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从宪法的高度,对保护私有财产权作了明确规定.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对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上存在的问题、此次修宪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入论述,认为将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写进宪法,这是历史的进步.同时,提出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宪法诉讼制度、正当程序制度和平等保护制度的建议,认为立法的目的在于实施,要使私有财产权从宪法上的权利变成现实的权利,理论上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实践中需要开拓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程序正当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在英美等国家正当程序是写入宪法的,而我国在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才第一次提出了正当程序的理念.目前我国税务行政领域的正当程序法律制度并不完善,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法律制度会趋于完善和成熟.所以在税收执法实践中,税务人员应当树立正当程序意识,严格遵循法定的步骤、法定方式、法定顺序和法定时限,保证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性,达到既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又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与国家征收补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物权法中征收制度的特点所谓征收就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利用公权力强制性地将集体或私人所有的财产征归国有,或者对集体或私人财产权施加某种限制。征收的主体是国家,只有国家才能利用公共权力对集体或私人财产进行干预,甚至将其强制性地移转给国家。除国家之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享有公共权力,因而也不享有征收权。  相似文献   

4.
中法公益征收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征收关涉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由于我国公益征收制度的不完善,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纠纷主要集中在征收是否为了公共利益、征收程序是否公正和补偿是否公平这三个方面。通过对中法两国公益征收制度这三个方面的比较,检视我国公益征收制度的缺陷,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土地征收作为国家凭借公权力强制剥夺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一种法律行为,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权益直接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在我国土地资源之稀缺性日益突显的今天,为规范土地征收,保护农民利益,参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在征收法律制度中规定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农民的申请收回权,已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村居民房屋的征收和征用,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征收和征用涉及到集体土地和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变化,如何依法征收征用?如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如何确定征地补偿费的最终归属,如何处理农村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是当前较为关注重要问题。本文从新的宪法修正案确定的征收或征用制度及司法对策对农村居民房屋拆迁和征地补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理论上探讨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一种思想观念,也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权保障一般是以宪法为核心建立整体的法律制度,包括行政法上的制度。于2011年1月21日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是一个重要的行政法规,其规范着房屋的征收和补偿的程序,对国家、政府和被征收人都有着非常切实的联系。该法规在总则和分则部分也较好地贯彻了人权理念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但仍需要做出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失地农民合法权益遭受严重侵害。本文通过对《宪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对现行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公益目的过于宽泛、征收补偿立法滞后和征地程序混乱问题及其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对我国"土地征收法"的制定进行了立法思考,为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确认和保护是第四次修宪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征收制度的规定更显得尤为突出,加之社会现实中征收问题的普遍和严重,亟需行政法学界对行政征收制度做出回应和研究。对征收的概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了界定,并对征收的正当性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较为完善的财产保障制度的经验,就我国行政征收制度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承认国家拥有将外国人驱逐出境的权力.从实证角度以观之,任何国家无一不拥有、也无一不行使将外国人驱逐出境的权力.探讨驱逐出境权法律规范意义上的依据,则有利于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切实保护外国人"免受任意驱逐出境".尽管几乎所有国家的宪法对驱逐出境的权力均未作规定,但通过宪法理论和宪法解释,驱逐出境权可以取得宪法上的依据.国内法律(包括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由于其直接详细的明文规定,理所当然成为了行使驱逐出境权最主要的规范依据.此外,由于各种国际法规范保护的人权与行使驱逐出境权可能侵害的外国人权利广泛交织,国际法亦可在一般意义上被视为驱逐出境权的一种规范依据.因此,驱逐出境权的规范依据主要包括宪法、国内法律以及国际法.  相似文献   

11.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只是所有者的代表,明确其法律地位和让其专注国有资产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国有垄断企业对其占有的国有资产拥有的支配权。对于建立在这种财产权制度基础上的收入分配,要保持合理增长和做到自我约束,改革的途径是加强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对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樊纲认为改革不是简单的政府决策,而是一个社会内生的、整个社会共同选择的过程。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社会中各利益集团的利益相互冲突、其相互关系不断发展、调整的"博弈"过程。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式改革,是由于改革旧体制阻力较大,即无法进行存量改革时,先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随着增量改革的积累,逐步改革整个经济的体制结构,为"存量"的最终改革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势头良好,效果明显,但同时也摹露出不少问题。陕西应围绕发展理念创新,进一步提高战略的科学性;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围绕制度、机制创新,塑造有活力的微观主体结构;围绕政府职能创新,健全和完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对陕西发展的支持,以加快陕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程序正当化是宪政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对于宪政制度现代化而言,制宪程序是前提,行宪程序是基础,护宪程序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竞争:理解中国旅游经济现象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资源争夺战、遗产申报热、产品同质化、景区门票无序涨价、区域旅游合作失灵等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之间的过度竞争。在现行体制下,旅游地政府竞争的根源在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行政性分权、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转轨、政绩考核制度的经济化导向,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实质性弱化加剧了竞争。消解地方政府过度竞争对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需要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综述,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逻辑可以归结为:市场化进程客观上要求重新界定市场行为与政府责任的边界,而政府履行责任的过程可以视同为提供公共品的过程;中国式分权使得绝大多数公共品供给卸责给下级政府来承担;地方政府激励约束决定了地方公共品供给数量、结构与效率。此逻辑为解释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市场与政府、中央与地方、增长与失衡、公平与发展这些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热点问题,然而学术界对其生成机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使用动态多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土地收益函数与战略选择,揭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于土地财政,既与我国的财政体制与税收结构有关,也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变化以及地方政府的目标构成密切相关。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是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与推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主导与东亚政府主导模式有相似之处,但更有本质区别。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东亚政府主导模式中的积极因素,努力克服政府主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形成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涨价归公"是孙中山先生提出来解决中国近代土地问题的思路,对近代中国土地税收制度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今日中国关于城市土地升值分配问题的争论中,"涨价归公"也一再被提出来。然而,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和房产税制度不仅不符合"涨价归公"本义,反而导致了对"涨价归公"思想的种种误解和扭曲。"涨价归公"本质上是一种资产增值分配价值取向,并且以尊重土地私人产权和土地市场机制为前提,其相应的土地增值税和土地原价税制度对今日中国扭转土地财政困局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