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杭州城市旅游纵深发展巳成为必然,杭州传统小吃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将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传统小吃开发的三要素,诠释了杭州传统小吃特点,提出了杭州传统小吃的开发思路和开发路径,以期对杭州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宁  杨敏 《中国外资》2009,(14):198-198
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响应国家促进内需、发展旅游事业的号召,各地纷纷出台旅游促销方案。在这些促销方案中以旅游消费券为主,杭州、南京、湖南、湖北、山东纷纷出台了相应政策。本文以杭州旅游券为例,从营销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对消费券的本质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并结合旅游行业的特性对其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响应国家促进内需、发展旅游事业的号召,各地纷纷出台旅游促销方案.在这些促销方案中以旅游消费券为主,杭州、南京、湖南、湖北、山东纷纷出台了相应政策.本文以杭州旅游券为例,从营销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对消费券的本质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并结合旅游行业的特性对其中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云南金融》2009,(4):6-6
从2009年度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年会上获悉,包括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市正在采取措施,囊括从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到旅游消费券等多种探索形式,旨在招揽游客、应对危机冲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旅游业消费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北京旅游消费结构中一些深层次问题进入"十二五"时期,北京旅游业在国际经济动荡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依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国内游客数达到2.1亿人次,为北京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0倍,旅游总收入达到3216.2亿元。2012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31亿人次和3626.6亿元,同比增长8.1%和12.8%,与此同时,统计数据还表明2012年北京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5%;旅游购物与餐饮消费占  相似文献   

6.
旅游消费券"热" (一)发放热 自3月1日杭州面向国内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发放240万份面值1.5亿元的第一期"杭州旅游消费券"起,南京、宁波、湖南、苏州、广州、北京、武汉、镇江、山西、郑州等多个省市均已启动旅游消费券发放活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游客出行愿景已从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旅游、特色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多主题转变。如何发挥金融在支持县域旅游文化产业的作用,促进旅游业从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向集约型、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陇南休闲旅游产业为例,通过对陇南休闲旅游产业资源现状分析,探讨金融支持陇南休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城市旅游咨询中心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以南昌市为例,通过在实地游客问卷调查与互联网问卷调查的方法,阐述了南昌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南昌旅游咨询中心未来发展建设的一些对策,以助于提高客流量和提升南昌整体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9.
运用ARMA(1,2)模型对我国1994~2009年游客人数进行分析并选取2004~2007年的游客人数作为原始数据建模,同时依据该模型计算2007~2009年我国的游客人数,并对2010~2012年的国内旅游人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拟合得很好,游客数量会持续上升。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测结果合理地安排旅游景点的建筑服务设施,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与旅游接待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英娴 《中国外资》2013,(7):46-46,48
旅游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景区作为消费者的消费内容,门票的价格高低对我国旅游者的多少影响很大,旅游景区门票也是旅游经济运行的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博弈论的视角来看待我国出现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问题,认为这种价格"博弈"包括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博弈、景区与游客之间的博弈。通过问题的发现来揭示整顿我国旅游市场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旅游业发展观转变的迫切性,并进行解决旅游景区门票定价问题有效措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胡文娟 《中国外资》2013,(23):155-155
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重视游客的旅游体验。游客的旅游体验是旅游景区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国内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篇文章在分析了当前国内旅游景区发展现状之后,提出注重游客旅游体验是旅游景区生存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对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文娟 《中国外资》2013,(21):204-204
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重视游客的旅游体验。游客的旅游体验是旅游景区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国内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篇文章在分析了当前国内旅游景区发展现状之后,提出注重游客旅游体验是旅游景区生存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对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原定2月21日在上海发放的杭州旅游消费券被推迟,推迟的原因据悉是杭州市政府准备扩大发放规模,从原来的4000万元提高到1.32亿元,发放面也从以长三角为主的内地城市扩展到香港、澳门、台湾等。从已经证实的报道看,消费券在各地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4.
鲁莹 《云南金融》2011,(4X):109-110
作为长江三角洲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杭州利用外资的规模也出现了迅速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有力地推动了杭州经济的发展。本文对杭州利用外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杭州利用外资的空间及潜力,并对杭州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战略制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长江三角洲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杭州利用外资的规模也出现了迅速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有力地推动了杭州经济的发展。本文对杭州利用外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杭州利用外资的空间及潜力,并对杭州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战略制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为华 《时代金融》2009,(2X):100-101
海口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有名胜古迹-琼山五公祠、秀英古炮台、西天庙,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热带海洋景光——假日海滩和西秀海滩、桂林洋海滨旅游区,西海岸带状公园等,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型城市。但海口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方面的问题,这与海南省构建国际旅游岛的计划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政府应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加快海口市旅游业的发展,打造精品椰城,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提升海口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RBD作为快速发展的旅游休憩商业区,在全世界范围内收到广泛的关注,在中国许多城市将文化旅游和RBD相结合,构造出以当地特色文脉为文化核心的综合大型RBD。大唐西市作为国内唯一以丝绸之路为文化核心的旅游休憩区,将文化与休闲相结合,让游客在旅游中体会大唐盛世的繁华和丝绸之路的多文化融合。因此,如何进行文化展示直接影响到游客的直观感知,而游客体验的反馈也对景区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游客对于大唐西市丝绸之路文化的感知和体验,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14,(20):68-71
澳大利亚的旅游业旅游业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最大的服务出口获利行业。目前旅游消费高达1100亿澳元,其中住宿业通过国际和商务游客住宿的增加及国内旅游的发展,实现更强劲的良好业绩。澳大利亚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截止2013年已经实现了连续22年的增长:其毗邻亚太地区的区位优势也是澳大利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的令人信服的因素。澳大利亚的旅游基础设施向聪慧的投资者提供高入住率、强劲的贸易增长、持续增加的游客人数和消费支出以及由战略航空通道支撑和对未来目的市场营销的竭诚承诺的行业。  相似文献   

19.
曾力 《广东财政》2001,(5):46-47
最近,我们以泰国、马亚西亚、莱三国旅游业进行了考察。旅游业在这三个国家的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使东南亚各国经济发生剧烈振荡,而且也对蓬勃发展的东南亚国家旅游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上述三国迅速采取应对策略和措施,使旅游业得以恢复和发展。1999年上半年赴泰国的游客比上年同期增长15%,达350万人次,创汇1,380亿铢。马来西亚1999年上半年旅游收入也比上年同期增长10%。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三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全社会旅游意识很强,许多政策措施体现政府主导型发展旅游业的特点。东亚考察加深了我们对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与新经济增长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RBD作为快速发展的旅游休憩商业区,在全世界范围内收到广泛的关注,在中国许多城市将文化旅游和RBD相结合,构造出以当地特色文脉为文化核心的综合大型RBD.大唐西市作为国内唯一以丝绸之路为文化核心的旅游休憩区,将文化与休闲相结合,让游客在旅游中体会大唐盛世的繁华和丝绸之路的多文化融合.因此,如何进行文化展示直接影响到游客的直观感知,而游客体验的反馈也对景区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游客对于大唐西市丝绸之路文化的感知和体验,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