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本币的贬值会因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价格降低而增加外贸出口。反之,本币升值则会降低出口。本文以与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为解释变量,汇率和进口为被解释变量,取近几十年的数据做回归分析,以探究出口额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而考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经典理论不能解释的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还能产生持续贸易顺差"现象,将贸易信贷纳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框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中国货币供给影响贸易收支的通道主要是"贸易信贷"以及"通过汇率影响贸易信贷".借此给出了我国"流动性过剩条件下产生贸易顺差之谜"的一个解释,强调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有助于消除内外均衡冲突.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颇受争议。从购买力平价理论看 ,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有重要影响。从日本经验看 ,一国汇率升值通过货币工资机制、货币供应机制、生产成本机制、收入机制、示范机制与预期机制等使物价产生下调压力。我们需要从长期发展来考察本币升值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并采取有力措施防范人民币未来升值引发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本币升值有利于扩大进口、抑制出口;本币贬值则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然而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贸顺差不降反升,从而使我国目前面临着空前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当前对外贸易有利及不利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和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应当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当前使人民币汇率加快升值,从而减少出口增长幅度,减少外汇流入,进而减少基础货币的发行和流动性,同时配合利率调控手段,才能有效抑制中国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双向波动趋势和波动幅度日益增大,我国出口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对日本、德国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各种策略的分析及比较研究,提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及汇率剧烈波动情况下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建立引入中间品生产贸易、出口品定价方式变动、资本不完全流动以及冲销干预的开放新凯恩斯模型,在外国进口关税冲击环境中,在不同程度的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1)货币国际化通过提高出口品本币定价比例,降低了因外国关税冲击导致的本国经济波动和福利损失;(2)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逐步放松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能够提升货币国际化对本国经济的改善效果;(3)随着汇率管理的不断放松,相较于最终品,出口中间品本币定价比例提升对本国经济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因此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应坚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汇率管理和资本管制,并重视出口中间品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育军 《资本市场》2007,(10):20-22
<正>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现象,也是本币升值特定背景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合理疏导资金流向,是当前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流动性过剩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发行与黄金储备脱钩,美元完全虚拟化,流动性过剩就成为全球经常发生的一个现象。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货币升值,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供应过分扩张,都是比较经典的流动性过剩案例。2000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其GDP的4.2%,创历史新高;为应对"9.11事件"美联储连续减息,2003年6月基准利率降至1%。这也成为全球新一轮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对日本的进出口和整个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短期内,日本的出口明显减少,国际贸易收支失衡,经济增长放缓;但从长期来看,日元升值导致的出口成本增加迫使日本提高了创新意识,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地抵消了货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压力,贸易收支得到改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这就是"成本驱动型内生创新机制"的作用,是本币升值带来的长期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台湾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且因地理位置的关系,所以日本一直都是台湾的主要贸易国家,以致于长期对台湾货币体系及外汇市场的影响力不亚于美国。然而过去对于台湾货币需求的研究,多半以美国作为主要对象国家来研究。现如今民众可多元地持有国际性资产,单一探讨美国的影响或许不够全面。本文根据1985-2008年的资料,研究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性冲击对台湾货币需求的影响。首先通过台湾对美、日的贸易比重,编制有效汇率和有效利率,作为衡量来自两国货币性冲击的依据。其次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台湾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现台湾的货币需求与本国产出、本国利率、美日两国有效利率及有效汇率等存在显著长期均衡关系。简言之,台湾货币体系对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干扰因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跨国加工模式和本土生产模式的双寡头模型可以分析“加工贸易”框架下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模型推导发现加工国货币相对消费终端国货币贬值,则加工国对消费终端国加工商品的出口值将上升,从消费终端国进口同类商品值(中间品)也将上升,且出口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滞后于进口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商品的汇率弹性与商品的自身属性相关,较大的出口汇率弹性对应较大的进口弹性.加工贸易框架下,虽然加工商品出口的汇率弹性要小于同类商品(中间品)进口的汇率弹性,但如果进口值相对出口值的比率较小,则加工国本币贬值依然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文中以中国和意大利纺织品贸易类别细分的数据对上述模型推导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潜在资本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由本币升值汇率风险而导致的资本损失。文章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该项损失:一是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由于货币错配而招致的现实以及潜在资本损失的角度;二是从以一篮子货币或者一篮子商品来衡量的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损失的角度。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面临的资本损失是显著的;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的波动显著高于市场价值的波动,尤其是用油价来衡量的外汇储备购买力波动相当剧烈。  相似文献   

13.
货币反替代及其对中国股市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反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在本币坚挺且存在升值趋势下,普遍看好本币的币值或在本币货币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外国货币资产收益率时,改变原来对外币的偏好,从而抛售外币资产,持有本币资产,使外币过分集中于中央银行的行为和现象。在对热钱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反替代的目的和渠道,并对1990~2007年货币反替代率进行测度,进而实证检验货币反替代对中国股市的冲击。研究发现:货币反替代规模较大、流动速度加快、反转性强;货币反替代与国内股票价格正相关,即货币反替代会推动国内股价上涨;当货币反替代出现反转时,则会引起国内股价下跌。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一个存在垄断竞争的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市场结构变化对实际汇率长期趋势的影响,结论认为,本国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市场垄断程度上升会导致本币实际升值,而外国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市场垄断程度上升会导致本币实际贬值。对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和中美两国市场垄断程度关系的实证分析基本验证了模型的结论。文章建议,可以通过拆分重组、发展民营企业、引进外资企业等方式引入竞争、降低垄断程度,从而缓解部分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5.
汇率变动、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方法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三者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有限,并且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也有限。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导致了市场的投机和炒作行为的出现,从而形成了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最终推动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绊脚石,为此而频起贸易纠纷,干扰了两国贸易的正常进行。本文首先回顾近30年中美贸易的发展状况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历程,进而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的影响,其结论是: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难以对中美贸易顺差产生调节作用,从长期来看则会产生一定作用,从而进一步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议银行汇率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续彪 《经济师》2001,(11):191-192
一、汇率及汇率风险的成因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即外汇买卖的价格。简单地说它是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 ,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 ,它是国与国经济之间最重要和最明显的联系中枢 ,同时也是各国政策制定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政策中介目标。而汇率风险 (又称外汇风险 )即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的变化导致的银行资产、负债或收益的不确定性 ,一般指资产、收益的减少和负债、支出的增加。汇率风险产生的前提是持有或运用外汇 ,只有持有或运用外汇 ,才会发生本币与外币、外币与外币之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货币的供求对比测度出流动性过剩,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货币存量的持续高位、经济增长、持续低利率与人民币升值、物价指数的高涨、外汇储备和净出口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与流动性过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框架构建了本币升值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结论认为本币升值与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的情况下,如果本币升值幅度很大,则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危机.实证检验表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因债权型货币错配造成的净值损失与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货币错配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苗颖 《经济师》2005,(10):252-253
在本币因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而被迫升值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如何协调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是至关重要的。特别对于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尤为重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首要坚持的原则,不能因惧怕本币汇率升值而放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