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50个区域性银行市场1999—2002年的数据为样本,从资产收益率、贷款净损失率、净非核心存款依存度、一级资本充足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方面分析了市场竞争强度对银行市场整体绩效的影响,发现在市场竞争强度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后,虽然导致较高的贷款损失率,但是也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性,并要求更高的资本充足率以使银行保持稳健经营。在竞争较弱的市场上,竞争强度的提高有助于体现为总资产增长的银行业务的增长。本文认为应该放松对银行市场准入的限制,鼓励竞争,以促使银行市场整体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百年来全球银行并购的实践推动了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银行并购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并购动因的理论解释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百年来全球银行并购实践的多样性决定了银行并购动因理论发展的多元化特点;近十多年来有关银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揭示了银行并购绩效的非显著性,并购绩效的实证结论不能支持银行并购迅猛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于2005年10月提出“流程银行”的概念后,构建流程银行的理念迅速被各家银行所接受。流程银行似乎成了我国银行业未来走向的最合适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5.
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绩效关系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银行绩效的因素很多,以往的文献侧重于对银行业本身的分析,惯用的模式是产业经济学中哈佛学派的SCP模式,即结构-行为-绩效.本文则从影响银行业的一个外部因素--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出发,通过对41个样本国家银行利润率、净利息收益率及人均GDP数据之间关系的分析,得出一个国家银行绩效与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银行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研究近年来受到较多的关注。本文选取5家较早上市银行的32份年报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这5家银行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关系,这些研究结论对刚刚上市或者即将上市的银行深化改革和公司治理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建设银行如何做大做强私人银行业务,应该选择哪些突破点、有哪些侧重点,这不仅仅影响到一项业务未来的导向,更是与建设银行整体健康和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9.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领域关注的热点,对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状况的分析研究也显得十分必要,此类研究结果将成为我国其他类型的银行发展的宝贵的借鉴材料。本文选取了十四家上市银行,并将其分成三类国有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利用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此三类银行股权结构与综合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商业银行在资本结构、监管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故一般的企业管理理论并不适用于商业银行。本文采用2007-2009中国上市银行的样本,对银行行长薪酬与银行绩效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银行行长的薪酬及其背景对银行业绩有显著的作用。同时研究还表明,银行业绩也会反过来影响行长的薪酬。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进入了WTO框架下的全面开放历程,由此开始了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小银行的热潮。本文对外资参股中小银行带来的问题及影响进行了剖析,提出中小银行应对外资参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中外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本文在比较分析了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转轨体制下的政府作用出发,分析了政府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以不同层级———中央和地方、双重身份———社会管理者和国企出资人(所有者),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的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干预”行为,认为正是由于政府的这些“干预”造就了我国银行风险的形成、积聚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贸后,外资银行迅速进入我国,已逐步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运营环境的改善,外资银行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本文围绕外资银行进入这个中心问题,通过建立模型和数据检验,分析得出外资银行对我国私人信贷的总体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效率研究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也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中重点关注的实践问题。本文以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学理论、效率一般理论和商业银行效率理论为指导,在明确商业银行效率目标和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生成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效率问题,为提升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距我国加入WTO时承诺银行业完全开放的时间只剩不到三年,在华外资银行的战略取向较之以往也有了新的变化,其规模的日益扩张对中资银行来说既是冲击也是挑战。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在华的行为、趋势及其潜在目的,对中资银行在外资银行享受超国民优惠待遇的竞争劣势下如何克服自身不足、谋求发展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也对相关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主要渠道入手,总结出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间业务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转型成为一条主线,其中发展中间业务更是转型过程中各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本文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恰当的回归模型,分析中间业务收入与净银行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的关系,对回归结果做出解释。最后以企业并购业务咨询和个人理财业务为例,分析商业银行如何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发展中间业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保合作的渊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保合作对于银行和保险公司来说是双赢之举。近年来,我国银保合作发展迅速,但尚处于浅层次的阶段,因此,进一步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合作,必须要完善高层交流机制,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注重产品创新、适时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强化专职人员培训,推动银保双方在资本层面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