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唐山经济》2007,(12):34-3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近日,丰润区政府研究室对该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2.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由2003年的21.7%上升到2004年的26.8%,提高了5.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3.
劳务经济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在发展劳务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政府在劳务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地位。政府正确引导、管理与服务是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十一五”期间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农民自主投入,在于是否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当前的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过度松散。要加快农村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笔认为,在农村建立经济联合会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邓宗兵 《重庆经济》2004,(6):32-35,37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村劳动力合理配置问题,还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乃至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确为“建设长江经济中心”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重点是收入问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发展劳务经济增收。近几年,澧县农村劳务输出每年都在10万人以上,年收入约8~10亿元,去年仅人均务工收入就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责任,完善服务体系,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后凡是农民外出务工,要为他们保留耕地承包权,免除劳动积累工,财政补贴培训费,解除…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体制性障碍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被迫滞留于农业,无法向外转移,不仅减少了农民的非农收入,同时限制了农业收入的增长。因此,必须要尽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城市化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刘瑞 《中国经贸》2012,(20):142-143
摘要:能否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农业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难度也随之扩大,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仍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及变动趋势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各种因素,根据当前形势,提出切实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在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结合理论及我国实际,提出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当前,云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这既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总的来看,“三农”问题面临的是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农村发展缺乏亮点,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因此,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心任务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这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南江县幅员338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8万余人。南江将劳务输出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0.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85亿元,人均劳务增收171元。据调查,南江县农民纯收入中的62%来自于劳务收入。  相似文献   

11.
朱盛毅  朱金蓉 《乡镇经济》2009,25(12):81-8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安徽依托中部崛起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实现农民增收的战略切入点,是调整安徽农业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和实现安徽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分析了安徽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对安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做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安徽崛起、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广大农牧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又面临着农业丰收带来的大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过剩,粮食、棉花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通过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是主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是主力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深化改革,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3.
彭德 《老区建设》2009,(13):51-52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劳务经济的发展遭遇寒冬。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应对农民工回流潮,促进劳务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呢?笔者认为,应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笔者就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峻铭 《发展》2008,(11):40-41
一、平凉市人力资源开发与成效 (一)加快劳务经济发展,人力资源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从调查情况看,政府把加快劳务输转,发展劳务经济摆在了突出位置,以此作为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提高农民的战略任务,并积极开辟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输转规模,使劳务经济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现实的渠道,进而带动人力资源转移实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到二00四年底吕梁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达到13.2万人,输出达到12.8万人,农民劳务增收人均337元,去年以来,吕梁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产业。笔者深为这项工作如此卓有成效而欣喜,同时也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增收问题的关键是就业。农业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求真务实,用非农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跳出“三农”抓“三农”,减少农民富农民。用非农化来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还要找到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来说这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是这些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阶段农业、农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让农民实现较快速度的收入增长,就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经济的转移.这是世界各国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9.
垫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至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3%,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7%。2005年全县劳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人均创收5263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0元,劳务输出是该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对促进该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家庭成员的外出务工,引起其家庭的残缺不完整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是严重而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滦南县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大打劳务牌,齐唱劳务戏,劳务输出工作迈出大步伐,被北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确认为劳务基地,成为北京富士康公司用工河北总代理,取得了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到2005年11月,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134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4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