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格局已从紧平衡转化为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现有临时收储与托市收购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弊端凸显,改革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势在必行。比较优化收储、目标价格和收入补贴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方案,提出构建"2+2"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框架,即继续完善大豆目标价格制度,适时推出玉米目标价格政策以替代临时收储政策,对稻谷、小麦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并加以完善。同时,推进农业补贴制度、粮食储备制度、粮食进出口调控等相关配套政策改革。  相似文献   

2.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成效与推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启动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我国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善深加工企业经营状况、减少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和库存、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改革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非优势产区农户种粮收支基本持平甚至亏损。建议加强补贴的导向性,即玉米生产者补贴进一步向优势产区倾斜和支持农业结构调整补贴进一步向非优势产区集中,并着重从培育杂粮品牌和扶持龙头企业两方面引导和带动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生产、收入、收储、加工等产生了多重效应,通过对粮食主产区吉林省的实地调查发现,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激励多元购销主体入市、激活玉米加工企业、提高国产玉米竞争力等,但也产生农民收入下降、新型粮食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动力不足、生产者补贴方案粗放等问题。对此,应坚持玉米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玉米补贴方案;稳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提升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创新玉米市场化收购资金筹集方式,健全粮食收购资金保障,促进玉米"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匹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本文通过构建嵌入补贴政策的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理论模型,考察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421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粮食补贴政策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5.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两年来,在玉米市场价格机制形成、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收购主体多元化及玉米产业链激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改革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小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困难,规模化经营进程放缓,玉米加工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农民玉米种植收益有所下降,生产者补贴引发一些新矛盾。对此,应采取综合激励措施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推进规模经营,延伸玉米产业链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明确补贴功能定位并健全补贴制度,同时在宏观层面构建与改革相适应的粮食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时空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大千  刘世薇  温鑫 《经济地理》2019,39(5):163-170
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尺度,运用数据统计对比、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制图,对比分析2010—2015年东北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四盟)玉米、水稻和大豆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的时空格局和演变特征,探究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类型的空间分布、演化规律及成因。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玉米占比高值区域分布在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东北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玉米高值区明显增加。水稻的占比相对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流域的部分县市区,近年来总体呈现北增南减的变化趋势。大豆占比相对高值区仅仅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北部大兴安岭地区,近年来高值区大范围缩减。层级聚类的分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类型多样性降低,玉米为主要粮食类型的区域范围在不断扩大,相应的大豆为主的类型区则严重萎缩,水稻生产优势区范围明显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粮食补贴政策对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粮食补贴政策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11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粮食补贴改革达到了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2004年水稻生产的恢复性增长是粮价上涨、农业税费减免和直接补贴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按照农田计税面积补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很可能会减少粮食生产。如果按照粮食交售量补贴,可以起到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和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但不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多元化粮食流通渠道的形成。应该按照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合理确定补贴标准。粮食直接补贴和新型保护价配合使用,建立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实,需要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在农产品供给不足背景下形成的粮食政策进行优化,将持续提升粮食产能、改善粮食供给体系质量、促进产粮大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政策优化的目标取向;处理好"去库存"与"提产能"的关系,存量利益与增量利益的关系,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产能增加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发挥粮食政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构建保障有力的粮食有效供给体系;在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的同时,注重粮食供给侧的制度创新,拓展政策功能和支持的领域,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和2018年两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一阶差分模型,从土地转入户的视角考察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补贴改革显著促进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改善;从内部构成来看,农业补贴改革对规模效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农业补贴改革通过促进农户扩大土地转入规模、增加农业生产投资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改善粮食生产效率。(3)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生产效率的改善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经营规模大、流动性约束强以及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对农业补贴改革的反应更为敏感。研究发现有助于厘清农业补贴改革与粮食生产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完善现行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十二连增",粮食进口量和库存量大幅增加,导致粮食产销矛盾日益突出,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粮食总量紧平衡下的"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等问题。应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调整粮食品种结构,采取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粮食产业"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和推进"价补分离"等举措,推进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粮食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封顶、生产成本偏高、资源环境制约等问题,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选取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黑龙江省各级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应针对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难点问题,着眼市场化改革,注重政策配套;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增加科研投入,提高基础支撑实力;恢复小麦与大豆种植,构建可持续的轮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例的动态计算和统计分析表明 ,市场化改革以来 ,中国粮食生产具有稳定的区域变化特征。计量检验显示 ,农村人均耕地资源与非农产业就业拉力是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提示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具有持久性 ,它对区域粮食政策和省区际粮食贸易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粮价波动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七次粮价波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较为细致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从中提出了减少粮价波动,确保我国国家粮食安全的几点具体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粮食直补的传导机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并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4~2008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产区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粮食直补的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3.6%,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纯技术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安全与粮食购销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重大的战略物资.保障粮食安全是任何一个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本文就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以及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与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互动关系,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农民售粮情况的实地调研显示:当前农民售粮行为正发生显著改变,由单纯注重价格向统筹考虑售粮价格、便利性及机会成本等转变,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农户售粮方式开始分化。农民售粮方式和节奏的变化,已经对粮食市场流通主体经营行为、粮食市场稳定、国家宏观调控等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亟需引导农民形成合理价格预期,支持农户科学储粮,完善托市调控政策等,发挥好农户储粮分期销售对促进农民种粮增收、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世界粮价波动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质,从短期看,国际粮价维持在相对不高的水平上,而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世界粮食供求格局对我国影响日趋明显,从中长期分析我国的粮食供求压力较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加快农业开放步伐,加强双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等措施并制定正确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最慢的就是粮食流通体制,原因就是粮食供求变化符合发散型蛛网模型,然而中国的国情又不允许如此,而以事后调节为特征的行政性的调控机制效果并不理想。入世的成功使符合WTO规则的新调控机制的构建成为燃眉之急,以事前调节为特征、以粮食银行为平台的粮食利率调控机制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