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便存在重德治的儒家和重法治的法家,两家争论的最后结果是:儒家略占上风,终于确立了贯穿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直到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国策,才使我国领导人和人民觉察到法治的重要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可是,依法治国使某些人又把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德治传统给忽略了,所以走一圈弯路后,江泽民同志又及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放到与依法治国等同的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在西方各国一致法治的今天,以德治国是否符合“国际惯例”。但无德治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前几年的法治已多少证明了法治不可没有道德伦理支持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以德治国”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文章分别就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思路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论证了“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德治官”。  相似文献   

3.
在批判关于“德治”的几种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以德治国”是治国方略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于:以德治国继承了我国优良传统,适合当前国情;以德治国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觉悟水平,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以德治国可以弥补法治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提为治国方略,具有开创性意义。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社会主义的“德治”是“法治”前提下的德治,是在扬弃了传统德治思想基础上的德治,德治的目的在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明。  相似文献   

5.
德,国家之基也.当今的社会发展呼唤全面提升道德水准;法治德治,相辅相成;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德治党,以德治政.  相似文献   

6.
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是现代法治与德治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治国安邦的有效途径。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德法合治。立法要引入道德价值标准,德能行法、法能固德;执法者要有良好的德行,权自法出;爱民教民,确保民权。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方略,它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深远意义,高校加强道德建设是实现办学宗旨的客观要求,大学的根本职责是培养“有用之人”,它必须是“有德之人”与“有才之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为此必须把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大学贯彻以德治样的基础是教师,师德是育人的关键。“以德治校”是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与政治课,与基础课和专业课,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等诸多关系。正确处理它们,才能使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8.
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便存在重德治的儒家和重法治的法家,两家争论的最后结果是:儒家略占上风,终于确立了贯穿于我国两千多年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直到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国策,才使我国领导人和人民觉察到法治的重要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可是,依法治国使某些人又把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德治传统给忽略了,所以走一圈弯路后,江泽民同志又及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放到与依法治国等同的地位,我们姑且不论在西方各国一致法治的今天,以德治国是否符合“国际惯例”。但无德治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前几年的法治已多少证明…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方略 ,它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深远意义。高校加强道德建设是实现办学宗旨的客观要求 ,大学的的根本职责是培养“有用之人”,它必须是“有德之人”与“有才之人”的统一体 ,缺一不可。为此必须把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大学贯彻以德治校的基础是教师 ,师德是育人的关键。“以德治校”是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与政治课、与基础课和专业课、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等诸多关系。正确处理它们 ,才能使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以德治国的重要理论,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德治思想。本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毛泽东德治思想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说明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重要思想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只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才是科学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