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重庆市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晴 《经济地理》2001,21(6):762-765
重庆市开发生态旅游条件优越,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分布广泛,且与人文旅游资源匹配,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开发返朴归真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科考险旅游等多种生态旅游,促进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海滨生态旅游是以海滨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环境保护和文化延续为前提,强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新型旅游形式。江门具有独特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性、原始性、生态性的海洋旅游资源独具一格,海岛旅游资源独特多彩,海滨湿地,植被及鸟类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其开发战略应是:由传统的海洋旅游向生态式海洋旅游定位转变;普查与研究海洋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保护为前提;整合江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借鉴世界上成功的海岛生态旅游的开发经验。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5,(12)
回顾已有研究中对旅游综合体概念及类型的划分,认为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森林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具有以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功能复合性、空间连续性、开发和运营一体化、业态配比合理性、服务高品质化、地方政府参与性等特征。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开发理念包括贯穿始终的生态意识和多重要素有机融合。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应选择生态休闲度假作为其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3,(7)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濒临东海最近的森林生态与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专项保护区和唯一的保种基地。乌岩岭保护区不仅在浙江享有盛誉,近几年在国内外更是名声鹊起。文章介绍了乌岩岭保护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并探讨了乌岩岭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新疆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老内容与新模式、特色与共性、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关系。同时,应建立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增强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推出一系列具有新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共同推进新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独具特色,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山西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结合山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森林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分析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并进一步研究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森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多分布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区;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森林旅游资源分布相互叠加现象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西森林旅游资源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应进行合理规划和分类,应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和旅游设施等优化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海南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传统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过度旅游开发影响了生态环境,防护林的破坏影响了生态环境,忽略景区容量破坏了生态环境,海南的生态旅游资源缺乏保护.因此,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资源管理:一是要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性;二是要注重生态资源的科学性;三是要注重生态资源的普及性;四是要增强生态资源的环保意识;五是要加快生态资源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客源市场、现有生态旅游产品以及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设想和具体的项目设计,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应加强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建立健全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及加强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即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强调开发活动对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旅游活动对生态文化与体验的获取,另一方面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区发展。深层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双向责任互动基础上的生态文化和体验旅游,与大众化生态旅游相比,它应是学习社会和体验旅游的必然要求,代表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森林公园旅游不仅是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主体力量,而且也是国内旅游业极具影响力的新生力量。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进行了优势(S)、劣势(W)、机遇(O)和威胁(T)分析,结果表明,滦河源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明显,也存在较多限制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并据此提出了科学规划、保护资源、加强宣传、引进人才、协同发展等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基本对策,以期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自然旅游资源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与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在未来的开发中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相关政策非常重要;需要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建立高品级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三大效益组合最佳、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协调发展等原则。要研究和制定出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合理分区,合理规划生态旅游景区,协调生态旅游自然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旅游行为。在产品开发中,要努力开发和推广绿色旅游产品。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旅游管理力度等,以实现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山区旅游能有效利用山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有利于河南全面发展,而且河南山区面积广大、生态资源丰富,为河南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因河南山区地处偏僻,基础设施、开发理念等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致使河南山区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很滞后。所以如何整合河南山区生态旅游资源,提出山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战略构想,是河南广大山区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河南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区利益,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武陵山区自然旅游和人文风光资源独具特色,发展的潜力巨大,但由于部分地区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存在过度开发现象,加上管理不善,使得自然生态和人文风光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大规模的田野调研和深度访谈,在生态旅游视角下对自然、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发展机理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整合、协调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促进武陵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切实推进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立并落实区域内的协调创新机制;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引入私人资本,弥补建设资金不足;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六盘水市包括钟山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及红桥新区,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六盘水市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区域竞争力不够突显,合作力度不强,致使很多的优势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本文在分析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应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做好统一规划,打造卡斯特独特的旅游景区,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整合旅游线路,加强生态旅游的合作营销,完善相关配套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浙江是海洋旅游的资源大省。文章分类梳理了浙江海洋生态旅游资源,构建了海洋旅游生态建设模型,分析了以管理者、经营者、旅游者、社区居民为代表的生态建设主体的责任,提出从产品开发生态化、经营管理生态化和旅游体验生态化三个层面,进行海洋旅游生态建设。以浙江5个沿海地区为核心。在海洋生态景区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旅游生态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由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向多元化旅游产品的转化,生态旅游产品为人们所认同,并向深层次即体验和认知层次发展.文章在分析庐山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宏观调控、生态容量和生态安全评估、生态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与开发、生态教育、经营管理、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生态环境补偿七个步骤建立了庐山深层次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运作模式.该研究对庐山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