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泰蔬果零关税看新型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1月4日,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朱基和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实践:“中泰蔬菜水果零关税”按照《框架协议》第六条的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实行降税,到2006年这些产品的关税降为零。为了尽快实现“早期收获”,中泰两国政府于2003年6月签署了《中泰关于在<中…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我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2004年底,双方又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开始了货物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框架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国参与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中国-东盟峰会上,各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确定在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本文从中国-东盟开展经济一体化合作的现实条件出发,从微观厂商主要是跨国公司的角度,设立假设条件,研究中国-东盟的引资效应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1日至4日,国务院总理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和首次大湄公河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农业部和东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向柬埔寨、老挝、缅甸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的换文》、《中国和老挝政府关于建设昆曼公路老挝境内部分路段项目的协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大湄公河次区域政府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分析了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并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所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14日,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盟十国的领导人聚集于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出席一系列会议,包括第10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第10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及第二届东亚峰会。这次盛会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中国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跨过了一个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确定了在2010年全面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此后在该框架下双方进一步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为全面建成自贸区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按照2004年双方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全部贸易产品分为四大类,即一轨产品、二轨产品、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不同类别的产品有不同的降税时间表。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的一轨产品进口关税要全部降为零,  相似文献   

9.
任瞳 《经济研究导刊》2009,(18):153-154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亚地区掀起一股谈判和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热潮。继中国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文件后,日本与东盟也签署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比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地位、优势及合作模式、面,临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与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实施“早期收获”计划、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投资协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形成等五个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主要源于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与东盟双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东盟+3”合作进展缓慢等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能建成,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北美的自由贸易区,并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按照《框架协议》相关规定,双边商品的平均关税2007年减至6.6%,2009年减至2.4%,到2010年1月1日,90%商品关税都将降到零。  相似文献   

12.
浙江-东盟双边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香茶 《经济论坛》2005,(21):28-30
一、浙江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状况 (一)双边贸易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与东盟双边贸易取得全方位发展,除1998年受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影响出现短暂萎缩外,近15年来双边进出口贸易逐年增长。尤其是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双边贸易在浙江省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见表1)。  相似文献   

13.
袁波 《经济》2011,(12):68-69
自2002年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设自贸区以来,中国与东盟积极推进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2010年1月1日,是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全部一轨正常产品实现零关税的时间,也是中国与东盟在《全而经济合作框  相似文献   

14.
中泰水果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中国与泰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下加速取消关税的协议。该协议规定自当年10月起,中泰两国的蔬果产品取消关税。泰国成为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第一个实行水果产品零关税的国家。而在中国与泰国的水果贸易中,双方都拥有自身的优势产品,通过对RCA指数和贸易互补性的指数的测量来具体分析中国与泰国水果贸易中的贸易互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随着自贸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步入了黄金发展期。广东更是凭借其地缘、人缘优势,以及外贸大省的优势,加快了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步伐。本文从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广东与东盟的贸易、直接投资、旅游业、农业和制造业的合作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进程中的特点、优势、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论证,进而深入分析了今后广东加强与东盟合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以此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深化广东与东盟国家战略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亚地区掀起一股谈判和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热潮.继中国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文件后,日本与东盟也签署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比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地位、优势及合作模式、面临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盟国家在华投资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东盟十国与我国的经贸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02年11月双方在柬埔寨金边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边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它为2010年前建成涵盖18亿人口、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的世界最大的自贸区确定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范围、措施和时间表。框架协议涵盖了货物、服务、投资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广泛合作,包括取消商品贸易的关税  相似文献   

18.
袁波 《经济月刊》2011,(12):68-69
白2002年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设自贸区以来,中国与东盟积极推进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开放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2010年1月1日,是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全部一轨正常产品实现零关税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的发展是东亚合作进程中最为突出的亮点。2003年10月8日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 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李德军  陈红 《时代经贸》2012,(18):95-95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自1991年开始正式对话,到2002年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至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双方的贸易额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基于1991年至2011年的贸易额数据,分析双方贸易额变化情况,评价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双方产生的贸易扩大效应,并对双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