征:生产数字化水平明显落后,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的东、西部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城乡“数字应用鸿沟”还十分突出。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投入水平与要素支撑仍然非常薄弱。下一阶段的政策应对和支持重点应聚焦财政支出结构和效率、数字应用能力以及政策统筹力度等方面,为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质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着眼乡村的现代性塑造,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需要基于城乡共同体理念,着力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塑造乡村振兴的现代性,最终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7.
谢文帅 《经济学家》2023,(9):108-118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建设既包括农业生产力发展,又包括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业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密切相关。为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当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现代农业;重塑农业生产经营微观主体,促进小农户和农业强国建设有机衔接;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智库观点     
《经济》2023,(3):40-43
<正>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推动农业强国建设要凝聚企业力量建设农业强国是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建设农业强国与推进农业现代化一脉相承、目标一致,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我们要推进产业集聚融合,利用5年到10年时间建设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元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超十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要强化创新引领,锻造竞争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母型领军企业、加工旗舰企业、科技研发企业,配套一批仓储物流、电商营销等服务型企业;要助力带农增收,建立利益连结机制,积极开展订单生产、产品代销、“保护+收购”等模式,促进企业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9.
陈龙 《经济问题》2024,(4):92-98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但在“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下,中国只能走以小农为基础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有其深刻的现实、历史、制度、文化、时代逻辑。从战略方向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统筹小农有序退出、有效成长、有机衔接的多元化道路。从制度属性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推进方式上看,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功能拓展、三产融合、数字赋能的时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