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作用,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从“一带一路”倡议出发,阐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合作现状,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的模式和重要领域,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共同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2.
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下,“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日益紧密,东道国贸易网络地位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逐渐显现,成为吸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区位优势。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增加值贸易网络,结合2009—2019年A股上市公司、BvD-Zephyr以及fDi Markets数据,考察东道国贸易网络地位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东道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上述影响在发达国家、制度风险较低及开设境外园区的东道国更强,并且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民营企业、初始投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并购的积极性。此外,中国企业OFDI的结构得以优化,投资行业依托贸易网络呈现阶梯状分布。机制分析表明,中间品进口激励效应、投资风险规避效应和全球价值链嵌入效应是其重要传导渠道。本文为中国企业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资策略制定提供有益参考,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包容性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国际合作平台。本文利用“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从包容性增长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惠效应。研究表明,中国企业OFDI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包容性增长,政策协调机制有助于强化中国企业OFDI的积极作用,且中国企业OFDI的积极作用通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溢出和民生水平改善产生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对中国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验证了“一带一路”的互惠理念。中国企业OFDI对经济联系密切地区产生广泛的包容性溢出效应,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本文研究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9年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数据集,利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友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对合作区区位选择具有正向促进效应;机制检验发现,该促进效应通过缩短制度距离、加强投资保护与增进文化交流而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提高了民营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政治风险国家建设资源利用型合作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重庆与世界》2023,(11):48-49
<正>10月13日,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成果暨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举行。重庆市政府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娅茜介绍了重庆发挥外事资源优势,促进共建“一带一路”的经验做法。举办高规格国际会议张娅茜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重庆先后举办、承办了重要国际会议50场,其中,承办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外长会等国家交办的重要国际会议近20场,积极争取了“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机制性在渝举办。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走过了成绩斐然的十年,将开启下一个十年征程,可考虑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二者在合作理念、合作主体、合作地域、合作功能、合作原则以及合作宗旨等方面高度契合,都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具有协同的可行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上合组织成员国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立场和政策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协同也存在局限性。可采取适宜的发展路径:一是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搭建的平台,弘扬“一带一路”的先进理念,有效提升共建国家对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二是与共建国家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建立专题性信息共享体系,促进彼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对接;三是促进二者融合发展,将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之间的“五通”合作打造成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四是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合作水平,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五是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人文合作机制,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凝聚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展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对弘扬中华文化、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药材贸易数据,分析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药材贸易网络关系的演化,以及中国在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中药材贸易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总额呈波动上升态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中药材贸易联系逐步密切;GDP规模、边境距离、语言等会对两国贸易关系产生影响。今后应继续拓展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建设中药材专属国际物流通道和中药材人才培养体系,弘扬中医文化,不断加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言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十三五”时期,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经贸合作硕果累累。截至2021年2月底,中国已先后与140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2020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货物总额达9369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十四五”规划中,“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9.
<正>“一带一路”已成为生命之路和健康之路。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共建“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在健康卫生、生物医药等“大健康”领域,“一带一路”全球化合作的价值和优势不断凸显。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卫生健康合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艳 《重庆与世界》2023,(10):18-21
<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大部分成员国已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加深了RCEP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叶力娜接受本刊记者专访,畅谈重庆抢抓RCEP机遇,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1.
胡婷   《今日重庆》2020,(4):66-68
波兰地处欧洲"十字路口",是连接欧亚的重要枢纽和通道,也是"琥珀之路"和"丝绸之路"的交汇点。2015年,波兰与中国签署了共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备忘录。近年来,随着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双方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新时代。在中波交流合作中,重庆努力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不仅有中欧班列(渝新欧)串连起两地物流运输,还在旅游文化、高校联盟、艺术合作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近日,波兰共和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Grzegorz Morawski(中文名莫戈莳),就双方合作与发展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2.
刘雅君 《改革》2021,(2):106-117
海洋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海洋经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MS(M)-VAR(p)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正向影响逐年增大。另外,劳动力因素、科技因素、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都是显著影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海洋劳动力投入;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提高海洋科技发展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扩大海洋产业规模;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需求,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出海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如今已与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是重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企业之一。2014年,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万丹省投资建设海外工厂。2017年底,工厂正式投产。通过两年的辛勤耕耘,逐渐在印尼市场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14.
西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与尼泊尔开展科技合作具有重大的社会发展意义和现实意义。双方的科技合作不仅能提高西藏的科技创新水平,而且势必推动西藏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和为西藏融入“一带一路”提供重要支撑。与此同时,西藏面临多种挑战,尤其是科技合作领域不宽和合作双方薄弱的科技实力。要抓住机遇和积极应对挑战,西藏切实实施可行的对策,包括:变革科技体制机制,提升科技合作能力;坚持“双向融入”策略,善用中央政府及其他省份科技资源;加强特色科技合作,重视民生科技合作!转变科技资金投入模式,扩宽科技融资渠道;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科技人才本土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债风险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负债率、偿债率和债务率指标为基础构建了外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2010年-2017年的数据,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综合测度沿线国家的外债风险,并进行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债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蒙古、老挝、斯里兰卡、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外债风险非常高;财政赤字、贸易条件恶化、国际市场利率提高是推动沿线国家外债风险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提升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中国企业应优化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减少对高外债风险国家的投资;拓宽投资领域,增加非能源领域的投资,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投资前应严格审核项目,合理融资方式,避免增加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The Belt & Road Initiative is China's greates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mbition, aiming at stimul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vast region covering sub regions in Asia, Europe and Africa, which accounts for 64% of world population and 30% of world GDP. The Initiative is devised to reconfigure China's external sector in order to continue its strong growth. Whil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lays a central role, the Belt & Road Initiative is a comprehensive one, including also policy dialogue, unimpeded trade, financial support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It is too early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is ambitious Initiative. It certainly has the potential of turning the underdeveloped “Belt & Road” region into a new vibrant economic pillar and contributing to economic policy thinking by incorpora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However, the Initiative also faces very high barriers, including lack of centr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potential clash of different political regimes and beliefs and financial viability of cross-border projects.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丰富而重要的国际战略内涵,是中国在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到全新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从国际战略视角进行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内涵就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同时扩大中国与俄罗斯及欧洲国家的贸易规模,以实现中国东部和西部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东西两翼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国际战略布局。另外,分析经济带建设中主要沿线国家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有利于从更广的视角看待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与世界》2023,(4):29-30
<正>Entrepreneurs, Chinese officials and diplomatic envoys from 16 countries attended the International Land-Sea Trade Corridor(ILSTC) Business Conference in southwest China’s Chongqing on Thursday.They exchanged ideas on how to better use the corridor, which is part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promote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broaden trade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firms.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与欧盟均为发达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战后,日欧之间一直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相互依存度较高。英国因处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欧盟"桥头堡"的地位,吸引了大量日本企业。随着英国公投决定脱欧、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政策、新冠疫情突发和蔓延,全球经贸体系重构加快。日本积极扩展对外经贸关系,2018年3月推动达成CPTPP,同年7月与欧盟签署日欧EPA。日本此举的目的除了获取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利益之外,更为看重的是塑造和引领新时期的国际经贸规则。展望日欧经贸关系,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今后日本对欧盟贸易将呈扩大之势,与英国经贸关系会显著增强,在欧洲的投资及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将出现调整,而"一带一路"建设客观上将助力日欧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20.
Three broad questions about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re raised. First, what are likely to be the real objectives behind the Initiative? Second, are investment and trade, considered the “major task” of the Initiative by China, to be driven by market-based transactions, or will they be a form of foreign aid that is not based on economic calculation of gains and losses? Third, which of the 60 or so countries in Asia, Europe and Africa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will likely be the Initiative's priority target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