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正《解释》,即"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经成为基层执法的热词。《解释》实施一年来,刑法规定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环境污染犯罪势头。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截至去年12月,全国法院共审结以污染环境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环境监管失职罪判罚刑事案件100件,生效判决涉及97人,比2012年同期分别增长194%和76%。其中,审结以污染环境罪判罚的刑事案件87件,生效判决人数97人,分别增长  相似文献   

2.
刘铭君   《环境经济》2014,(3):60-61
正去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污染环境罪相关构成要件做出解释,统一法律适用,同时进一步降低环境污染犯罪的入罪门槛,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解释》的出台严密了刑法保护网,弥补了立法的不足与欠缺,为刑事司法提供了具体指导。但是如同立法一样,司法解释在解决现有法律的漏洞和  相似文献   

3.
《商周刊》2013,(13):16-19
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实施。这是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完善后,首次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认定进行细化,比如环境污染致30人以上中毒将追刑责。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反映了立法理念的变化,尤其是在环境污染全球化且日益严重的今天,此次修改有利于今后环境保护。但是在看到修订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显著的是未将"污染环境罪"作为危险犯对待,该罪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也未将间接故意纳入等,修改的幅度还不是很大,这有待于今后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贺震 《环境经济》2013,(8):32-3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解释》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新的规定,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力度,严密了刑事法网。笔者认为,惩治和防范环境污染犯罪,必须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有效配合,环保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相互衔接、协调配合、联动互动,实现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序衔接。  相似文献   

6.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为进一步加强刑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打击并预防环境污染犯罪,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袁力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177-179
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行为主观上既可出于直接故意也可出于间接故意;出于间接故意实施的客观上必须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在对特定危害结果的认定上,不能机械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的规定。网络环境之下,亟待提高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8)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是我国《婚姻法》的一个重要制度,也是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现实中发生的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1月17日对外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裁判规则、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等规定,并针对法院在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现实的合理可行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和制度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欣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22-124
刑法第335条明文规定了医疗事故罪,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疗责任事故,在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医疗事故罪与相关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差别,进而正确认定造成危害后果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是否构成医疗责任事故、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罪。同时,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医疗事故行为的专业性,在认定医疗事故罪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在实践中,刑事诉讼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不应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作为立案的前置条件,同时不应直接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作为刑事证据。  相似文献   

10.
2013年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有关情况.根据新颁布的《解释》,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将适用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进行定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11.
薄晓波 《环境经济》2013,(10):52-55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第46条将原《刑法》第338条"重大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与罪名变化相伴的是更为重要的犯罪构成要件的变化。现《刑法》第338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11)
并非所有与危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都需要通过刑法规制,并非所有的帮助行为都构成帮助犯,具备可罚性,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即在此列。同时,污染环境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做单独讨论研究。基于客观归责理论,进一步提出双重客观因果关系说,分别从行为紧迫性、作用关联性两方面认定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的因果关系。文章运用双重客观因果关系说,对行为主体进行类型化分析,最终可以得出部分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以2001—2010年中国96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用2006—2010年数据探讨环境管制是否有效抑制外资进入与污染排放。结果发现:(1)FDI能带给中国经济成长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2)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3)产业结构会加剧污染的产生。(4)当地工业总产值过高,使得污染严重,会使得外资转移到西部与中部低GDP区继续去污染。环境管制虽抑制了FDI进入投资,却无法使污染达到减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谈治理信息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们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环境恶化,污染越来越严重并指出目前信息环境污染的特征:信息超载或信息过剩;信息垃圾;网络信息污染严重,尤其是计算机病毒;信息环境污染的地域性几个方面。同时针对信息环境的污染情况,指出治理信息环境污染的方法,来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玮 《环境经济》2023,(14):64-65
为回应环境资源审判对专门性事实查明的特殊需求,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参加环境资源案件审理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8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什么出台《规定》?专门性事实查明是环境资源案件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生态环境侵权具有长期性、隐蔽性、滞后性以及损害后果不确定性等特点,损害数额的认定、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事实的查明需要借助环境科学领域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生态环境修复领域,修复目标的确定、修复方案的选择、修复过程的监督和修复效果的评估同样涉及大量专业技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刑法》第219条增设了侵犯商业秘密罪,本罪存在着“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不明确、行为方式的规定不清晰、刑罚的设置不完善以及刑事诉讼程序不健全等几个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鹏祥 《经济师》2006,6(4):73-74,77
信用卡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立出来的新型经济犯罪,它在保留了普通诈骗罪的一些共性特征外,又表现出自身特有的个性,这种个性主要体现在其犯罪构成的特殊性。鉴于本罪认定过程的复杂性,对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着手问题、罪数问题、共犯问题)作了剖析,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该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2006,(9):I0019-I0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6年6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28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出现了许多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案件.破坏环境的行为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我国已经在立法方面着手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新民事诉讼法以及新环保法中都有涉及.司法程序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一些程序规则,标志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环境公益诉讼体制的完善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环境的保持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当代.而且间接影响后代.目前我国的居住环境状况不尽人意,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威胁了人们生活健康和安全,环境污染规制的目标、分析牡丹江市居住环境规制污染的现存问题、居住环境污染规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