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市里,具有高、低技能的劳动力之间具有互补性,能够互相促进对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文章利用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来考察中国城市的技能分布及变化情况,得到以下三点结论:首先,高技能劳动力是城市发展的引擎,它会促进城市工资提升、人口增加。其次,大城市会促进技能互补,使得大城市中不仅有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也可能会有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高、低技能的劳动力同时向大城市集聚。最后,我们发现中国的大城市抑制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互补性,其背后原因是高技能偏向性的落户政策导致低技能劳动力相对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受限,这不利于提升大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董继红  叶思晖 《技术经济》2020,39(8):191-200
按学历、技能设置的落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不同人力资本禀赋劳动力的流动性差异,这种流动性差异深刻的影响着人力资本的区域间分布和现代部门产业的空间格局,从而为解释地区收入差距的形成与扩大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户籍门槛变量引入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在不同水平的户籍门槛、贸易成本、人力资本份额下,不同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选择及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与供给效应的彼此强化使得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在同一区域聚集,但因技能而设置的户籍门槛作为分散力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空间聚集过程。伴随区域一体化推进,贸易成本不断降低,高技能劳动力将在发达地区高度集聚,而如果户籍门槛保持不变,低技能劳动力将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区域。高技能劳动力的地理集中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降低贸易成本能够有效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而降低户籍门槛或提高人力资本份额均使地区差距变得更大。本文进一步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人力资本的迁移趋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地区收入差距的收敛和发散趋势,发现经验数据与理论命题的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通过划分高低技能层次的劳动力,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数字经济的岗位替代效应通过挤入高技能劳动力和挤出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数字经济的生产率效应促使低技能劳动力相对生产率提升,降低了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反而不显著。进一步地,家庭养老负担、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4.
邓宏乾  张妍 《开放时代》2023,(2):163-179+9-10
本文基于“就业难”和“住房难”两大社会热点问题,就产业技术升级带来的就业压力、房价上涨带来的住房压力对中国劳动力在职教育决策的影响进行探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产业技术复杂度的增加提高了劳动力参与在职教育培训的概率,房价上涨则会降低在职教育培训参与概率。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技术升级使劳动力就业偏向高技能劳动力,对低技能劳动力造成负向冲击,高技能高报酬的信号和预期使就业压力转化为劳动力参与在职教育的动力,实现了产业技术升级与人力资本自发积累的动态演进。而高房价增加了住房负担,切实带来了住房压力,挤出了在职教育投资,抵消了技术升级引致人力资本升级的效果。优质人力资本服务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房价上涨对在职教育培训的挤出,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可得性可以强化技术升级对人力资本升级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服务根据居民是否有房进行歧视性分配,会对不同技能者在城市间的分布造成影响.通过一个人口流动与房价互相影响的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并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发现,中国存在人力资本空间分层现象,大城市比小城市更能吸引较高和较低技能的劳动力;当公共服务属于当地所有居民时,公共服务的增加会同时吸引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一旦公共服务专属于买房者时,其增加会吸引高技能人口,排斥低技能人口.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大城市吸引低技能人口不足的原因.研究还表明,高技能者比低技能者对房价更为敏感,并且高、低技能者之间存在技能互补.因此,推进"租售同权"和户籍制度的改革、鼓励住房租赁产业的发展、多渠道保障住房的供给,将有利于优化城市人力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技能劳动力大量涌入公共部门和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非生产性国有企业,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部门却出现人才短缺问题。这种人力资本错配值得重点关注,已有研究主要从劳动报酬和行业垄断等角度展开,而文章主要考察基于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劳动力职业选择和人力资本所产生的影响。首先,在理论上运用模型证明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会扩大公共部门规模,并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效应吸引劳动力进入。“学历门槛”和薪酬考核的非市场化会导致公共部门对高技能劳动力形成“虹吸”效应,并引致人力资本错配。其次,在实证上,文章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通过多种计量方法分析发现: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和规模扩大,高技能劳动力在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公共部门和金融行业,相对于实体部门会形成工资差距,导致人力资本错配;进一步将所有行业区分为公共部门、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速会吸引更多高技能劳动力进入公共部门和国有企业,导致人力资本过剩。实证中还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可以有效抑制上述影响。该结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劳动力职业选择倾向公共部门的原因,为规范和控制地...  相似文献   

7.
城市就业包容性的提升是实现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异质外来移民对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将产生不同影响.文章运用动态监测数据,按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所属行业和流入时期分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包容性,衡量人力资本等因素在异质外来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取代传统的行业壁垒已成为获取就业机会的主要因素.(2)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对劳动力组群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外来劳动力占比每上升10%,城市原有劳动力的就业率将下降0.04-1.99个百分点,表现为外来劳动力对城市原有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率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率产生显著冲击,且此现象在部分高进入门槛行业尤为明显.(3)城市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时期流入的高技能组劳动力的包容性显著低于低技能组,高技能组劳动力之间存在更高的替代性.(4)与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相比,新进入的外来劳动力对前期进入的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率的影响会更大,且这种影响同样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递增.因此,在完善就业市场的同时,应在就业的前置和后置环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引入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工资差异进行分解后,本文发现,我国国有部门的工资优势中有80%以上来自于人力资本的优势,这说明人力资本在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中已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人力资本对工资差异的贡献在工资分布区间并不均匀,它随着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降低,与此对应的是工资溢价随工资从高分位点到低分位点逐渐升高。从工资差异看,在工资分布的高端——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密集区,工资差异完全体现为人力资本的差异,而在工资分布的低端——低技能劳动力的密集区,工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力资本无法解释的,也即溢价。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有部门"共享式"的工资决定模式。这种模式倾向于在压低高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的同时,抬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报酬率。所以国有部门的工资决定应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的报酬机制,以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河南省入境和国内游客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收集了2000-2007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国际国内容流量数据,利用集中率(CRn)、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对其地域分布的空间集中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受消费特点、旅游资源品位、区位条件以及旅游开发水平等因素影响,河南入境旅游具有较高的空间集中性,游客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高级别的旅游景点上,来源以外国人为主.与入境旅游相比,国内游客的空间集聚性相对较低,其空间分布受旅游资源价值、区域消费水平、经济水平和交通区位等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均衡性.近10年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在下降,而空间均衡度在逐渐提高,反映出旅游产业发展地域分布正在逐渐扩张.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建立多项Logit就业选择模型,识别劳动力迁移对返乡农民工非农就业的影响,并利用2008年9月之后返乡农民工样本考察劳动力迁移的潜在内生性及可能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发现:由于内生性的存在,导致劳动力迁移效应被高估约8.5个百分点.相比从未迁移的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迁移促使农民工返乡后更多地受雇于非农工作,而对自主创业的影响不大.在中国转型经济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后提高了非农产业技能,为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人力资本.返乡农民工具有更多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将在中国独特的城市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