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在2007年10月正式发布实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中明确: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最近,国家能源局又将调整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核电发展目标宏大,发展任务极重,在此“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大形势下,为确保我国核电又好又快又安全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2.
一、影响火电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的电源结构一直以煤电为主,水电和核电的比重很小。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7.9亿千瓦,全年总发电量达到32559亿千瓦时,增长14.44%,火电装机55442万千瓦,占总容量的77.73%,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82.86%。可见火电在我国发电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力工业布局和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经历了一个以电能替代非电能源和不断扩大用电范围的过程 ,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 ,电能比例不断提高。从规模上看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 ,年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04年底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44070万千瓦 ,其中火电、水电、核电分别为32490万千瓦 (73.72% )、10826万千瓦(24.57 % )、684万千瓦 (1.55% )。发电量为21870亿千瓦时 ,其中火电、水电、核电分别为18073亿千瓦时(82.64%)、3280亿千瓦时(15.00%)、501亿千瓦时(2.29 %)。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 ,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4.
加大投入与合作开发力度 提高国内铀资源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铀是满足国防需求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和能源,核电的发展离不开天然铀的稳定供应和铀资源的可靠保障。我国核电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成的核电装机将达到8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至少在2000万千瓦以上,对天然铀的需求会大幅增长,我国必将成为铀生产大国和铀消费大国。  相似文献   

5.
一、电力基本建设和电力生产 1.装机容量和新增生产能力呈稳步上升趋势,投资偏向于电网建设 从装机容量增加看,1~4月,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生产设备容量77180万千瓦,同比增长10.2%。其中,水电14745万千瓦,同比增长16.8%;火电60419万千瓦,同比增长8.0%;核电885万千瓦,与去年持平;风电1075万千瓦,同比大幅增长99.1%。  相似文献   

6.
电力工业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电力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我国电力的发展也诠释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能源工业的发展.其中电联专家预测我国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有望达到9.5亿千瓦.其中火电7亿千瓦,水电2.1亿千瓦,核电1016万千瓦,并网风力3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谷量的比重达26%.  相似文献   

7.
《商界》2004,(7):18-18
6月4日,参加波恩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的中国代表团表示,中国将在近期制订《可再生能源法》。到201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大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0%。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其中,光伏电站3712万千瓦,分布式606万千瓦,年发电量392亿千瓦时。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完成了2015年度新增并网装机1500万千瓦的目标,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的三  相似文献   

9.
事件     
《华商》2010,(9):16-16
中国核电在建规模全球最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9月20日表示,近年来中国核电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国务院已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其中已开工在建机组达25台、2773万千瓦,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近6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大中型机组的装机容量均在1200万千瓦以上;至199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99亿千瓦;1994年全年完成发电量92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四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燃煤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已接近80%,有些网区甚至接近100%。适度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规划,到2010年、2015年、2020年,我国的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1800万、3400万和5000万千瓦.即在现有的规模基础上增长188%、444%和700%。目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大多为独立于电网的法人实体,  相似文献   

12.
《财经界(学术)》2011,(9):44-45
受日本核电站危机影响,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在一夜之间发生突转。这些转变包括,刚刚在全国两会上获得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的核能规划部分可能重新修改;不久前刚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核电装机达到8600万千瓦的中长期目标,现在可能下调;“积极发展”的方针被“安全第一”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专列     
我国常规水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截至去年年底 ,我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 770 0万千瓦 ,首次排名世界第一 ;同时 ,水电在建规模与规划水电站容量亦居世界首位。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获悉 ,我国的水电在建规模逾 3 0 0 0万千瓦 ,规划水电站容量超过5 0 0 0万千瓦。去年 ,我国水电发电量 2 5 75亿度 ,占全部发电量的 1 7.4%。截至去年年底 ,我国水电开发率为2 0 .4%。在建水电工程 ,有些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除正在建设的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外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将建设世界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 (2 92米 ) ,红水河龙滩水电站将建设世界最…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我国风电产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该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使风力发电的发展有了法律的保证。为了贯彻落实这部法律,国家发展改革委正抓紧组织制订有关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同时组织编制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明确了未来风力发电发展的目标和前景;其中并网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2010年为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力工业正在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用两个参数——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可以说明:至1997年底,全国装机容置已达2.5亿kW,发电量达到11320亿kWh,均居世界第二位。 今后的发展预测:2000年装机容量3亿kW(平均年增长7.4%),发电量1.4万亿kwh(平均年增长7.25%);2010年装机容量5.4亿kW,发电量2.5万亿kWh;2020年装机容量8亿kW。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从未如此近距离感受核泄漏的危险,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危机仍未平息,中国核电即将面临方向抉择.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暂停审批核电项目.而不久之前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中国的核电产业却是另一番景象: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从既定目标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至8000万千瓦.目前,中国有6座核电站的13台机组正在运行,加上12座在建核电站和24座筹建核电站,如按期建成运行.届时,中国将有超过140台核电机组运行.  相似文献   

17.
叶伟 《机电产品市场》2007,(3):66-67,69
目前,在我国电源结构中,火电装机容量占74%,发电量占80%;水电装机容量占25%,发电量占19%;核电仅占1%左右。火电厂中的各类辅机设备中,风机、水泵类设备占了绝大部分,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三年后即我国“十五”规划末 ,我国所有在建核电站机组全部建成后 ,将有 660万千瓦共 8台核电机组投产发电。届时我国内地核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 870万千瓦。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有关人士介绍 ,到 2 0 0 5年 ,仅秦山一期、二期、三期和田湾核电站的年上网电量就会达到 30 0多亿千瓦时四年内我国将新增核发电能力660万千瓦@君舟  相似文献   

19.
王强 《商务周刊》2009,(15):83-83
日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风电国家,截至2008年,中国境内有200多个风电场在运转,风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发电总量达到128亿千瓦时。而根据权威数据,到2010年,中国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绿色的电流正源源不断地从“风车阵”注入阔步前进的中国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中国风能发电市场并未像太阳能发电及常规火力发电那样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从中电联发布的电力统计快报中显示,2009年中国全口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92.5%,成为全球新增风机最大的市场。而风电发电量为270亿千瓦时,增幅达到了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