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贺薇 《全国流通经济》2023,(14):165-168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却长期受制于融资约束。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贷款渠道不再限于商业银行,融资机构的出现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以及融资机构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论证融资机构的出现是否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并未因融资机构出现而缓解,中小企业最理想的融资渠道仍是商业银行,这为国家机构制定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加强金融政策扶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后果断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财税、信贷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中小企业融资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以及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政策性保险机制,调整贷款抵质押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步本身较晚,所以资本市场在我国也并没有完善和健全。在这种情形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最主要依赖的力量依旧是商业银行。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极为有限的情形下,市场经济也没能产生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系和融资机构。主要内容就是在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的视角下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荣聪 《海峡经贸》2001,(10):47-49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国务院和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了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有效途径,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金融部门近几年来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商业银行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二是连续两次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增强小企业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四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渠道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需要政府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同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最重要的是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以及企业的评级征信机构,同时积极开展新的融资渠道,以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数量相对有限缺乏畅通的直接融资渠道、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等方面,原因有企业自身的如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信用度较低等原因,有银行系统如中小型银行(贷款机构)少等原因,也有制度供给如信用制度供给不足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寻求新的融资途径与传统的银行贷款方式相结合,从而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保障中小企业利益。大力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着力强化中小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可以充分挖掘保险工具的增信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保险公司核保政策过于严苛,缺乏必要的风险识别经验,增大了被保证人的道德风险,缺乏政策支持等问题。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保证保险的再保险业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政策性融资支持中小企业方面由较多部门掌握资源,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政策性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长期缺位,企业过度依赖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韩国政府从中小企业职能机构设置、机制完善、制度保障、金融支持、产业联动等方面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韩国的政策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对我国具有借鉴作用。结合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困境,我国应当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两大政策性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之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窄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几乎所有国家都感到头疼的问题。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支持途径较少,只能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根植于融资渠道的结构性缺陷之中,即过度依赖内源融资,大型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上又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必须积极拓展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渠道,包括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  相似文献   

11.
梁笛 《商业时代》2007,(8):74-74,78
在比较关系型贷款和市场交易型贷款动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保理等新型交易型贷款技术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初见成效,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加强市场交易型贷款技术的引进与运用,通过使用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侯静  周英芬 《商场现代化》2006,(26):188-189
2003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一种集承保海外买家支付风险与向商业银行融资为一身的综合型险种——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到目前为止,一些进出口公司尝试使用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确实起到了防险又融资的功能。然而,仍有许多进出口公司对这一险种不甚了解,忽视出口信用风险,需要融资时,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常常采取向银行申请打包贷款或做出口押汇。本文通过比较打包贷款、出口押汇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在概念、融资范围、融资时间、融资条件,以及是否具备防止海外买家支付风险的功能等方面的不同说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的优势,目的是希望我国进出口公司,尤其是获取银行直接贷款困难的中小型进出口公司积极运用这种政策性金融工具,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推出了新的融资模式、调整了银行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了不少金融产品,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推出了新的融资模式、调整了银行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了不少金融产品,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并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及信用担保方式的运行不良,使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受限制,导致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仅靠中小企业和自身融资方式的创新、金融机构或信用担保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国家宏观政策和融资环境起到决定性作用,真正建立起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才能促进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合作,摆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和融资现状,发现中小企业存在着稳定性差,经营风险相对较大;政府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民间融资活动较难而且风险较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融资难的现状,中小企业应该完善自身发展,降低经营风险;政府应该建立相关政策制度;金融机构应该放宽贷款限制,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重视;提高民间融资活动的质量,降低融资风险,充分利用闲置资金。  相似文献   

17.
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在现行的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实现对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分流改造。本文进而提出了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机构合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今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助推器的作用,但融资困难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通过探究,其原因包括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贷款额度小、抗风险能力差等先天不足问题,同时也包括商业银行对它们的"偏见"以及金融制度的不完善等问题。要使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需要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融资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加快出台相关政策 ,商业银行要加大贷款发放力度 ,多方面开辟融资渠道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是当前国际通用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在担保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大的信用风险,严重地制约了担保机构自身的发展和不断履行担保职能的可持续性。信用保险是分散信用风险的有效工具,探索建立信用担保与信用保险相配合的风险分担机制,既能促进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拓展保险公司的业务,也能保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