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经济导刊》2012,(5):88-89
欧洲债务问题尚待实质性解决方案,欧美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导致中国的进出口增速放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逐步释放宽松信号,投资增速、消费增速显示内需增长。由于国外需求萎缩、国内政策紧缩,采购经理人指数、消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导刊》2012,(4):88-89
投资增速、消费增速平稳。欧洲债务问题尚待实质性解决方案,欧美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导致中国的进出口增速放缓以及逆差。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逐步释放宽松信号。由于国外需求萎缩、国内政策紧缩,采购经理人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信心指数均持续低迷,实体经济增长已明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导刊》2012,(6):88-89
欧洲债务危机仍未有实质解决方案,欧美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导致中国的进出口增速放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逐步释放宽松信号,投资增速、消费增速显示内需增长。由于国外需求萎缩、国内政策紧缩,采购经理人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信心指数均依然低迷,实体经济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需求分析与增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内在调整周期与外部调整周期出现重叠,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遇到了严峻挑战,客观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是提振信心、采取行动的基础。本文以支出法国民收入恒等式为依据,在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总需求变动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环境,对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总需求的变动作了分析展望,以此为基础,对2008年及以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作了预测。本文预计,2008年中国GDP增速将保持在9.6%左右,2009~2010年能够保持在8%以上。从中长期看,只要宏观经济政策得当,我国经济具备保持平稳增长的坚实基础,但增速和波动幅度将比过去30年有所放缓。最后,本文对如何保证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效率、增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严峻。从周期理论的角度讲,世界经济已经走出谷底,进入复苏期,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脆弱,周边和热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在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国现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的成功换挡和转型不仅对自身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可以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因此,积极探讨"三期叠加"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路径等重大问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换挡和转型提供智力支持,是当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度调整之际,出席第七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的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新发展阶段下的中国经济转型与政策选择"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慢经济增速势在必行。同时,还针对经济周期的成因、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导刊》2012,(3):88-89
投资增速、消费增速相对平稳。欧洲债务问题尚待实质性解决方案,欧美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导致中国的进出口增长速度放缓。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逐步释放宽松信号。由于国外需求萎缩、国内政策紧缩,采购经理人指数、消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导刊》2011,(10):88-89
投资增速保持高位,消费增速有所增长。美国及欧洲债务问题导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将对中国的进出口造成重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仍处于被动观望期。紧缩政策下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指数因通胀而波动,企业信心指数因出口及消费总额的居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债务持续膨胀,既影响世界经济也影响中国经济: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缓慢,通货膨胀压力与债务扩张如影随形;深深融入国际经济的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速可能放缓,通货膨胀会反弹。应对美国政府债务持续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不仅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转向,而且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创新:以"以民为本"的财政政策为突破口,以自主的货币政策和发展资本市场为两翼,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以消费增长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经验表明:正确把握经济周期各个阶段在经济增速方面的特点,据此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调控任务和政策,是搞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基本经验。2003年以来是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波峰年份。其特点是:经济增速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上限的顶峰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越过这个上限,但不致大起。以此为出发点确定了宏观经济调控的任务,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7,(10):4-20
本文围绕长期经济增长的需求制约,引入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现代增长理论的缺失问题和增长阶段转变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政策选择。现代增长理论忽略需求因素的制约,对经济现实缺乏解释力和应用性,面临实践过程日益突出的挑战。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后长期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是受到内需增长尤其是投资增速下行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扩张拉动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长期增长趋势主要取决于内需增速的变化,影响需求长期增速的因素既有供给结构问题也有需求结构问题,长期增长政策应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广东消费需求潜力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巨大,是未来广东保持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的重要目标。从宏观经济总需求构成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三个重要方面,它们的变动和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态势。具体分析"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考察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拟着重分析研究消费需求对广东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别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经济出现了以经济增速下滑、杠杆率上升以及政策空间收窄为特征的联动性风险,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笔者认为,中国的联动性风险内生于经济体制之中,是特定发展阶段下经济政策与市场机制双重失灵的结果.中国近四十年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于,始终能够根据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现实需要,来不断调适和完善政府经济职能.防范和化解联动性风险,需要立足于更高层面进行审视,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逐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不当干预,推动政府由市场参与者向市场维护者的角色转换.未来通过深化改革和职能转变,政府应继续保持并强化对宏观经济的驾驭能力,实现对系统性经济风险的有效防控;同时,政府也应更加尊重市场机制,秉承审慎适度的市场干预原则,更好地承担起市场维护者职责,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投资增速、消费增速相对平稳。美国及欧洲债务问题无解决方案,其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将对中国的进出口造成重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灵活取代紧缩。紧缩政策下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指数因通胀而波动,企业信心指数因出口及消费总额的居高而上升。房地产景气指数下行,市场面对通胀和紧缩政策的两极挤压。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益贫式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地制定有利于穷人增长的经济政策对于推动公平的增长意义重大。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益贫式增长的影响,其实质是通过考察经济政策和冲击对宏观经济增长和对微观低收入群体福利的综合影响,在效率优先与公平优先两个差别迥异的发展模式之间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进而推进益贫式增长。本文致力于两项主要工作:(1)开发一个小型的中国益贫式增长"宏观—微观"政策分析模型。此模型能够创新地实现宏观经济模型和微观个人福利函数的连接,从而可以在一个框架内考察贸易、汇率、公共支出和劳动力市场规制等经济政策对益贫式增长的影响。(2)在益贫式增长政策分析框架基础上,考察中国2002—2006年间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及其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福利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如果把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仅仅看成是宏观经济指标的回升,那就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变化。对一个依然处在快速增长期的经济来说,结构变化往往比总量变化更重要。结构变化的引人瞩目之处,是出现了一批新的高增长的主导产业。理解这些产业的特征和增长机制,对理解某些新的宏观经济现象有着特殊意义。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这个阶段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特征,对此不宜简单套用历史经验来解释。相应地,政府在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也应有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17.
刘世锦 《时代经贸》2004,(1):105-107
如果把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仅仅看成是宏观经济指标的回升,那就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变化。对于一个依然处在快速增长期的经济来说,结构变化往往比总量变化更重要。结构变化的引人瞩目之处,是出现了一批新的高增长的主导产业。理解这些产业的特征和增长机制,对理解某些新的宏观经济现象有着特殊意义。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重化工业阶段,这个阶段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特征,对此不宜简单套用历史经验来解释。相应地,政府在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也应有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导刊》2011,(9):86-87
投资增速保持高位,消费增速有所增长。美国及欧洲债务问题导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将对中国的进出口造成重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仍处于被动观望期。紧缩政策下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下行,消费者信心指数因通胀而波动,企业信心指数因出口及消费总额的居高而上升。房地产景气指数下行,市场面对通胀和紧缩政策的两极挤压。外汇占款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货币紧缩政策未见松动。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初定15%,流动性在下半年逐步释放。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导刊》2011,(11):88-89
投资增速保持高位,消费增速有所增长。美国及欧洲债务问题导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消费隐忧,将对中国的进出口造成重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仍处于被动观望期。紧缩政策下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指数因通胀而波动,企业信心指数因出口及消费总额的居高而上升。房地产景气指数下行,市场面对通胀和紧缩政策的两极挤压。外汇占款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货币紧缩政策未见松动。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初定15%,流动性在下半年逐步释放。美欧QE策略将直接影响中国货币市场。  相似文献   

20.
姚耀军  鲍晓辉 《财经研究》2013,(1):61-70,81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波动的联系属于学术研究前沿课题。文章基于1994-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尽管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具有显著的货币冲击减震效应,但总体而言,中国还未到达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产生平抑效应的阶段。文章还发现,中国正从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具有放大效应的阶段步入临界区间。因此,文章研究结果所蕴含的一个重要政策涵义是,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已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定会为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