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储蓄类国债是指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引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型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是偏重于储蓄功能而进行设计发行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储蓄类国债的发行和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对如何改进储蓄类国债发行及管理进行了初略探讨。  相似文献   

2.
储蓄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和国家建设资金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为全面了解广大农村投资者对储蓄国债的认知、投资行为和投资需求,近期,黑龙江省泰来县支库开展储蓄国债投资行为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储蓄国债发行中仍存在储蓄国债发行方式单一、品种较少、期限较长、购买渠道狭窄、流动性差及变现成本较高等问题,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储蓄国债是财政部在国内发行、通过商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不可流通的人民币债券。是为了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偏重于储蓄功能。与其他非国债投资品种相比,储蓄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安全性最好、免利息税、收益稳定、购买方便、管理科学、变现灵活等优点。2006年7月1日面市,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之后,储蓄国债将会取代凭证式国债,成为国债发行的最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储蓄类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包括凭证式和电子式两种。多年来,作为"金边债券"以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变现灵活的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5.
储蓄国债是指一国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引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品种,按债权记录方式分为纸质凭证式和电子方式两种。储蓄国债自1994年面世至今,在平衡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国债市场的日益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储蓄国债管理不规范及由此引发的潜在问题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行储蓄国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发展社会事业,储蓄国债的稳定发行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变化是影响我国储蓄国债稳定发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江西省7214位投资者,分析影响投资者投资国债的因素。结果表明,投资者的年龄越大,偏好的风险收益等级越高,其投资国债的意愿越强,而投资者的最高学历越高、居住地越不发达、个人年收入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家庭净资产越大、家庭可投资流动资产越大,其投资国债的意愿越弱。  相似文献   

7.
邹旭  邵茜  褚秀娟 《时代金融》2012,(23):69+72
<正>储蓄式国债是指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自1994年首次发行以来,储蓄国债为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作为储蓄国债发行兑付的监督管理部门,在规范国债运行秩序,规避国债资金风险,维护投资人权益,促进国债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针对国债发行系统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8.
<正>储蓄国债(saving bonds)是指一国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引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按债权记录方式分为纸质方式和电子方式两种。我国的储蓄国债(凭证式)自1994年发行以来,已有十余载。  相似文献   

9.
<正>储蓄式国债是指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品种。人民银行作为国债管理和监督部门,在规范国债运行秩序,规避国债资金风险,维护投资人权益,促进国债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  相似文献   

10.
储蓄国债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经有很多年历史,虽然其占有的投资市场份额并不大,但由于其品种设计能够满足个人投资者的需要,降低发行人的筹资成本,所以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并通过不断创新逐渐演变出多种类型的投资品种。发行规模美国的储蓄国债是由政府发行的不可转让债券。截  相似文献   

11.
储蓄国债是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可以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本文以河南平顶山市为例,就基层央行如何做好储蓄国债承销机构的管理工作,促进储蓄国债的顺利发行与兑付进行探讨。储蓄国债承销机构及其销售特点(一)网点分布偏重于城区。储蓄国债承销机构在网点分布上呈现向城市集中的特点,只有部分承销机构在县级以下网点。以平顶山市为例,  相似文献   

12.
储蓄类债券足主要用于吸收居民个人持有的储蓄类资金的债券。它是不可转让国债的主要形式,在许多国家有着较长的历史。储蓄债券一般期限较长,发行条件较为优惠,虽不可流通转让,但在支付一定罚息后可提前兑取。储蓄债券主要是为个人投资者特别是小额储蓄者设计的,而且在购买金额上有一定限制,一般禁止机构投资者购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个人投资者资产管理方式及渠道日益丰富,而储蓄国债因品种单一、购买渠道狭窄、流动性不强等因素,与其他投资品种相比失去了往日"金边国债"魅力,储蓄国债发行和管理工作面临着挑战。本文从问卷调查入手,深入分析了吉林省储蓄国债投资者的结构特征、行为特点和投资偏好,并就优化期限结构、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发行兑付渠道、强化宣传以及拓展农村市场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债的本质是政府为筹集资金,以自身信用作为背书,向社会公众发放的一种债券,储蓄国债是一种不可流通记名国债,它仅面向个人投资者、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 ,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近年来我国储蓄国债销售状况不景气,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化储蓄国债定价机制,来提高国债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选取利率市场中重要利率指标,通过PLS分析尝试建立解释模型,为储蓄国债定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挥国债对个人投资者的持久魅力。本文分析了美国等国家储蓄国债的发展经验,建议我国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体系应逐步向储蓄国债过渡,而十年凭证式国债的经验积累,也为这种转变奠定了艮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储蓄国债作为我国国债发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4年由财政部推出后,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居民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储蓄国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设计、管理、发行体系,对我国的储蓄国债管理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储蓄国债管理体制、发行渠道、产品设计以及利率等情况,分析我国储蓄国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我国储蓄国债管理模式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苏荣 《中国金融》2006,(15):43-44
2006年7月1日开始,面向社会居民个人发行的第一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正式面世,受到了承销银行和广大投资者的欢迎。首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的顺利发行,标志着储蓄国债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债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我国从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其票面形式类似于银行定期存单,利率通常比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高,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是以储蓄为目的的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发行方式、购买方式、品种设计等方面,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经验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凭证式国债首次发行开始,作为国债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桥梁纽带的国债承销机构担负着储蓄国债的发售、兑付工作,在包销发行方式下,承销机构积极采取促销措施,扩大发行范围,为国家筹集社会建设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2012年开始,国债发行方式由包销改为代销,承销机构履行的是代理销售义务,没有包销义务,由此也影响了承销机构促销国债的积极性,国债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为加强对国债承销机构国债管理,保证储蓄国债的顺利发行、兑付,本文结合国债工作实际,就人民银行基层国库如何做好储蓄国债承销机构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