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公款私存的危害及对策□左秋苏□将单位资金以个人名义、化名或以单位名称缩写开立储蓄帐户进行公款私存的违规行为已是屡见不鲜,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一是扰乱了金融秩序,导致储蓄存款的虚假增长,影响金融统计的失真;二是利用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帐外超标准、超范...  相似文献   

2.
公款私存现象观黄镇斌公款私存,是将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流动资金、基建拨款等款项以集体或个人名义存入储蓄的违纪行为。这一问题在审计中时有发现。下面,笔者就公款私存的原因、危害谈些粗浅看法。一、公款私存的原因1、满足不合规开支。有的单位为了达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公款私存。然而,审计发现,公款私存问题仍然存在,具体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审计金融单位时,对其储蓄真实性情况进行核实,并有针对性地延伸了某些开户单位,发现银行储蓄存款为单位的公款。二是在审计企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及银行开户情况时,发现帐外资金公款私存。一、公款私存的形式及危害公款私存的单位在金融部门开户的,有的是以单位或部门的简称,如:某某科、某某部,有的是以本单位人员的真实姓名,有的是以虚拟的假名。储蓄金额几万元、十几万元.上百万元不等。储蓄来…  相似文献   

4.
实施信用卡业务审计监督势在必行乐亭县人民银行张贵友一、以信用卡为避风港的公款私存现象的蔓延,导致企事业单位消费基金攀升。公款私存是近年滋生的一种腐败行为,国家对禁止公款私存已经三令五申,金融监管部门对遏制其滋生和发展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近...  相似文献   

5.
正公款私存是指将公款以会计、出纳等个人名义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公款私存既扰乱了金融秩序,又诱发和助长了腐败行为,其危害不容忽视。一、公款私存资金的主要来源1.库存现金。将出纳保管的现金直接转为私存或将出纳保管的现金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然后从对方收回转为私存。2.银行存款。将单位的银行存款直接取出转为私存或将单位的银行存款转入其他单位或个人,然后从对方收回转为私存。3.营业收入。单位将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服务、  相似文献   

6.
公款私存的四种类型史长文所谓公款私存,就是企事业单位把暂时闲置的资金不存入开户行的帐户中,而是直接存收入储蓄机构中,为的是逃避银行的监督以便把获得的利息归入单位“小金库”或个人所有。这一现状的存在和蔓延,严重影响了金融秩序的稳定,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笔...  相似文献   

7.
公款私存现象透视张义田,方永彬公款私存,就是将企业流动资金、专用资金、基建拨款、财政性资金和小金库等款项以个人的名义存入储蓄,或者以集体的名义直接在储蓄所开立活期储蓄户。公款私存违反了国家政策,是储蓄中的虚假成分,人们常把这部分吸收的储蓄称之为"水分...  相似文献   

8.
公款私存现象应引起重视近期,开原市审计局在审计中发现,一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各种名义,采取不同形式将公款私存。查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明目张胆地将公款私存。有的企业目无国家财经法规,在应收款帐中设明细科目“储蓄所”,直接将公款存到储蓄所...  相似文献   

9.
公款私存一些单位用化名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已是公开的秘密,不仅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也变相套取银行利息,甚至成了不正之风的温床。保护腐败由于没有实行存款实名制,也使许多领导干部或实权人物的收入不能真实地公开化,不利于社会实行有效监督。此外,极少数人把违法所得的收入化名存入储蓄,将“脏钱”转化为个人正常收入,即使被查处,因其存款用的是化名,公检法机关也无法查询和冻结存款,使取证工作十分困难。干扰统计更应引起注意的是在县及大中城市郊区,农民与城市居民存款大多交叉在一起,不实行实名制,很难将其分清,…  相似文献   

10.
马俊 《广西审计》2001,(1):49-49
近日,无意中发现一些单位的出纳人员手上仍持有一两本存放公款的存折。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的一个目的就是要遏制公款私存,况且上级也已三令五申严禁公款私存,为何仍有人视上级的禁令于不顾呢 !问其原因,答曰是不得已而为之。经了解发现,除了一些舞弊的行为外,一些单位的出纳人员和商场、宾馆、酒店等单位的收银员因怕公款被盗或丢失、个人难以承担责任,而不得不将暂由自己保管的公款以个人的名义暂时存放到银行的储蓄所里:一是单位出纳人员在下班之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内收到的职工交来的款项难以在下班之前存入本单位的公款账户。因为…  相似文献   

11.
遏制公款私存刻不容缓──公款私存的后果、特点、原因与对策张鹏飞最近,我们在对三个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三个单位的公款私存金额达95.5万元,这不仅给储蓄增加了"水分",而且加剧了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货币流通和物价的稳定,给国家...  相似文献   

12.
公款私存问题种种及其治理孔煜公款私存是指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存入银行或以公款名义转为个人储蓄,然后将其利息据为己有,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贪污行为。聊城市自1993年以来,发生此类犯罪案件63起,犯罪金额达390余万元。根据案例调查分析,被挪作私存的公款,最...  相似文献   

13.
浅议公款私存的成因及对策孙亚东近几年来,我们在审计中发现不少单位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既扰乱了金融秩序又逃避审计监督,经过分析,公款私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一些单位为了给职工谋取国家规定外的福利、支付非正常的奖金补贴或给领导存“私房钱...  相似文献   

14.
所谓“小金库”是指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在财务收支活动过程中,将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私存私放、私支乱用,不纳入法定会计账目进行记载与收支核算,而逃避财政监督、会计监督,偷逃税款,而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利的违法、违纪行为。“小金库”也是以公款私存私放、违规滥用为特点的违纪行为的通俗叫法。  相似文献   

15.
审计参考     
审计参考金融机构要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将严查公款私存公款私存在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中是被禁止的,但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对全国29个省市区的调查表明,当前在我国储蓄存款中属于企事业单位等公存款和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性资金的比重较高。为此,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事业单位私存公款的表现形式及审计方法李增 一、将已入帐的资金转存储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在银行存款是”无息的。有些单位将已入帐的一部分预算外资金或暂存的结算资金转存储蓄,有的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作为预算外收入的一项来源;也有的单位把利...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对莱州市村级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中发现,村级财务公款私存现象较为严重。在调查的20个村中,有7个村将村委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所,公款私存最多的村达20万元,最少的也有2万元。村级财务出现公款私存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村级干部和财务人员财...  相似文献   

18.
公款私存的5种表现形式据滦南县审计局调查,目前一些单位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既扰乱了金融秩序又逃避审计监督,危害极大。其表现形式主要有5种:一是为了给职工谋取国家规定外的福利、支付非正常的奖金、补贴等,故意将部分收入转入储蓄或虚列支出套出现金后以...  相似文献   

19.
小议“公款私存”高丽新近一个时期来,某些社会集团利用各种手段将公款私存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愈演愈烈。所谓公款私存是指社会集团利用所掌握的国家资金参与金融储蓄业务的行为。这种行为使社会集团变相套取了国家资金,侵害了国家利益。不仅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也...  相似文献   

20.
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现金管理的监督在经常性审计中,发现许多被审单位忽视对现金的管理,也有一些单位,有制度,但流于形式,为了工作方便任意扩大国家现金制度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随意增加银行核定的库存限款,白条抵库;严重坐支;公款私存。不一而足。为确保现金的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