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贸易中,因知识产权滥用而导致的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我国学者对知识产权滥用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主要有否定说、狭义说和广义说三种代表性观点。在广义理解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遇的知识产权滥用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科技发展加剧知识产权滥用,知识产权滥用则抑制技术创新,对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以主体优势性、客体特定性及对象排他性与垄断性等要素解析知识产权滥用与否,即可得出知识产权滥用实为专利权滥用之结论.知识产权滥用现象可通过构建与完善相关法律与制度、强化司法与执法工作等措施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划定知识产权滥用的边界,分析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的内在关系;指出反垄断法应该规制的滥用知识产权行为主要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在许可协议中限制竞争;认为我国建立与知识产权滥用有关的反垄断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滥用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娥 《现代经济》2009,8(1):118-119
跨国公司由于在技术、市场、资金及管理经验等跟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因此当国内企业还在熟悉知识产权制度规则时。跨国公司已经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对我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滥用。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种种表现形式:利用知识产权进行垄断、恶意竞争、通过并购控制企业后对民族品牌商标的封杀以及滥用337条款等等,并逐一加以实例分析,给我国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激发了企业创造的热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近年来出现的"安吉案"等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要求国家要在立法把关、司法实践和执法环节对此行为进行规制,使这项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6.
制约大股东权力滥用是公司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法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公司法律对大股东权力滥用制约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现行公司法修改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制约大股东权力滥用是公司治理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法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公司法律对大股东权力滥用制约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现行公司法修改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菊丹 《全国商情》2010,(3):126-12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所确定的两项重要任务,前者旨在激励各项知识产权的权利人自主创新和诚实经营,并为其获取市场优势提供机会,而后者旨在防止权利人不正当地行使权利,确保创新机制和竞争机制永葆生机.如何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真正的含义及其交互关系呢,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强调权利的独占性,但滥用垄断性权利,会造成阻碍市场竞争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的结果,因此,《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进行规制有其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邓志松  聂钦中 《全国商情》2010,(10):99-101,104
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既在法律属性、目标和功用上相互统一,也存在对于滥用知识产权予以规制的潜在冲突。正确处理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立足于二者之间的一致之处,从保护消费者、促进创新和维护竞争的角度出发,合理平衡反垄断法对于滥用知识产权的规制,将是对于中国目前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指南和规范性文件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多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强的同时,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权力的法律问题也在我国日益突出,如何规制权利的滥用,已成为了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其中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规制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了权利滥用分类规制的主要手段,本文希望通过对知识产权权利滥用反垄断立法的比较研究,对我国今后如何利用反垄断立法规制权利滥用行为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于2005年10月修订的公司法中新增设了对一人公司的规定。一人公司由于其股东的单一性,缺少其他非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所具有的内部相互制约,更容易引起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因此,为了防止其独立人格及一人公司单独股东的有限责任原则被滥用的现象,在一人公司中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一些上市公司滥用利润操纵的三种方法,提出了杜绝利润操纵行为的五个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股东派生诉讼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护公司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另一方面亦存在着被滥用的危险。本文在分析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从原告资格限制、被告范围限制以及败诉时原告股东的赔偿责任等方面对限制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合法垄断。权利人在法津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超过法律允许的范围或正当界限行使其权利,即滥用这种权利,则会受到来自竞争法律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滥用诉权现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我国法律未规定滥用诉权及其规制等相关问题。欲从根本上认识这一问题,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何谓滥用诉权,哪些行为构成滥用诉权。笔者认为,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宏观把握,从滥用诉权的表现形式方面横向把握。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实践性难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司法"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实践的最大难点是如何界定"滥用",以防止该制度本身被滥用。这一作为有限责任制度的否定制度,是专为股东而设的,因此,"滥用"的主体只能是公司股东而不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由于"滥用"的本质是股东缺乏正当利益的行为对利益平衡的破坏,因此,"滥用"的界定应当以"本身违法"与"正当合理"为其原则。正当合理原则着眼于结合行为的后果而强调行为的目的,这一原则在保障公司自治性的同时,作为一般条款能够对实体法律制度存在的漏洞起到价值补充作用,符合权利的要义。具体列举的"滥用"行为,至少包括股东操纵股东会、公司财产、人事、业务不独立以及公司形骸化、股东出资不实等,特别应该明确的是,只有公司的实有资本不足与股东出资不实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以"滥用"的法定理由,在个案中否定公司人格,直索股东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专利池可以促进经济极大发展,但是其滥用专利权的行为也会产生明显的反竞争后果。具有反垄断法上意义的专利池滥用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专利池成员内部合作关系可能引发的垄断行为,二是专利池与被许可人的外部专利许可关系可能引发的垄断行为。但是2007年出台的《反垄断法》并没有专门规制专利池滥用的规定,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反垄断法》关注专利池滥用行为的基本点,制定涉及专利池滥用的反垄断执法指南,理清《反垄断法》与其他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法律法规之间的适用关系。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制度与反垄断法息息相关。知识产权制度被随意使用,如果妨碍公平竞争,就会被认为违反了反垄断法。从"苹果"与"三星"知识产权战看出各国反垄断法对于滥用知识产权行为进行规制的具体法律规定是不同的,同时对于我国构建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制度也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20.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内容,论文以"微软黑屏案"为切入点,探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基本理论,进而论述我国反垄断法对滥用市场地位行为的规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