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作为联接城乡的桥梁,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繁荣与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农村工业化的中心,城市化与工业化决定了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只有高度认识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我国农业人口占70%的农业厣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列宁在阐述农村城市化作用时也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在领导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思想。纵观历史和现实,乡村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各次产业为追求规模集聚效益,人口和各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的社会经济历史过程。它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快上海农村城市化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我们今后郊区农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城市化问题将是中国长时期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欧美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是消灭农民的过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从总体上讲是完全彻底的,是不可逆的,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由于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生产要素的城市化聚集和转换是不完全的,在此,本文提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概念,并分析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对城市化的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村有两股巨大的力量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一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正在逐步促使农村工业化,在这基础上也将逐步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二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动与转移,使非农业劳动力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 为了促进农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5.
一、从城乡一体的角度,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经过2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已显著增强,二者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已日趋紧密。因此,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乡镇企业抓农村非农产业、就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的狭隘和传统思路,把农业、乡镇企业、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中,放到工业化、城市化的高度来加以考察,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使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成为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化、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相协调的过程。为…  相似文献   

6.
改革前,以农业为单一产业的中国农村经济曾支撑着中国工业化走过艰难的历程;改革后,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更为工业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是如此,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经验事实是:由于工业化向农村经济抽取过多的积累,导致了中国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然而,城市化不仅反映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代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指向。显然,中国农村经济在挑起工业化大梁的同时,必须运足气力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原因——从企业、家庭的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原因———从企业、家庭的角度分析黄树强曾梓益中国城市化(包括按中国标准计算的城市和城镇人口)进程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其主要表现为:工业化中,乡镇企业雇佣了绝大部分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但乡镇企业及其雇佣劳动力没有向城市集中。19...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政策调整与人口户籍变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陆城市化虽已得到较快提高,目前已达到31%,但仍然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滞后于国家工业化水平.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亦是跨入21世纪的重要战略决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本质和重要途径,但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乡政策的限制,出现大量"两栖居民",形成政策的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制定正确的城市政策和农村政策,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调整土地政策,以促进城市化的加快实现,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宏观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郊区农地是我国农地的精华,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是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全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龙头”。郊区农地的快速减少势头势必会影响到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的实现。因此,探索郊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以从其根源入手寻求其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经济因素(1)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在大城市郊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工业化的发展较其他地区更为迅速。乡镇企业是工业化的主导力量,受城市经济、信息和技术的辐射,大城市郊区的乡镇企业比一般农村更加…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城市化一直是近代世界各国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不仅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以及农村市场购买力的不断上升,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11.
在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上世纪50年代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乡镇企业——春雷造船厂,成为为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如今的云林,以工业化为基础,提高聚集能力和建设水平,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为城市化转型的先锋。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的发展和繁荣是改革以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极为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本文拟立足新的宏观背景 ,对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和未来走势进行分析和判断。一、小城镇的经济特征小城镇是介于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实体。相对于城市它地处农村 ,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联系的枢纽点 ;相对于农村 ,它又是具有相对较高城市化水平的区域 ,是农村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因此 ,在严格意义上 ,小城镇是城市经济向农村扩散和农村生产力在一定区域聚集的结果 ,小城镇的发展水平直接构成衡量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坚持“三个集中”全面推进上海农村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列宁在阐述农村城市化作用时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在领导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同步发展的思想。纵...  相似文献   

14.
对农民工社会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向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聚集,向大中城市流动,在中国的城乡二元制度下,构成一个特殊的劳动者群体——城市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的出现,既缓解了人地矛盾和城乡矛盾,同时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希望所在。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财务会计》2001,(9):48-49
1.为什么要办乡镇企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和劳动力聚集在农村,农业生产落后,耕地有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发展乡镇企业有很多好处,可以为农业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增加集体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繁荣农村市场,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等等.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我国实现工业化,避免工业过分集中在大城市,改善工业布局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农村,这种情况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无法改变,因为将大量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之城市化过程是个缓慢过程,城市化进程过快,经济上无法承受,社会也无法承受。况且城市化也并非是绝对最优方案,世界经济发展证明,在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进入非城市化时代,即城市向非城市化方向发展。因此,无论从近期与远期,我国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将是无可改变的现实。我国经济要有大幅度增长,必要条件是农村经济要有大幅度增长,即要求我国农村地区的国民收入将有大幅度增加,也就是农村地…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格局,而且其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将影响整个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将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为了准确掌握乡镇企业的发展规模、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三、农村工业化的内容什么叫工业化?工业化不是机器独奏,也不是大规模和机器二重奏,而是交响乐。工业化是在富有生命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下,采取高效率的经济组织结构,以工厂法和其他方法进行的大规模生产。在工业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人口移动、城市化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农村,在我国首先不是指和城市相区别的以农业为主业的生产地区和传统的村落,而是指一种不同于目前城市管理体制的经济社会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国家不负责安排就业和保证收入,较少实行社会福利,不为生产单位投资,没有全面而周详的生产和交换的指令性计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市场化是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化过程启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在工业化的有力推动下不断向前推进。首先,从“推力”角度作用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其工业化早期开始...  相似文献   

20.
新望 《中国改革》2002,(2):47-48
我最近在考虑这样的一问题,乡镇企业的兴起和中国式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偶然现象。偶然在计划体制下城市国有工业的低效及由此导致的短缺经济,偶然在计划经济对农村留下的发展“五小三就地”等政策缝隙。在二元隔离尚未固化之前(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及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打击盲流”等过程将二元社会彻底固化),近现代的江南民族工业,基本集中在苏锡常通等城市,财富和企业家等要素基本上由村镇向城市梯级转移。在苏南一带有“穷奔沙滩富奔城”的说法,就是反映了这种要素转移的规律。但至今今日,乡镇企业如果还是仅仅作为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农村工业化之路肯定不会走得太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