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死去的孔子只会讲《论语》中的话,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孔子作为一个历史上的人物,早在2000多年前就死了。但孔子的思想活着,它不仅引导了那些读书精英,而且也影响了目不识丁的大众,不仅代表了孔子本人,而且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相似文献   

2.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致力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失亦有得。记录他言行的《论语》,既闪耀着他思想的光辉,也折射出他诗样人生的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3.
邵腾云 《魅力中国》2011,(17):210-211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抓住春秋时期文化下移的机遇,大兴私学,以“有教无类”为施教的基本原则,广招门徒,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是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成为我国历史上私人办学规模最大、成效最佳、影响最深远的第一人。“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是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的“学有所教”与之一脉相承。所以历来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被奉为“万世师表”,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开启了一代教育新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一个酷爱读书、嗜书如命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子在他70多年的生涯当中,几乎读遍了当时所能找到的各种典籍。  相似文献   

5.
闫馨月 《魅力中国》2014,(27):80-80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孔子在国外     
高原 《走向世界》2011,(10):22-23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孔子学说来到西方后,孔子成了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的思想“巨人’,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西方人推出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的教学方法彪炳千古、光照后世,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其中,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孔子在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讨论式教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为切入点,深刻探讨讨论式教学的定义、形式、内容以及讨论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佟昌泉 《魅力中国》2011,(2):238-238
《论语》绝非孔子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孔子言行而成,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孔子秉承了先秦以来思想对话的传统,在其教学、从事文艺批评的活动中,重视对话,通过对话营造精神境界,彰显审美人生。本文主要通过对《论语》语言风格和语录体所表现的人物和谐统一上来对《论语》语录体加以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9.
《庄子》因寓言众多而闻名,寓言中又有众多的人物,而孔子是众多人物形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庄子》全书中的孔子形象也并不相同,本文就《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阐释庄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孔子的教师观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梦婕 《魅力中国》2009,(11):104-105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他的教师观。研究孔子有关教师的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我们当代的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群情激愤的当口,去影院看这部因《阿凡达》(2D版)提前下线传闻处在风口浪尖的国产大片《孔子》,似乎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但是,当大家都忙着抨击《阿凡达》与《孔子》之争背后的部门利益劫持公众选择自由之时,对电影本身的观察倒是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  相似文献   

12.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孔子猜谜     
《发展》2008,(12):158-158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这“项橐”何许人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圣人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说:“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  相似文献   

14.
《春秋》与孔子而言,其着眼点在于“义”。《孟子.离娄下》云“其义则丘窃取之”有两层含义:其一,鲁《春秋》等各诸侯国的史册文本本身有的就有“义”,这些“义”因得到了孔子的认同与赞赏,所以就保存在《春秋》中;其二,鲁《春秋》等各诸侯国史册文本本身有的没有“义”,或者虽有“义”,但并不一定有什么“深义”,而对于这些无“义”或“浅义”的各诸侯国史册文本,孔子则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和阐释发挥,从而也加进了自己的“义”。  相似文献   

15.
《庄子》因寓言众多而闻名,寓言中又有众多的人物,而孔子是众多人物形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庄子》全书中的孔子形象也并不相同,本文就《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阐释庄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晓慧 《魅力中国》2014,(12):15-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历代统治者都把孔子当作偶像崇拜,高度神圣化符号化其形象和学说。多年来对孔子的误读使得人们形成了对孔子的刻板印象。本文在阅读了《孔子世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对孔子的研究成果,分几个小题目论述孔子是个真性情的圣人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7.
率真孔子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我的眼前,顿时幻化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相似文献   

18.
裴传永 《走向世界》2011,(13):77-77
孔子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难,周游列国期间的颠沛流离,可以说是孔子人生道路上最灰暗的一段时光——此间,他受到过宋国人的追杀,遭遇过匡地和蒲地人的围困;  相似文献   

19.
“一青”,即一个字或一句话。历史上,孔子不仅喜欢用“一言”道出对弟子们的谆谆告峨,而且当弟子和国君拿“一言”给他“出难题”时,他也总能够给出令人叫绝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过去研究《论语》,主要侧重于探索孔子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思想,事实上《论语》作为语录体著作,包含着孔子丰富的讲话艺术。研究孔子的讲话艺术对今天的各级党政干部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