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潘月 《企业研究》2011,(12):116-116
在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是核心问题。我国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诚信,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假审计、假评估等问题不容忽视。会计失信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损害会计队伍自身形象、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文章剖析了会计失信现状、原因、危害并探讨了重建诚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会计职业道德中,诚信是核心问题。我国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诚信,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假审计、假评估等问题不容忽视。会计失信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损害会计队伍自身形象、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生存。文章剖析了会计失信现状、原因、危害并探讨了重建诚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会普遍关注会计造假问题,各界呼吁强力开展会计打假。然而,笔者通过对基层会计管理现状的调查,发现有的基层会计不仅造假风行,而且乱象频生,甚至可以说“乱”盛于“假”。对于基层会计管理来说,不仅要花精力打“假”,更应着重治“乱”。一、基层会计界乱象之表现1.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是无证从业者比例较大,这些人主要分布在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村社集体组织。二是持证从业者中,大量存在无效证件。三是会计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多年不更新会计专业知识,不了解最新的财会法律、法规、政策,凭废弃的传统手法记账核算;有的半路出家…  相似文献   

4.
前国家总理朱镕基同志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说明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但当前,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比较普遍,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委派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在全国会计师(审计)事务所改制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会计市场的核心问题是作假.提供的原始单据是假的,登记的帐簿记录是假的,编制的报表数字也是假的.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冯淑萍在答<财会通讯>记者问中提到:1995年至1997年对全国80万户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发现没有建帐的单位占16.2%,会计数据失真的也超过16%.  相似文献   

6.
伦理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对于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前,在会计工作领域中,不讲伦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制作假凭证、假账簿、假会计报表等,这一系列的会计行为导致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伦理对会计人员来说,实质上就是关于"做事先做人"的道理,会计人员在处理各种会计事务的过程中,其行为应当受到伦理的约束.因此,从伦理的角度来研究会计行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一些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已是不争的事实。假票子、假账表、假收益、假评估……让人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原因何在?说穿了,会计活动虽然反映的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内容,但却体现了人与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本质上会计活动是“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会计假设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环境条件下,由于会计实物中存在着未被确知的现象,会计人员面对错综复杂的会计环境,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趋势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所赖以存在的、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和假定。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经济环境,所作出的一些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法>构建的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充分体现了经济工作中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企业的会计监督却游离于会计现实之外,会计监督的效果似乎越来越偏离其预期目标.假帐真算,真帐假算现象屡见不鲜,企业乱收滥用资金,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违法违纪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一、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1.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丧失是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会计法>把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法律责任的主体,会计人员无领导责任,无形之中使会计人员与单位领导人串通作弊.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假帐、假报表的危害性没有引起重视.部分领导要求或暗示会计人员作假帐,甚至把作假帐水平作为衡量会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主动迎合领导作假帐;还有的属于"道德两难",屈从领导意愿,被迫弄虚作假.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的审计情况表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损益不实,违规经营以及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较为严重,出现了假账、假数、假表“三假”现象,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运行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严重影响着金融经济的发展。遏制和防范银行会计造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拟从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造假的表现,分析其成因和危害,就如何防止会计造假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梁君 《现代企业》2007,(7):61-61,67
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实务中通常所说的“假帐真算”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帐假算”。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即“假帐假算”。  相似文献   

13.
王保平 《会计之友》2007,(8Z):95-95
尽管在会计界这一江湖“泡”久了,耳闻目睹多了,知道做真账的会计与做假账的会计之间存在着复杂、微妙的关系.也时不时地会将他们模糊起来,但在我的骨子里,还是觉得这个世界上大体上只存在着做真账的会计与做假账的会计两种人。所以,本文也还是漫画式地给会计人贴上简单的“真”、“假”两类标签。  相似文献   

14.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随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假凭证、假账和假报表等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到会计职业的公信力,会计诚信体系也受到投资者更多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进行再思考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程娟 《会计之友》2001,(11):34-35
金融会计是金融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工作的基础,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从业人员的增多,基层银行会计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些会计人员忽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会计基础工作滑坡,内部管理失控,法制观念淡薄,会计、统计信息失真、核算质量下降,假帐、假表、假数据现象相当严重,甚至酿成案件,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也是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也日趋加剧。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查示出了目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账外设账,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会计人员执业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违法违纪手段隐秘,做假技术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等…  相似文献   

17.
会计计量,就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过程.会计计量与会计的基本功能紧密联系,因此必然要受到会计系统自身理论的影响和其他作用于会计系统的理论的影响.从影响的广度及深度来看,会计系统内的会计目标理论和会计假设理论,会计系统外的产权理论,对会计计量理论的计量思想、计量要素、计量尺度、计量模式、计量范围、质量特征等都有引导或决定的作用.可以说,这三个理论撑起了会计计量理论体系的大厦.一、会计目标理论对会计计量的影响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会计报告是反映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的载体.只有定量化的信息才能直观地、大量地被提供,并易于被理解和比较.会计目标的这一要求奠定了计量在会计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1 会计机构及任职资格难以到位的关键在领导。《会计法》第 36条规定 :“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同时 ,新修订的《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原规范相比 ,主要增加的头一条也明确规定“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可是 ,不少大、中型企业主管行政领导就是不提名。有的基层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有些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不具备从业资格 ,会计秩序混乱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做假账 ,报假表的情况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 ,关键在单位领导…  相似文献   

19.
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四川会计》1999,(8):14-15
与会计政策选择相关的主要理论有以下三类:一是有效市场假说,二是实证会计理论,三是经济后果理论。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问题还关系到会计准则的制定。一、有效市场假说(EMH)简森1978年把有效市场定义为:对一组信息Qt,如果根据该组信息从事交易无法赚取到经...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会计目标的有关理论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目标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开展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对于形成首尾一贯、逻辑严密的会计理论,有效地发挥会计功能和作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会计目标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会计目标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目标是指人们从事一项活动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会计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会计目标是人们从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如果把会计定义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基本功能(职能)是提供信息,则提供经济信息就是会计目标的内涵,而由谁提供信息、提供谁的信息、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提供何种信息、提供信息的质量以及提供信息的方式便构成了会计目标的外延.只有正确地把握住会计目标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正确地确定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