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善庆 《会计之友》2013,(9):119-123
江苏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与教育大省,尤其是高等教育大省,但江苏省对高等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在全国却不是大省,与江苏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产生了一定的后果。应通过落实法定增长,明确投入目标,强化政府责任;调整财政拨款项目,提高财政资金效用;制定成本核算制度,控制高等教育成本;完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合理确定高校学费标准,体现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完善监督机制,保障财政教育投资的有效落实等措施促进江苏省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其在不断发展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资金短缺问题,已经制约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区域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不同数量和质量的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同。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别。为深入考察教育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将教育人力资本结构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因此,为发挥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公共教育支出预算,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相似文献   

4.
深圳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燕 《价值工程》2005,24(6):12-15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以深圳1979年至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深圳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动分析、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及深圳经济增长的部门因素分析,总结出:深圳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度最高,但第二产业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却低于第三产业,而其发展过程是随着深圳产业结构的变动,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度较高,且其增长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最大,但近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文化意义。本文收集了江苏省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服务的相关数据,运用钻石模型对江苏省高等中医对外教育服务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江苏省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服务发展早、口碑好;具有良好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中医药教育资源、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拥有海外中医孔子学院推广平台;但相关支持产业发展较为落后。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等教育新类型,高职教育为社会人才培养、教育形式多样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多方面因素导致高职院校生源危机日剧加大,高职学院急需积极探寻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本文分析了造成高职生源危机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2013年江苏省13地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江苏省出口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GMM模型实证分析江苏省不同区域的出口贸易、高等教育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整个江苏省以及苏南地区而言,出口贸易、高等教育发展均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于苏中地区而言,出口贸易、高等教育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且高等教育的中介效应显著;对于苏北地区而言,出口贸易、高等教育发展均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做出了显著贡献,且高等教育这一中介变量显著缩小了该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此外,所有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展开研究,对高等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高等教育生均经费及增长率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以微观主体高等教育支出增加挤出效应的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规模、需求匹配及经济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史为业 《会计之友》2012,(35):106-108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目前江苏省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资金使用监管缺位等问题,因此,完善地方高等教育投入体制,对促进江苏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济增长数学模型(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来研究经济增长率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最近十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界、经济学界、企业界的一个很热门的课题,焦点是利用这个模型来度量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于技术进步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经济学名词,本文从数学表达式的结构,引进生产率增长率以替代技术进步增长率,并提供测算方法和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的区域影响与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们以长江三角洲内圈层的上海、江苏省七市和浙江省六市为分析对象,根据历年《浙江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和《上海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74个市县基本分析单位1995年~1997年的GDP平均实际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作一比较。各市县1995年~1997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依次从大到小排列在前10位的是新昌县(25.72%)、嘉善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越来越凸显其双赢功能,本文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原理,客观的提出了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互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各国教育文化间的相互关联日益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各国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全球化趋势,消除全球化趋势带来的不良影响正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主要从全球化趋势下高等教育的特征以及全球化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实证分析显示,1978—2006年之间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高,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同时1978—2006年之间江苏省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对江苏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江苏省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过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了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江苏省必须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注重农业产业化建设;立足第二产业,走集约型、规模化道路;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高职教育无论院校数量和在校生数已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为各行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就高职教育强化校合作,如何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和运行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大省,江苏省内的中小企业众多,它们为江苏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对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解决我国中小融资瓶颈问题提出本文自己的建议.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相关指标,然后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及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日益加大.论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试图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谭俊兰  王荣 《现代企业》2013,(11):24-25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持续扩大江苏省居民消费需求、拓展江苏省消费新空间、培育江苏省新型消费模式、改善江苏省消费环境从而提高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而“形成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因此,探寻江苏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对各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存在着不同的数量关系。本文根据1985-2005年江苏省的出口、进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综合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江苏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就如何发挥江苏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7年深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剔除1986年第一次经济发展大调整导致的异常数据,深圳年均28.81%的经济增长速率,源于大量的资本投入,其年均增长率为24.05%,对深圳经济的贡献作用高达78.48%,而劳动的作用非常不明显,仅贡献了5.71%的份额,同时TFP的作用也过于偏低,仅为15.81%,因此可以认为,深圳29年来的发展模式属于资本推动型的粗放式增长。在面临着特殊政策普惠化,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等四个愈来愈严峻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约束下,深圳特区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