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香港制造业在过去的15年间,借助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机,大规模地迁移至内地进行生产组装加工。在这种空前的制造业迁移过程中,香港与内地的跨地分工不断得以促进,强化了香港作为工业指挥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石安  张术琳 《经济论坛》1997,(13):43-43
一、认清形势,探求必然,把握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的总趋势香港回归祖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从经济上看,回归以前的十几年间,内地与香港已逐步形成了经济融合的局面。香港回归,既推动香港经济在更大程度上融于内地经济,又推动内地经济走向国际。这个大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审视。视点之一:从港企内迁到产业升级、腹地扩展、产品高质化。港企大规模内迁是香港经济融于内地的主要特征之一。十几年间,香港在内地开办企业4万多个,雇用工人400多万。港企内迁促进了香港经济的转型,使企业突破地域局限,生产能量急剧…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5—2010年CEPII数据库中的贸易流量数据,将倍差法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分别从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CEPA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净贸易效应,也即"平均处理效应"。更进一步,为了得到更精确的计量结果,本文采用泊松极大似然估计法纠正零贸易流带来的估计偏差。结果表明,CEPA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均具有一定的贸易创造效应,然而却不存在贸易转移效应的证据,因而总体上提高了两地的福利水平。具体的,CEPA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87.9%和8.5%,即CEPA对中国内地—香港的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更能够提高香港在中国内地的贸易地位。因此,积极推进和完善CEPA无论对中国内地还是香港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香港是举世公认的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据一些外国机构最新评估,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在亚太区的地位,还在日本东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和澳洲之上。香港已成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国际筹资中心。据中国银行公布的数字显示,1979—1995年,香港在内地投资达778亿美元,占内地外资的57%。1995年底,香港对内地贷款占其海外贷款14%。中国内地的国有企业,近几年也在香港发行股票集资。  相似文献   

5.
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前景分析□尹晓波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发展历程表明,香港是内地了解国际信息的窗口,引进资金和技术的桥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通道及转口贸易的中介;内地则是香港经济发展的腹地和依托。“九七”以后,香港将以其独特的地位、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6.
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关系日益紧密,金融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中国加入WTO既为两地金融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也为之带来了一些挑战,而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是提高我国整体综合国力和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必要选择。合作的现状1.金融机构的合作内地与香港金融机构的合作主要着眼于优势互补。香港与中国内地和亚洲地区经济联系密切,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健全,境外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加之处于欧洲和北美时差中心,信息通信发达,金融服务发展迅速。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加入WTO,内地的商业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2014,(10):74-90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市场,而香港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对投资有大中华地区业务之公司特别感兴趣。在不久的未来,内地的投资者与资金也会云集香港这个"本土国际市场",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在香港挂牌上市的各类企业。故拥有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业务的企业大都选择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而来港上市。  相似文献   

8.
林江 《新经济》1995,(3):6-11
中国企业到海外集资,首先会考虑到香港。因为香港毗邻中国内地,又是亚太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在亚太区是比较规范和成熟的。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因素”在香港股市上的反映之一是红筹股的崛起。红筹股是指在香港上市的由中资企业控股的股票。  相似文献   

9.
中资企业:香港经济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力量蔡赤萌(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中资企业是中国内地资本在香港全资拥有或占控股地位的企业的简称。内地资本到香港经营最早可以追溯到1872年,首家内地资本在香港设立的轮船招商公司(即香港招商局集团前身),迄今已有125年历...  相似文献   

10.
内地和香港加强服务贸易合作的利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江  郑晓敏 《财经研究》2003,29(11):41-47
随着中国加入WTO,几年内将逐步对外开放国内的服务业。在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其内容之一就是内地提早向香港开放服务业市场。内地的服务业尚未成熟完善,而这正好是香港的强项。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说明了内地和香港通过加强服务贸易合作,都能够从中获得比较利益,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1.
张建 《经济导刊》2013,(Z5):69-6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挂牌运营,引起了香港政界、商界、学界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和热议。基于不同的认知和利益需要,关于上海自贸区对香港的影响,香港各界呈现出多种看法。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香港的外贸、物流、旅游、零售、楼市、股市等经济环节都与内地经济高度关联,内地经济  相似文献   

12.
何海东 《新经济》1995,(4):46-49
香港中资是指中国内地资本在香港的投入。由内地国家资本全部或大部分控制的在港企业,包括中资独资的和中资控股的,统称为香港中资机构。有些合资企业不为中资控制,称之为具有中资背景的机构。中国内地的国家资本在香港经营的时间较长,早在1949年以前,四大老中资企业集团(中银、华润、招商、中旅)就已在港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相似文献   

13.
一、香港中国企业的现状香港中国企业,又称为“中资”企业,是指由内地资本全资或占控股地位的在香港经营的企业。至于内地资本不占控股地位的在港企业,通常称为中资参股企业。中资在香港是仅次于华资和英资的第三大资本力量。中国企业在香港经济体系中的发展始于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1978年之前,以华润、中银、招商、中旅为骨干的中国企  相似文献   

14.
7月25日,香港贸易发展局在北京举行酒会,为即将于9月和11月在香港举办的香港钟表展及香港眼镜展预演,旨在吸引中国内地更多相关行业买家参观两个展会。香港是全球钟表及眼镜的重要采购中心。香港贸易发展局每年在香港举办多个大型贸易展览会,为业内人士提供无限商机。其中香港钟表展是全球同类型最大的展会,而香港眼镜展则是亚洲同类型第三大的展会。2006年的香港钟表展及香港眼镜展预期将分别吸引超过800家钟表公司及接近600家眼镜公司参展,而中国内地在两个展会上均将组织大型展团。根据2005年的数字,来自中国内地的买家占香港钟表展及香…  相似文献   

15.
李兆德 《新经济》1997,(8):17-22
香港回归后,作者深信香港金融自主权不可能改变。而且,由于中国内地、香港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日趋紧密,外汇储备强大,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香港。香港、内地优势将得到发挥,从而使香港金融中心、债券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两地的经济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6.
香港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婚姻法律制度方面与中国内地有很多相同之处。但香港被英国政府统治之后,继受了大量的英国法内容,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同于中国内地的法律体系,造成了两地在婚姻制度方面的差异性。就中国内地与香港婚姻法律制度中婚姻观念、婚姻成立要件、离婚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通过相互借鉴各自的精华以完善两地的婚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黄立红 《经济师》2009,(4):43-44
文章利用FDI流入量的决策模型,根据1984—2005年美国对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FDI的相关数据,发现中国内地的FDI流入没有对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造成挤出效应.相反,中国内地每年的FDI流入反而促进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吸引外资的流入:根据格兰杰因果分析的结果,我们还发现,中国内地的FDI流入与中国台湾的FDI流入量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效应,也就是说,中国内地的FDI流入确实是导致中国台湾的FDI流入量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中国内地的FDI流入与中国香港的FDI流入量之间却不存在任何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对金融中心的分析来讨论香港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评价内地金融业开放时香港金融业的影响,并借鉴香港经验为内地金融业进一步国际化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以香港金融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得到的结论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最后对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为借鉴香港经验,推动中国内地金融业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张娜 《经济论坛》2004,(6):147-148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不断加深。目前内地是香港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香港是内地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欧盟不作为整体统计)和第二大出口市场。转口贸易最为重要,香港对内地的整体出口中(港产品与转口商品),转口贸易的比重超过90%;内地经香港的转口货物占香港转口贸易的九成多。香港多年来也是内地最大的投资来源地,2002年在内地的累积投资约达到内地外来总投资的50%。  相似文献   

20.
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新特点与趋势□吴学军1.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形式有所变化,转口贸易趋缓,转运贸易猛增。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港商在内地投资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先返运香港进行深加工和其它相关服务,然后转口到外地,因此转口贸易在两地对外贸易中居于很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