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004年广州申请承办2010年的亚运会在无对手的情况下申办成功,这是继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们国家迎来的第二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随着走向2008年奥运的步伐越来越近,亚运会在广州也成了热门话题。在申办的过程中,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战而退。本来是申办热门城市的马来西亚到最后也单方面退出,他们的官方解释是:“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费用太昂贵,不宜主办。”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亚运会对于承办的城市来说是“烫手的芋头”吗?  相似文献   

2.
2004年广州申请承办2010年的亚运会在无对手的情况下申办成功,这是继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们国家迎来的第二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随着走向2008年奥运的步伐越来越近,亚运会在广州也成了热门话题.在申办的过程中,其他竞争对手都不战而退.本来是申办热门城市的马来西亚到最后也单方面退出,他们的官方解释是:“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费用太昂贵,不宜主办.“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亚运会对于承办的城市来说是“烫手的芋头“吗?……  相似文献   

3.
《环球财经》2010,(11):44-44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将于中国广州隆重举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成功举办了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将设42个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  相似文献   

4.
欧江波 《珠江经济》2004,(10):42-46
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举办亚运会将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推动力,是广州2200多年城建史上的一座新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城市战略发展与管理、赛事管理、惠民政策、交通管理以及志愿者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不足的方面和深刻的教训。本文基于亚运会期间对亚运会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广州亚运会的经验与教训,为2011年深圳大学生运动会的顺利举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尚君 《中国经贸》2009,(4):110-112
本文通过回收广州城市形象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20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将对广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城市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广州将迎来迈向国际化,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与知名度,提高广州的城市竞争力的空前机遇,城市形象和地位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4,(21):26-27
纵观历史,每个国家或城市都希望通过奥运会、世界博览会、运动会等重大事件给自己留下些什么,于是对这些盛会的申办,很大意义上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无论东京还是汉城,无论广州还是北京,历届奥运、亚运借助广告和媒体成为典型的稀缺性的媒介资源,诸多世界上大企业都借助奥运会和亚运会成功实现品牌国际化战略扩张目标。  相似文献   

8.
2010年的亚运会给广州酒店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广州酒店业第二轮投资虚热和酒店亚运会,广州众多准备收获的酒店应该保持清晰头脑。本文从亚运前夕酒店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求广州酒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乔振祺 《中国报道》2010,(11):30-31
广州亚运会设置了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同时,来参加此次亚运会的亚洲各国运动员也是"星光熠熠",可谓是一次亚洲体育明星的大聚会。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能将身体、意志各方面的优秀品质结合起来,他们不仅是运动员中的代表、体育迷的偶像,更是一项赛事引人眼球的看点。本刊向读者介绍的这11位参加广州亚运会的运动员多是其所在项目的佼佼者,而且他们都是80后,80后运动员在本届亚运会上已占绝大多数,真可谓是"80后的亚细亚"。  相似文献   

10.
亚运,给力!     
高鑫 《中国报道》2010,(12):18-23
2010年11月12日,当喜庆的炮仗点燃亚运主火炬,当璀璨的焰火在天空绽放,全亚洲的目光汇聚于南国明珠——广州。。这是一届注定载入亚运会史册的体育盛会。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运动员参赛,规模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届亚运会之最;42个大项476个小项,广州亚运会成了"瘦身"前最"丰满"的一届亚运会;  相似文献   

11.
论“广州亚运会”的七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承办区域性重大体育赛事为导向的城市营销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亚运会为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围绕广州亚运会而展开的各种事件进行归纳,抽炼出对城市发展影响深远的七大关系,即全球化和地方化、冷宣传和热宣传、延续和更新、集中与分散、刚性与弹性、亚运会与其它城市建设、经济与体育,辨析各种关系特征。某种意义上,能否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对于本届亚运会举办成功与否具有标识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流 《中国报道》2010,(11):32-33
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成员报名参加本届亚运会,代表团总人数为14358人,其中,运动员10156人,随队官员4202人,规模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届亚运会之最。2010年,广州亚运会还将迎来阿富汗代表团,这意味着广州亚运会将实现亚奥理事会45个会员的"大团圆"。  相似文献   

13.
10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就广州亚运会筹备工作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透露,广州亚运会总投资1200多亿元人民币。乍一看,这个数字真不得了。下届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预算也只有约93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985.8亿元。质疑肯定会出现:为何区区亚运会,反比奥运会要多花2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4.
乔振祺 《中国报道》2010,(11):24-29
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带着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北京。2010年,由五只时尚可爱的小羊组成的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祥和如意乐羊羊",又将经济发达、历史丰厚的广州带到世界面前。  相似文献   

15.
广州:亚运城市营销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城市营销的概念,并以伯明翰市为例,阐述成功的城市营销战略给城市品牌提升带来的重大意义。广州将于2010年举办第16届亚运会,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广州市制定新的城市营销战略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广州面临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在城市营销战略实施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办了第29届奥运会,这也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以往奥运申办国都将申办奥运会作为一种负担,自从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举办方成功的创造了一个盈利的奥运会后,申办国又将奥运会作为拉动经济的一架马车.而2009年8月中国奥运会组委会正式的解散,也对外公布了奥运会的盈利.我们着重来分析下奥运会带给中国经济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媛媛  叶萍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40-142
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的成功举办,为广东物流业带来了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从后亚运时代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广东物流业应当如何充分利用亚运前后6年来广东在交通运输及物流方面所建设的各项工程带来的机遇,如何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积极应对后亚运时代的各项挑战,使广东物流业能更快速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相信有很多人还记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圣火和“熊猫盼盼”带给国人的激动与骄傲,时隔20年,亚运会将再次回到中国,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将在广州举行。  相似文献   

19.
相信有很多人还记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圣火和“熊猫盼盼”带给国人的激动与骄傲,时隔20年,亚运会将再次回到中国,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将在广州举行。  相似文献   

20.
李舒亚  何晶 《中国报道》2010,(11):34-36
广州亚运会无论办赛水平还是国民心态,都较之前成熟了许多。虽然这是广州2200年建城史上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活动。但是,这次是在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情和氛围中进行,比较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