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女两性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致使其在家庭中存在明显的劳动分工,妇女的时间主要分配于家庭部门,而男性的时间主要分配在市场部门.这种分工是获得家庭福利目标函数最大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家庭部门的生产、消费的全部活动,既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的起点,又是终点.因此,政府应建立家务劳动的评估体系和标准,使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货币化,并将其列入国民核算体系.家务劳动在夫妻共同财产中有着不容忽视的经济价值,我国《婚姻法》应对家务劳动的价值作出肯定性规范,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将家务劳动作为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国民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国休闲市场的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研究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发展休闲产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首先基于传统工作一休闲模型对休闲消费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引入家庭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休闲消费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消费者最大化效用的条件,并分析了其他收入、工资率变化对休闲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些成功的商界精英,他们工作并休闲着,他们休闲并工作着。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可任意选择工作与休闲的时间和方式,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工作与休闲只是一种思维状态的切换。  相似文献   

5.
时间约束与休闲消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构建了一个引入“时间约束”的休闲消费模型,并基于时间密集型休闲品和物品密集型休闲品的休闲消费二分法,探讨了消费者最优休闲消费选择的条件,分析了工资率、非工资收入、工作时间变化对休闲消费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摩尔是"Shopping摩尔"的译音俗称,意指大型摩尔,即由一个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和规划,把一系列零售商店、服务机构有机协调地组织在一起,提供各式服务并能结合休闲、娱乐活动,以家庭消费为目标市场的特大型休闲购物和休闲消费的场所.它是高度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一种商业形式,其规模一般在10万平方米以上.  相似文献   

7.
劳动时间     
小向 《中国就业》2014,(9):13-13
正劳动时间的界定劳动时间也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参与社会性有酬劳动所花费的时间。从劳动者个体层面来看,劳动时间取决于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偏好,及其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从家庭层面来看,劳动时间取决于家庭成员构成,以及劳动者对家务劳动、市场工作和闲暇消费等内容的时间分配;从社会层面来看,劳动时间取决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工资制度、劳动生产率和社会保障水平。总体而言,世界各国的劳动时间都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些成功的商界精英,他们工作并休闲着,他们休闲并工作着。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可任意选择工作与休闲的时间和方式,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工作与休闲只是一种思维状态的切换。在美国,微软领导人比尔·盖茨有个“闭关周”。在这七天里,他闭门谢客,把自己隔绝在太平洋沿岸的一栋近水别墅中,专心研读关于微软未来发展的各类报告,或许一个震惊世界的决策将在这里产生。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正与家人或朋友HAPPY着。  相似文献   

9.
《监督与选择》2004,(9):B026-B027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达,物质生活水平较高,自然环境优美。这些都为家庭健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一般人的收入都比较高,休闲健身的花费相对其收入来讲比例不是很大,另外,节假日及空闲时间较多,他们的衣食住行大都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除修剪草坪、装饰住房,照顾幼小孩子外,家务劳动已很少。同时在这些国家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组织、俱乐部等数量较多,服务很周到,人们的健身休闲提供全面的服务,只要你愿意,自己可以不必费心,就可以玩得很愉快。  相似文献   

10.
对工作和家庭关系的研究是当代西方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课题。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席卷下,企业不得不在激烈的竞争中追求利润。而这种追求与传统的家庭观念交织在一起,使员工的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严重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汽车市场近年来的表现不太令人乐观,造成这种市场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家庭购车潮暂未形成。对中国汽车市场而言,这种家庭购车潮何时能形成呢?有关人士认为,到2003年,国产轿车将大举进人中国家庭。 经济形势向好家庭预期收入增加 经济向好,三年后,百姓袋里有钱,买车信心十足。汽车消费是一种带有连续支出的特殊消费,正因为这一特殊性,作为一个家庭,要想让他们订出购车的决策,并非取决于这个家庭今天的积蓄,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庭未来收人的多少,未来收人能稳步增加,家庭购车的信心愈大;而未来收人不明朗,甚至有…  相似文献   

12.
对工作和家庭关系的研究是当代西方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课题。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席卷下,企业不得不在激烈的竞争中追求利润。而这种追求与传统的家庭观念交织在一起,使员工的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严重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积极维护消费的合法权益,大力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这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当前,面对日益增多的消费维权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诉求,消费、经营、管理三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样性,既有简单意义上的对立,也有一般情况下的合作,还有合作与对立之间的交叉兼容。虽然消费、经营、管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异,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也不尽相同,但随着消费维权工作的展开,他们都不可避免地“身陷”其中,因此我们认为,在消费维权的实践中,他们是相互联系且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人口的逐渐老龄化将形成一个相当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据人口学家预测,21世纪将成为老年人的世纪。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4亿。与此同时,消费观念的转变,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旅游活动。进行旅游活动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可随意支配的收入,即要“有闲有钱”。老年人在这方面尤其是在时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老年人离退休后在家颐养天年,时间上完全是充裕的。从旅游消费的经济基础来看,老人离退休在家,有固定的收入,有社会保障,也有一定的积蓄。再加上这时儿女们大多参加工作,家庭负担较轻,老人们的工资收入真正成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况且儿女们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给老人们一些零花钱以表孝心,这些也在客观上为老人旅游提供了条件。从消费心理来讲,老年人一般有补偿心理。年轻时工作忙,没时间,很多向往已久的美景没去过,正好进行一下补偿。这些都为我们开发老年旅游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的价格竞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这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效用会随着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产品。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有两个厂商的离散动态决策模型,研究在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的厂商的价格决策对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影响,价格决策影响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动态演化的过程,以及市场均衡的务件和特征,包括产品不占有市场、占有部分市场以及上有今都市场的价格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家庭主妇,又称“全职太太”,许多家庭主妇不但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而且掌握着一个家庭的“财政大权”,对买保险有很大的影响,起码有一半的决定权,所以,保险营销绝不可忽视家庭主妇的力量,把保险卖给家庭主妇是营销员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对于女营销员来说,这项基本功是必须要具备的。  相似文献   

17.
邓郴春 《河北企业》2005,(12):26-28
<正> 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工作就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占据着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国家法定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但对于个别行业和人群来说,8小时工作制已经名存实亡,尤其是市场圈内的工作人士,个个都是典型的工作狂,对他们来说,8小时工作制似乎是与我无关。近期,我们通过联合专业的调查机构零点集团,对市场人工作状态进行了一次集中调查。经调查发现,他们如此辛勤奔波,有的是为了工作,有的是为了生活,有的则是迫于无奈。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超时工作,基本分为两种情况:即动力型(即自愿加班)和压力型(即非自愿加班)。无论是动力型还是压力型,他们的初衷只有两种可能:金钱和事业。要么是为了挣取更多的金钱,要么就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动力型会把加班当作一种享受,当作是  相似文献   

18.
唐文龙 《企业研究》2005,(11):50-52
在商务会客、家庭饮用和礼品赠送等场合的产品和服务消费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将葡萄酒作为他们的选择目标之一。通过对消费心理的分析,消费者的购买理由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以休闲享受或者健康导向的整个消费购买过程中,葡萄酒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其实追求的是诸如时尚的、成功的或者健康的心理诉求的实现。葡萄酒消费过程中随附的是一种“优雅的”或者“追求优雅的”消费文化。现代营销理论也要求企业的一切行为都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因此,对于葡萄酒企业来讲,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11,(6):70-71
对于当下汽车企业召回事件多发,田维维认为或许与市场压力有关,“新产品频发上市,竞争激烈,生产时间压缩,可能质量就得不到最好的保证。”不过,她也觉得,主动召回,说明了汽车企业更负责任了。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从整日尺度考察疫情背景下居民时间利用的变化及其差异性,比较疫情前、疫情严重和复工后三个时期居民时间利用特征,并基于疫情严重时期与疫情前相比的活动时间变化进行聚类,划分不同人群的时间利用变化模式.研究发现,疫情背景下居民日常活动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在不同人群之间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性与其社会经济属性等特征紧密相关.工作型居民的就业单位以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为主,疫情期间的工作时间大大增加,挤压了照顾家人以外的其他活动时间;家庭型居民家中有学龄前儿童的占比较高,疫情期间以照顾家人为主的家庭事务时间显著增加;休闲型居民在疫情严重期间的休闲时间显著增加,尤其是线上休闲时间增加最多.进一步讨论不同人群时间利用变化的家庭和社会意义,以期为应急突发事件下不同类型家庭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