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文兴 《开放导报》2008,(3):98-101
在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各国加强了对跨国银行的监管。但由于各国法律的显著差异、银行监管国际合作体制的不完善以及银行业在各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跨国银行监管面临着诸多困难。针对跨国银行监管中的法律冲突,我们应遵循协调、平等互利、对东道国经济与金融利益实行保护等原则,通过冲突法和实体法两种途径寻求解决。  相似文献   

2.
马华 《特区经济》2010,(6):65-68
跨国银行并表监管已经纳入巴塞尔委员会、欧盟、美国及香港监管当局最为重视的监管建设之一,并形成共识:在并表基础上的母国全面监管原则。我国银行业不断改革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构建我国的跨国银行并表监管体制:即以国外立法为参考,结合我国的并表监管实践,从监管银行机构之类型、监管之内容、监管之方式、监管之国际合作与跨国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并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蔡奕 《亚太经济》1999,(2):57-61
一、跨国银行国际监管的新趋势(一)跨国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的趋同。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跨国银行准入条件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泾渭分歧,这种分歧,实际上是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发达国家强调“竞争机会均等”,即应保证跨国银行与东道...  相似文献   

4.
梁颖 《魅力中国》2009,(4):84-84,78
不论是资本的国际化与金融创新,还是银行业务的交叉与金融网络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跨国银行的作用,也正因为跨国银行在金融业中的特殊地位,跨国银行又成为金融风险发生的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跨国银行法律监管成为必要,本文在我国跨国银行关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战后银行资本国际化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跨国银行的大发展.跨国银行是银行资本国际垄断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活动明显地带有全球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征.跨国银行通过它设在世界各地的分行、附属机构、代表处、代理行以及国际联合银行等建立全球性的网状分支结构,从事跨国银行业务;跨国银行从事多样化的经营活动,集批发业务、零星业务和服务三者于一身,它除经营传统的存款以及外汇和货币市场业务外,还普遍开展投资、信托、租赁、保险、海运、金融期货,以及提供咨询、情报和旅游服务等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分离式银行监管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监管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从属式和分离式两种,我国已于今年初采用了分离式的监管组织结构。本文首先分析了分离式监管组织结构的正面效应,然后探讨了在我国实施分离监管组织结构时所遇到的两大现实难题。最后回应全文,提出了发展分离式监管组织结构,解决现实难题和发挥其最大效用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跨国银行在新兴市场风险环境中的行为选择与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跨国银行在新兴市场经济动荡中的角色,学术界提出了多种假说。本文基于跨国银行在风险环境中的一般决策准则,结合影响其决策的具体因素,剖析跨国银行在不同背景条件下的行为选择,解释其现实行为的差异和变化,进而归纳跨国银行对东道国金融稳定性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美英等国、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纷纷提出改革银行监管的方案措施,对于我国银行监管而言,是难得的变革良机。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缺乏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体制等弊端。鉴于此,本文着重从立法的视角,提出我国银行监管体制应不断完善监管法律体系,以中国人民银行为监管核心,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机制等建议,以达到保障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构成上。银行与非金融企业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银行相对于非金融企业,其性质比较特殊。银行的活动具有巨大的外部性和社会成本,因而有权机构对银行采取了一定的监管措施。资本监管就是其中最有效、最流行的措施之一。国际银行业逐步建立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而普通工商企业却没有建立任何资本监管框架。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银行资本及其结构相对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以及资本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0.
一、跨国银行的作用和影响跨国银行是当代世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跨国银行作为借贷资本国际化的重要媒介,促进了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跨国银行的活动对世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世界国际储备资产的供给、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转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等,也都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43 个发展中国家357 家银行数据,运用系统GMM 方法,研究银行分项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其中,银行监管包括12 类分项监管,银行风险包括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和破产风险。回归结果显示:资本监管、内部管理监管、存款保险监管、信息披露监管和监管效率5 类分项监管均能降低3 类银行风险。其他分项监管能降低1 到2 类银行风险,即准入监管能够降低总体风险,增加信用评级风险;所有权监管会增加信用评级风险,降低破产风险;外部审计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和破产风险,降低信用评级风险;流动性监管降低银行破产风险,对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不显著;资产分类和处置监管降低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但增加破产风险;退出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降低银行破产风险。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加强银行监管,降低银行风险有很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cross-border diversification on bank performance is part of the broader debate on how multi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affect the global financial economy. Previous studies that examined this relationship present mixed results - namely that cross-border diversification improves bank performance but also increases bank risks that could lead to systemic failure. Even so, this line of debate has not been examined in the case of Japanese banks conducting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questions whether cross-border diversification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Japanese banks and to what extent each cross-border expansion activity affects bank performance. The latter was largely ignored in previous studi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cross-border diversification improves cost efficiency but decreases/harms the profit efficiency of the banks analyzed.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 expansion of foreign assets and foreign branch operations present funding risks and operational inefficiency. We offer two important recommendations. First, as a major player in international lending, the current expansion activities of Japanese banks require close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to prevent systemic risk resulting from aggressive and risky overseas expansion activities. Second, the current expansion strategies of Japanese banks, especially the expansion of overseas assets and branch operations (retail banking), should be re-examined.  相似文献   

13.
施扬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6):115-116
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情况良好,银行业整体情况不断向好,但随着我国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化,商业银行面临的社会情况越来越复杂,风险点日益增多,要加大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文章提出要健全银行监管体制体系、改进监管理念、改善监管方法、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  相似文献   

14.
赵亮 《改革与战略》2012,28(1):85-87
县域金融业的发展对我国高速发展的县域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县域银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使区域性金融风险增大。文章分析县域银行业监管体系发展历史,结合当前县域银行监管体系发展实际,探讨优化县域银行监管体系的路径,提出了科学整合监管资源、健全组织结构设计、完善外联机制等优化县域银行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银行信贷依赖特征为探索银行监督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现实背景。论文以企业绩效作为公司治理效率的替代,基于银行监督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了银行监督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监督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国有房地产企业和银行的产权同源性特征是导致银行负债的杠杆治理效应被扭曲的重要原因;虽然银行负债的杠杆治理效应被扭曲,但是银行监督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其与内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要么表现为替代关系,要么表现为互补关系。在中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要发挥银行监督的功能,提高企业绩效,而且要解决中国银行出现的呆账和坏账问题,其根本出路就是要发挥杠杆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迎春  张璐 《改革》2012,(5):54-59
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我国新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其发展至今的运营效果与政策设立的初衷存在着背离。从银行监管理论框架、银行监管成本收益分析以及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这三个维度对实施差别监管进行分析后认为,应通过调整村镇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股权结构,加大对村镇银行的财政政策支持,调整农村地区的监管机构数量,制定差异化的经营策略、进入以及退出准则等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监管规则,以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叶莉  陈立文  张惠茹 《改革与战略》2008,24(1):50-51,75
文章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现状以及我国银行体系的高风险对金融安全的潜在影响。面临银行业的全面开放,要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必须双管齐下,既要注重完善我国银行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从银行业改革和完善的角度寻找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对策,又要重视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确保我国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8.
Banks’ stability can be affected by economic fluctuations, banks’ risk-taking behavior, connections among banks and countries’ financial system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banking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were designed to protect banks from failure, but a large number of banking crises were not prevented recently. Using binary response models for panel data and focusing on OECD countr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banking crises over a period of 21 years. Results suggest a bank’s high debt and a country’s low GDP growth rate as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banking crises. There is also evidence of contagion across countries from the same geographical region and from G7 to other countries, and that bank-based financial systems are less prone to borderline banking crises. Regulatory and supervision practices are found not to have been relevant in bankruptcy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