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企业为避免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应建立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财务的运营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早地发现财务危机信号并进行预警处理,这对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都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结合财务风险预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措施及其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财务预警就是对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先行性防范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企业应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办法,发现企业仔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相似文献   

3.
张燕梅 《电子财会》2004,(11):12-13
财务预警就是以财务会计等企业基本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和危机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预警系统就是监视、预报、控制、并帮助企业排除警情的一系列指标所构成的系统。  相似文献   

4.
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一般由总体财务预警系统和部门财务预警系统两个层次构成。部门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根据各部门职能及特点构建的财务预警子系统及设立相应的预警线,一旦达到预警线,相关部门就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部门财务预警系统可以辅助总体财务预警系统深入探寻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协调各部门工作,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保持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健全的预警指标体系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文章对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着重从财务风险分类、对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指标预警区间的设定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实务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个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随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可以避免或减少对企业的破坏.文章结合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自身的特点并广泛收集其财务数据,选取了2006年和2007年被特别处理的公司(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石油石化行业的18家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结合被调查者意见以及财务风险预警的内涵,初步筛选了7大类14个财务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构建了适合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个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随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早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可以避免或减少对企业的破坏。文章结合中国石油石化行业自身的特点并广泛收集其财务数据,选取了2006年和2007年被特别处理的公司(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石油石化行业的18家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结合被调查者意见以及财务风险预警的内涵,初步筛选了7大类14个财务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构建了适合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跃  王超 《财会通讯》2007,(9):30-31
目前,财务风险已经成为高校财务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借鉴一般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系统。一、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及预警临界比率设置  相似文献   

9.
当前,企业预警系统主要是基于财务指标体系的预警系统,其实质是通过对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监控其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预警信号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平衡计分卡虽然是业绩评价系统,但对企业预警模型的构建也有一定的启示。现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在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下,构建企业财务与非财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长效企业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国内外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进行综述后,提出现有各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存在改造缺陷。为了克服改造缺陷,作者提出:在现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基础上,改造制造企业的年度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企业内部管理者适用的财务风险预警子系统———资产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持续的基本条件是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本文以现金流为主线,探讨如何准确把握现金流量指标来进行财务预警。在指标的选取上采用了时差相关分析法,筛选出财务预警所需的先行或一致性指标。最后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为数据来源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现金流量指标确有超前的财务危机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Z”值区域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利用奥特曼的Z记分模型作多元判别分析,测试符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Z值,并将其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值。实证结果显示,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可以得到判别财务危机公司与非财务危机公司的Z值区域,并且可以保证较高的判别精确度。同时也发现,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现金流量指标为更好的警兆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5年发生ST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业和总股本规模作为选择配对样本的标准,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预警指标除选择常用的财务指标外还引入了现金流量指标,并运用费雪(Fisher)判别准则,通过实证研究建立线性判别函数,以期为预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学者引进借鉴西方研究方法,对我国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困境作了大量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涉及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困境的判断、财务困境成本计量和测算、财务预警管理系统、困境企业与市场的行为互动关系研究等。本文对国内外财务困境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提出了未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对企业财务危机提前警示,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已有研究的不足,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财务危机智能预警的关键问题即选择哪些指标作为预警的信息源和采用何种技术模型来处理信息以实现预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纳入EVA及非财务指标的信贷风险综合预警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陈浩 《价值工程》2009,28(7):155-158
在分析现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模型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将经济增加值(EVA)及其相关指标作为价值创造能力模块纳入预警模型中;同时,选取非财务指标构建非财务预警模块,将传统的财务预警模型、价值创造能力模块和非财务指标模块相结合,构建信贷风险综合预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财务预警系统纳入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根据财务契约与财务预警的关系,采用制度形式对财务预警系统的信息传输渠道和反馈方法规范化,以提高有效性的发挥。文章从财务契约的股权契约,报酬契约,信贷契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契约与财务危机预警的关系入手,分别讨论在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债权人与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如何用契约的形式,保证财务预警系统在公司治理中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8.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但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而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而财务管理是一种运行机制,二者构成了公司财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财务治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战略理论的整合,财务战略是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联结的纽带。财务控制偏重价值管理,财务治理则偏重利益调整,财务治理是广义公司财务制度的一部分。本文就财务治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Economic Systems》2022,46(4):101041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is a multidimensional process tha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on multidimensional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nd its dimensions, such as, depth, access, and efficiency. We used a panel dataset of 85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from 1996 to 2018 for analysis. Our findings based on 2SLS estimation demonstrate that institutional qual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gress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especially its depth, access, and efficiency. The breakdown analysis shows that most of the key components (control of corruption, 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regulatory quality, rule of law, and voice and accountability)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enhance the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Our empirical results are robust across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split-sample analysis, alternative instrument, and estimator. This paper also offers useful policy implications to the stakeholders i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