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结合武汉地铁4号线,在智慧旅游的视角下,引入国内外优秀案例,从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地下空间的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初步设想,试图构建服务于武汉市的地铁智慧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2.
贾翔 《企业导报》2014,(9):165-166
武汉城市文化类型众多,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要打造出城市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就必须科学开发、合理规划,做到有重点、有特色,做到突出文化内涵,避免雷同;武汉经典文化旅游线路的打造要以楚文化为灵魂、以山水为主线,将散落在城区的珠玉串连起来,充分展示江城武汉的个性和历史风貌;同时文化旅游资源在建设中既要防止"伪文化"的倾向,又要防止完全现代化和大量"人造新文化景点"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孙虎鸣 《价值工程》2014,(31):196-197
对旅游地域文化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旅游工艺品设计开发和提升旅游工艺品质量,是旅游工艺品有序开发、深度加工及体现品质特色、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吉林省旅游业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旅游地域文化特征,并对吉林旅游工艺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阐述了旅游地域文化特征对旅游工艺品设计的影响,突显了旅游工艺品的文化价值和设计价值。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12):50-53
武汉乡村花卉旅游资源票赋丰富、特色鲜明,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从旅游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对武汉乡村花卉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进行系统剖析,并据此提出促进武汉乡村花卉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武汉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区域旅游合作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瑞俊  杨臻 《企业导报》2010,(6):144-146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和旅游业市场的逐渐完善与成熟,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已然成为带动中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从区域旅游合作角度,分析了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并在剖析武汉城市圈各地区旅游资源和主要旅游品牌认知度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旅游品牌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武汉城市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合理规划提出了总体战略及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海南文化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发展文化旅游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虽然海南拥有丰富而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海南旅游文化品位并不高。本文分析了海南文化旅游的资源类型、海南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海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最后提出了海南文化旅游的开发思路与构想。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多元文化背景在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为明确城市旅游形象带来了困难。以武汉市为例,在明确武汉主流文化的基础上,探讨了武汉旅游形象的彰显和文化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品牌。武汉作为旅游城市,在宗教旅游的开发上,起步晚,发展快,虽然目前在文化的挖掘上尤显不足,但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宗教文化品牌,在全国树立起武汉宗教文化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民族饮食文化是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发扬民族饮食文化为主旨,充分利用民族饮食资源,将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不但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提升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还能推动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广西在开发民族饮食文化时要注重规划、加大宣传、保持特色,建立美食地标,做大做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山海关古城文化名城古镇的重要地位,统计分析山海关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旅游需求和文化旅游市场消费行为,以及山海关古城文化旅游细分市场购买行为特征,开发设计古城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旅游商品,建设关城民俗街区。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牵引经济"的时代背境下,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应成为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根基和源泉。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包装、传播中注入地域文化元素,表现和彰显地域文化的个性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宣传旅游地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旅游纪念品自身的文化品位,增强吸引力,实现其价值和功能,使旅游纪念品成为旅游者回忆、回味与旅游地密切相关的独特旅游体验的记忆线索。  相似文献   

12.
文化赋予旅游灵魂,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其有利于挖掘文化、丰富文化、优化文化和保护文化。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能给予游客更多的回味和启迪,令他们的旅程更加意义非凡。本文将依据江门旅游资源的现状,结合江门本地特色的碉楼建筑、名人明星、侨乡文化、影视基地等方面对江门发展文化旅游做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孙晓晓 《中外企业家》2009,(18):173-173
儒释道等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有特色的、最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以泰山、衡山为例,对儒释道三教与其关系进行探究,并给出宗教名山发展旅游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分析武汉城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武汉整体旅游发展目标出发,定位武汉城市旅游形象,选择适合的武汉城市特色旅游产品,来对武汉城市旅游的规划进行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化视野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地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影响着乡村旅游独特程度和吸引力大小。乡村旅游产品在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乡村文化的构成及其表现形式,结合乡村文化意象,开发具有更高审美层次、更具参与性、吸引力更大的乡村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展旅游O2O电子商务应用在厦门旅游市场已较普遍,但存在体验效果不好、价值含量较低、服务功能单一、线上公众号泛滥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以互动体验为核心价值的厦门旅游O2O电子商务微信公众平台构建,贯通行前、行中和行后三个旅游阶段的感知价值,并建议采取反向旅游产品开发、推动二维码应用、拓展3D虚拟街景功能、接入电子政务和推进资源整合等平台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一个新的亮点,特别是生态文化旅游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而其发展的价值平衡是生态学和经济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文依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不均匀分布定律,运用埃奇渥斯盒状分析图,在某一选定的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量既定的基础上,从生态文化旅游的价值交换的角度考虑,并且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分析研究生态文化旅游的价值帕累托最优曲线,用以筛选生态文化旅游的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民族多样化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使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都以自己不同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文化,也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然而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旅游文化的路上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每个地方都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发出一套适宜本地特色的旅游开发方案,避免雷同和简单的互相抄袭,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将从民族文化角度针对旅游文化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旅游文化的挖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随着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含量的提升,类型多样并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正以其强烈的文化差异性带动着民族旅游地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民族发展问题有着重要影响.对它的研究一方面从学术领域拓展与深入,同时作为旅游资产开发与传统文化生态保护更是现实的举措.21世纪中国新兴的旅游产业应该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资产,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增加人文含量,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另一方面,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共性特征和规律,我国民族地区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就必须识别、 认知这一产业发展的内在运行规律,从而具体地安排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有效地发展旅游产业,实现旅游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塑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等方式所得资料,本文时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结构、现有旅游形象与旅游形象竞争进行了分析,认为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应定位于:荆楚文化与三国文化之域,中国近代历史大舞台,人文山水荟萃地,会议、商务与教育中心,休闲度假与购物的天堂.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塑造良好旅游形象还应通过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完善识别符号、改善接待条件、规范服务行为等形象建设策略改善旅游形象,并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公关与节事活动因"客源地"制宜地开展旅游形象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