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晗凝 《商业科技》2013,(31):50-50
卖故事?相信当很多网络达人听到这个店铺的“商品”一定会觉得很诧异,同时也会感觉这样一个“卖故事”的刚店在众多的店铺中会显得很突兀.相信很多人见过卖衣服的,  相似文献   

2.
王振家 《光彩》2012,(4):24-24
在"创可贴8"这家胡同的小店里,"收药"、"刻章办证"、"宫保鸡丁"等我们司空见惯的名词,成了时尚T恤的创意图案,并大受欢迎"创可贴8"不是一个创可贴品牌,而是北京南锣鼓巷一家卖创意T恤的小店,英国人江森海是这家店的老板。走进小店,映入眼帘的是"收药"、  相似文献   

3.
《光彩》2009,(12)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垃圾"也能当货卖,而且明码标价6.17元,据说销售量还不错——30天"垃圾"的销售量高达111件。这家网络上的创意小店,原本主要出售外贸家居用品,店主的突发奇想给小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人气。这里出售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2009,562(51):6-6
<正>据《广州日报》报道,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一个拥有33万人口的海边大镇。据说有1万个碣石家庭靠贩卖那些外国人——甚至是外国死人淘汰的旧服装发家致富,他们把这些衣服卖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镇上的"洋垃圾"店规模各异,有的大场主要从事批发业务,绝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的店铺则从事较小规模的交易,甚至零售。  相似文献   

5.
《致富时代》2011,(10):34-35
我们都知道,花市里的店铺,一般是卖花草的。但在重庆渝北区加州花市,有一家"另类"店铺,它既不卖花,也不卖草,卖的却是泥巴。这家店铺的主人叫陈燕。几年前,她也是卖花的,因生意不景气,后又改卖花盆,但生意依然很一般。一天,一位姓陈的客户来店里买花盆,他是一  相似文献   

6.
《光彩》2005,(11)
无论传统商店还是网络店铺,商品选择和定位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网上开店究竟卖什么能赚钱呢?卖时尚。由于网络的特点,网店的主要客户以学生和年轻白领为主,所以网店的顾客特征趋于年轻化和时尚化。洞察这些主流网民的消费心理,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选择他们喜欢的商品和项目,就成了网店业主们成功经营的必修课。卖爱好。许多业主建立网店就是出于自身的爱好,比如,一些收藏爱好者把自己的收藏品拿到网上销售。淘宝网“苏州收藏品小屋”的掌柜“收藏之友”(网名)便是一个热衷邮票、电话卡收藏的发烧友,开业至今不到1年,他由一个收藏爱好者变…  相似文献   

7.
<正> 在我家附近,有一卖熟食、小菜之类的小店。虽然店面不大,近有十几平方米,但生意颇红火。我多次光顾小店时,发现这家小店与邻近同行店有两点不同:一个是电子圆盘秤,一个是会说话的电子计算器。在一些店铺较大、门头豪华的商店,也少见这高档的电子圆盘秤,而这家  相似文献   

8.
王坎 《光彩》2002,(12)
近日记者去买换季衣服,发现以前经常光顾的服装小店改换了门庭———由“枫叶精品服装”改名为“韩流服饰”。里面商品不多,但感觉很“酷”———墙上全是韩国明星的海报以及朝鲜文字,绘花的牛仔裤,金属质感、银白色的上衣,镶着彩球或漂亮石头的提包,钉满铆钉的皮鞋……记者认识这家店的老板郝春,顺便向她请教了一些生意上的事。郝春经营这家服装店已经3年了,她说自己以前也没什么想法,只是感觉市场上什么好卖就跟着卖什么。去年她去广州进货,一个姓蔡的同行告诉她可以试试经营韩国服饰,因为当时“韩流”很热,城市里有很多“哈…  相似文献   

9.
李凤  潘雯晶 《光彩》2013,(4):32-33
这家小店的创意主要来自"80后"儿时的记忆,店主希望借助自己的产品和创意,展现这一代人的"本土意识"在南锣鼓巷,形形色色的创意小店无处不在,给记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家名叫"本土意识"的小店,此前不少媒体也将"本土意识"作为南锣鼓巷的创意小店模本。怀旧与创新并举小店不大,门脸尤其小,狭窄的门  相似文献   

10.
《销售与管理》2008,(4):40-41
有这样一群人,开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甚至没有实体店铺,只是一个网店,却隔三差五跑到世界各地淘宝进货,他们店里的商品是他们亲手从世界各个角落淘来的。一边做生意一边“玩”,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不是很令人羡慕呢?  相似文献   

11.
李玉荣 《理财周刊》2006,(12):110-112
每一盏木灯,都有一个故事”。这是一家小店打出的产品广告。这家小店就在北京的鼓楼东大街上,店名为“木灯传说”。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网店:只卖“一日”网上商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大如做超市的沃尔玛,小到卖发卡的淘宝小店应有尽有。但是你看过产品只卖一天的商店吗?http://www.woot.com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的网络商店。每天,woot.com上只出售一件商品,除非商品当天售完,否则到美国中部时间晚上11点59分,这件商品就会下架,如果你在当天犹豫不决,那么你很可能将不会再看到这件商品。显然这样的做法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是一个挑衅,就这一天,买不买随便。  相似文献   

13.
史光起 《光彩》2011,(6):48-51
不卖价格,不卖商品本身,卖的是商品上承载的回忆在物质营销时代渐渐远去,情感营销成为市场主流后,我们越发能够从贩卖精神属性产品中获得丰厚利润。消费者也越来越看重从购买物品中获得的心理满足、情感表达与代表购买者身份、地位、品位等情感因素。在这些感性因素中,有一种很难被主动察觉,但却强如火山一样潜伏着的情感需求,它需要提醒、需要引领,需要点燃。它就是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后留下的点滴痕迹——回忆。不卖价格,不卖商品本身,卖的是商品上承载的回忆,这种以物理属性商品为  相似文献   

14.
淙淙 《光彩》2011,(8):65-65
这家店名为熊猫城,顾名思义,这里的主角是"熊猫"。这是一家由几位颇具想法的80后年轻人开办的自主品牌。用他们的话说:因为支持国产品牌,又很喜欢熊猫,觉得熊猫最能代表中国,所以集思广益开了这家店。熊猫城只卖可以随意搭配衣服的熊猫,这种概念与国外风靡50多年的塑胶玩具"芭比娃娃"如出一辙,只不过这里将"模特儿"变成了熊猫,塑胶变成了毛绒,并且体积大了很多,衣服也不是简单用小碎布裹几圈就可以凑合。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网店的普及,越来越多其他身份的人群加入了开网店的行列。其中尤以一些农民的参与引人注目。淘宝店主张雷,就是一位地道农民淘宝店主,他卖特产年赚50万,这成功背后的"网店经"是什么呢?4年前,投资1万余元进入淘宝店铺的张雷,在网上卖起了服装,生意做了一年半,赔了不少。最后,张雷手中只剩下1000余元。然而,一年半的开店经验没有让他气馁,反之,他嗅到了更多的商机。  相似文献   

16.
石海娥 《光彩》2013,(9):20-21
多肉植物因为品类众多、样子够萌,被认为具有治疗抑郁和减压的功效,一些贩售多肉植物的小店也悄然走红多肉植物也叫多浆植物、肉质植物,在园艺上有时称多肉花卉,因为品类众多、样子够萌,这种植物被认为具有治疗抑郁和减压的功效,非常适合压力过大的现代人士养殖。随着多肉植物的日益受宠,一些贩售这种肉感十足、外形各异的小植物的网店和实体店悄然走红,"ZAKKA多肉植物馆"就是其中之一,这家以精细化服务著称的店铺开业不久就"萌"翻了一群多肉植物发烧友。  相似文献   

17.
在南锣鼓巷,形形色色的创意小店无处不在,给记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家名叫"本土意识"的小店,此前不少媒体也将"本土意识"作为南锣鼓巷的创意小店模本. 怀旧与创新并举 小店不大,门脸尤其小,狭窄的门框上顶着一张"奖状",上书"本土意识"四个大字,字体方正、圆润、匀称,让人不禁想起小时候校长亲笔题写的"三好学生".在南锣鼓巷鳞次栉比的小店中,就数这家店的招牌最有趣,也最符合"80后"的口味.  相似文献   

18.
如今,与舞蹈、健身有关的舞蹈服装市道不错。深圳的黎君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舞蹈服装生意,当时卖得最好的是健美服。两年前,黎君花6万元租了间小店,开了一间叫新雅舞蹈的服装店,是深圳当时为数不多的专业舞蹈服装店。小店销售健美服和各种舞蹈服、舞鞋、舞帽、头饰、小鼓。由于店铺太小,很多服装无法摆出来,有时候遇到七八个客人一起来挑衣服,试衣也很不方  相似文献   

19.
<正>厦门这家叫做"有料"的神奇美食,你绝对舍不得错过。这家店开业只有几个月,掌柜貌不惊人,号称"肥虫"。但是,他只有50平米寿司店俨然成为了厦门的"明星店",不仅做到了30万的月流水,自己也享受到了一呼百应、众星捧月的男神待遇。那么,肥虫的"有料美食"究竟有什么"料"呢?好玩是一种基因  相似文献   

20.
<正> 不付租金,不请工人,成本低,价格实——"我在网下开小店当老板,现在又在网仁开店铺做'掌柜',网上网下两不误,生意实现双丰收。"网友,hiye66如是说。像他这样竟相在网上开店卖东西的网络"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