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中国社会保障》2014,(12):56-56
主持人: 某职工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中表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未明确显示系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亦未记载用人单位要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保障》2009,(1):66-67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我原所在单位没有给我缴纳社会保险费,我依此1:7头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申请劳动仲裁后,仲裁委却未支持我的请求,说证据不充分,我的请求不能成立。请问我的请求究竟能否成立?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保障》2012,(4):65-65
我单位辞退某员工后,其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规定,要求我单位支付赔偿金。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其又申请撤诉。撤诉后,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负有事先将解除合同理由通知工会的义务。但是,对一些未成立工会组织的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需要通知工会?本文结合司法实践总结如下。一、相关的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保障》2010,(5):66-66
主持人:我是一名农民工,家庭负担很重,有一个小孩4岁,妻子照看小孩无法工作,完全依赖我的收入。我的父母年迈有病不能劳动,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身体都有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需要给他们一些钱。我们公司制订了一本《员工手册》,其中规定,连续旷工5天或1年内累计旷工6天,公司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关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保障》2012,(10):65-65
公司与我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期内,一方违反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按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平均收入的3倍计算。后来有一段时间我生病(有病历、病假证明等),公司以旷工为由与我解除劳动合同。我认为公司的做法是违法的,打算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权利。请问,我可以同时向公司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和违约金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保障》2014,(12):57-57
主持人: 用人单位希望与一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对未休年休假补偿、奖金、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等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保障》2008,(10):65-65
主持人:某企业破产安置职工,支付了一次性安置费。那么对于残疾职工是否还应当支付医疗补助费?武汉某企业破产安置组武汉某企业破产安置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2011,(10):62-63
案例回放《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书面向用人单位提出不愿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于是未给该职工缴纳社保费,但给其他职工都依法缴纳了。后该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给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辞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否承担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保障》2014,(1):60-60
主持人:劳动者失业后依法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自何时开始发放失业保险金?例如,某劳动者于2013年9月15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支付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出具了解除劳动合同证明;2013年9月26日,用人单位以解除劳动关系为由,办理了社会保险减员手续;该劳动者于2013年10月12日到相关机构办理了失业保险登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从2015年11月起支付失业保险金是否正确?该劳动者应从何时开始享受失业保险金?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某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5年,其本企业工龄为5年,享有3个月的医疗期,医疗期满后病未痊愈,不能继续从事原工作。企业欲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但该职工认为,国家有关规定并未限定医疗期只能享受一次,因此其仍可以继续享有医疗期,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合同。请问该职工的观点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保障》2012,(1):65-65
主持人:《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特别是在民营企业,有的劳动者随意性很大,想干就干,想走就走,根本不执行上述规定。假若职工违法在先,没有提前50日通知用人单位,单位能用经济手段处罚职工吗?处罚的量度和比例是多少?用人单位能否对此约定违约金,一旦劳动者未依法离职,用人单位依据违约金条款向其主张违约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保障》2013,(4):67-67
主持人: 我们单位有一名职工,因涉嫌盗窃、贪污等犯罪,被逮捕已经1年多,至今尚未开庭。自其刑拘时起,单位已经停发其工资。但社保机构以劳动关系尚未解除为由,要求我们继续缴纳社保费。该职工被关押已经1年多,我们缴纳社保费也已1年,数额还不小,我们认为这对单位不太公平。请问,在刑拘、逮捕期间,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停缴其社保费?或者在其被判刑并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由社保机构退还在刑拘、逮捕期间缴纳的社保费?  相似文献   

15.
案例周某于2010年7月5日到某超市上班,双方所订劳动合同期限为2010年7月15日至2015年7月15日。2012年8月20日,超市以周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向周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书》。周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撤销该超市解除双方劳动合同的决定,同时要求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8000元。  相似文献   

16.
邓福生 《中国外资》2010,(12):189-190
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诸多企事业单位经常要处理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对于存在一定过失责任的要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本文分析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进行经济补偿的几种法定情形,阐述了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探讨了依法规范用工形式的有效途径;以及解除劳动合同进行经济补偿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该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由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可获得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权益,因而对劳动者可能更为有...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的权益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有了更有力的保障。用人单位如何公平对待劳动者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简述了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定情形,对法律用语做了平实的注解,并对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和支付时间做了简要的介绍。引导用人单位谨慎行使解除权利和终止权利,利于解决短期劳动合同的问题。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可以促使按照企业实际需求,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合法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保障》2008,(9):70-70
主持人: 我公司一职工于2006年8月30日晚11时许,和另外三名职工在工厂内将一正在上夜班的职工打伤,受伤职工被鉴定为轻伤。我公司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第(二)项规定,及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第七条约定:“合同有效期内,在下列情况下,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七)乙方打架斗殴无理取闹,严重影响生产、工作和社会秩序的”,解除了与该职工的劳动合同,并书面送达本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会财会》2014,(5):40-41
新案1:循环诉讼谋取不当利益2013年2月,吴某入职洛天公司,双方签订5年期劳动合同。7月9日吴某汇报工作时,因意见不合,与公司经理王某发生口角。隔天吴某正常来公司上班,公司却向其出示了离职通知书,以连续旷工数天、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开除吴某,并载明双方于2013年7月1日解除劳动关系。因公司拒绝任何赔偿,7月底,吴某起诉要求洛天公司撤销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9月吴某又进入佳阳公司工作,该公司当月开始为吴某缴纳社会保险,但诉讼过程中,吴某始终未向法院述明这一事实。法院认为,洛天公司未提交充分证据证明吴某存在连续旷工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