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7年我国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是一大特点,其中所得税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都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有所调整,同以往有很大差异。同时,所得税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增强了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的协调性,消除了原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存在的差异,使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和纳税处理方面进一步统一,协调了两法的关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只能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问题,而取消了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和损益表负债法;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对其作诠释、以期有助于广大会计工作者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使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其中债务法又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新准则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以往所使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核心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会计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得税会计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财政部新颁布了《所得税会计准则》,本文对所得税准则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其核心内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废止应付税款法和递延法,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改革的目标,会计实务暂时仍应统一使用损益表债务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的征求意见稿,对所得税的处理方法——递延法和债务法的异同进行了研究,认为债务法是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会计核算方法发生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将不再适用。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仅有少数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通过所得税费用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也非常有限。新准则只允许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7.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从国际上对所得税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主流趋势看,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采用或倾向于采用债务法而摒弃应付税款法和递延法,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又备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推崇,2006年我国财政部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新所得税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本文将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有关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重大变革,标志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执行新会计准则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挑战之一就是所得税会计的全新规定,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的最大变化是要求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颁布之前没有专门的所得税会计准则.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依据1994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107条,允许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2006年2月出台、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会计进行核算。这项准则的出台一方面做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必将对完善我国会计规范体系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该准则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一变革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演变历程,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新准则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分析执行新准则下该方法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实务中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有较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应付税款法与《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以期能为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立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适当分离,明确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与旧准则相比更完整、更规范、更符合现代会计理论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关于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的原则,用实例阐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概念,摒弃了旧准则中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提法。作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基础的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实质,从而使财务报表的列报更加体现"真实公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暂时性差异概念,摒弃了旧准则中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的提法.作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基础的资产负债观,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实质,从而使财务报表的列报更加体现"真实公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替代了原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也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所得税会计改革的表象与根源,指出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并提出了所得税会计改革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关于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暂时性差异处理的原则,用实例阐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8.
郭李全 《审计月刊》2007,(10):50-51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标志性变化,也是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该准则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我国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康玉珠 《企业经济》2008,(2):175-177
我国会计新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因而,无论是会计理念的更新、关键概念的理解,还是所得税处理方法的变革,都对广大的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只要在实施过程中重点把握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关键,正确理解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准确把握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形成原因和内在规律,就一定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所得税会计相关业务。  相似文献   

20.
田正佳 《企业研究》2013,(10):157-158
国际上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主流趋势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为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必须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企业所得税核算。本文结合实务操作经验,以实例的形式总结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过程与技巧,以期有助于广大实务工作者对所得税会计核算实务的理解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