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总资本3.5亿元的华北开发会社于1938年11月设立,当时有“华北经济参谋部”之称,是“七·七”事变后日本掠夺华北资源的总枢纽,剖析它的设立及其活动的基本轨迹,有助于深化认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经济掠夺性质。一一“国策”与资本的结合华北开发会社的筹建可以回溯到“七七”事变之前,决定性步骤则发生在南京陷落之后。  相似文献   

2.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在华北的扩张始于一次大战期间,而其积极开展和全面铺开则是“七七事变”前后的1935年至1939年。“七七事变”前,满铁承担了日本在华北的经济调查和推行“经济提携”即经济侵略的主要角色;“七七事变”后,满铁通过兴中公司把持了华北铁路及主要厂矿等经济命脉,成为日本在华北主持军事运输、掠夺战略资源、推行“以战养战”方针的主要工具,充分发挥了它作为经济侵略急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伪统治时期东北酿酒业经历了曲折发展,东北有丰富的高粱、 小麦、 玉米等酿酒农作物,加之东北因气候因素该地区民众多好饮酒,充足的原料与广阔的市场促使酿酒业成为近代东北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酿酒业作为近代东北的重要产业,在日伪统治时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大肆的破坏与掠夺.日本发展东北酿酒业,实则是一种具有侵略性质的经济掠夺政策.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由此给整个日本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举世瞩目的。三十年前的一个由于战争的消耗和破坏而几乎使经济濒于绝境的资本主义后进国,为什么能够在战后较长的时间里,持续的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归结为日本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宏观经济管理,制定了能够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别是产业结构政策。本文试图根据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就日本产业结构政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及其后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区建设》2005,(8):25-26
日军在屠杀、迫害之余.为了殖民统治的需要.也为了消磨占领区中国民众的抗日意志,稳定其统治,蒙骗中国民众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对占领区中国人民施行野蛮的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区建设》2005,(8):22-23
二战期间,尤其是侵华战争末期,日本帝国主义为解决国内资源贫乏和劳动力匮乏,在疯狂掠夺中国等亚洲国家丰富的物产资源时,还强行从中国等亚洲国家掳掠劳动力资源,强迫他们到其占领地及日本本土去作劳工,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主要从事建筑、采矿、冶炼等繁重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的流通产业与其它产业一样,经过高速经济发展,实现了现代化。80年代以来,日本的流通产业又向信息化、国际化方向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公共团体制定的流通政策对规范、指导流通产业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战后日本流通政策的展开作些初步的探讨。一、流通政策的历史演变(1)战后经济复兴期的流通政策战后经济复兴期的流通政策政策带有浓厚  相似文献   

8.
刘战 《理论观察》2013,(10):63-64
伪满洲国时期,由于日系官员的人数有限,日本侵略者更多的采取利用汉奸充任伪政权基层官吏的形式,掌握控制了地方上的实权,将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盘剥的方针、政策推行到东北的每一个角落.伪满基层地方组织先后历经了保甲制、街村制和国民邻保组织三个阶段,东北广大民众承受了极为严酷的殖民压迫和最为贪婪的殖民掠夺.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经济一片萧条,在先后实施了5次全国性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的基础上,日本政府对特定落后地区采取了相应的开发政策,这对缩小其国内地区间差距,缓解其人口“过疏”和“过密”问题意义重大。在制定落后地区开发政策过程中,日本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开发目标明确;开发计划具有连贯性;开发立法与计划体系具有系统性;全国综合开发与特殊地区开发相结合;地区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等。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国开发落后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以来 ,日本政府对战争责任政策进行了调整、转换和再调整 ,总的趋势是推卸战争责任 ,拒绝反省和认罪 ;日本右翼团体和保守派结成右翼保守势力 ,推动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政策向右调整 ;而日本大多数民众对日本侵华战争缺乏认识和反省 ,为日本政府的政策所主导和右翼保守势力的鼓动所左右。于是日本社会出现了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突破《和平宪法》、拒绝对战争受害者赔偿等为侵华战争历史翻案的事态。对此 ,日本左翼进步力量坚决抵制 ,曾经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之害的中国政府和民众强烈反对。这些事态和影响 ,汇集成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这一问题 ,表面看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在兴风作浪 ,而实质是日本政府的大国战略在发挥主导作用 ,最终解决则取决于日本民众对战争历史认识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日伪档案资料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活动做了具体的概括。文中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分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非法抢夺我东北四官银号;1932年—1936年,日帝建立为军事掠夺服务的货币金融体系;1937年—1941年,日帝实施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帝对我东北疯狂掠夺四个时段加以论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经济富源的罪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日本经济政策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日本政府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的角色。日本政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所制定和推广的不同经济政策。对日本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起到了切实的保证作用。然而近年来日本的经济政策芭出现了方向性的失误:⑴错失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时机;⑵产业政策没有对症下药,有的甚至起了相反的作用。对此应进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日本近代所经历的元老时代、议会时代、军部时期的不同统治阶层及其政策演变进行了探究,进而加深了对日本近代发展过程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日本建立战争经济进行对外侵略的透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刘业础,朱庆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日本是这次战争的亚洲发源地和主要参战国之一,为实现其征服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扩张野心,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反动政...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通过维新运动,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明治维新以后的七十余年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1931年发动了侵占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又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1935年策动华北事变,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制糖业是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的一项重要产业,而砂糖也是日本侵华掠夺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中国东北甜菜制糖业的龙头企业阿什河制糖厂在中国制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阿什河糖厂的发展演变、日本进出口东北糖的数量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究日本对东北经济的掠夺.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满洲经济自太平洋战争开始至战败,满洲经济的运营,在“彻底对日从属”的框架中,伴随战局的演变,在“为日本推行战争服务”(“对日送还”主义)和“对苏防御充实国防”(“现地调配”主义)两方面要求压力下,政策缺乏一贯性,经常处于受紧急政策逼迫,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太平洋战争初战胜利,庆祝“满洲国”建国十周年的乐观气氛中,1942年12月,制定了“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其根本方针是“集中国力完成‘大东亚战争’,进而为大东亚共荣圈的必成而奉献”,当时作为以后十年间的施政大纲而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政策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因此而导发的通货膨胀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涵盖战时经济的突出问题。战时中国实施通货膨胀政策,是与对日战争所造成的异常情况分不开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以其优势兵力很快占领了中国广大地区,尤其是工农业生产发达,税源充足的滨江沿海地区,使中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关税、盐税、统税和其他税收锐减,对外贸易基本断绝,又迫使生产力资源内移,增大开发后方的开支,而由于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要承担巨额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帝国主义为最大化的掠夺中国,而借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政治局势的演变来确定对华政策。作为清末和民国当权人物袁世凯成为日本拉拢、扶植、胁迫的对象,然最终却为日本人舍弃。造成此种结局的原因是日本侵华的本质所决定的,袁氏的善变以及其试图用英美势力抵制日本侵略的策略,致使日本对袁缺乏信任;再加上孙中山的联日反袁策略的努力,日本最后还是放弃扶植袁氏,采取倒袁统治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的地域开发政策是围绕开发经济资源,获得经济成长的效果,以及促使地区均衡发展等问题展开的,日本在地域开发政策的目与手段,政策机构与决策程序,政策重点其连续性,开发政策的成效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也带来公害等环境问题,我国西部大开发可以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达成开发的目的,获得较好的开发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