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兵 《特区经济》2005,(11):44-45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我国政府设定的银行监管目标,从2001年到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必须从25.4%降为15%。由此推算,从2001年到2005年的5年内,国有商业银行每年至少要自行消化不良贷款约2000亿元。中国银监会成立后,不良贷款的“双下降”更成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强调:“继续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仍然是当前的一项突出任务,要加大贷款回收力度,积极催收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2.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不良贷款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不良贷款高,收息率就低,利润就会下降;不良贷款高,资产损失就高,就会相对降低资本充足率,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  相似文献   

3.
防止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反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嘉 《产权导刊》2006,(6):58-59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是我国银行体系的中坚力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柱的作用。但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的“痼疾”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道路上的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是当前银行信贷工作面临的难点,也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环节.信贷资产质量低,不仅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效益,而且直接影响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并反映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资金循环链上.  相似文献   

5.
吕德忠 《北方经济》2004,(10):33-34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这四家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供应者.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所有者缺位状态,对其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运作效率低下,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面对金融业的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国际金融业的挑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将从委托-代理角度来分析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代理问题,并希望能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我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银行经营中存在突出问题及原因(一)巨额的不良贷款,应收未收利息居高不下由于多年的积累,经济运行机制与体制下各种矛盾日益暴露,造成不良贷款数量大,并且形成越来越多的呆帐和死帐,信贷资产质量差,应收未收利息居高不下,经营效益严重滑坡。截止至199...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面临着体制改革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与挑战,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实施营销战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依然突出,包括部分银行损失贷款增加、潜亏问题仍很严重;风险准备金缺口依然较大,资本充足率仍然偏低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步伐,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同时更不利于安排全国的金融方针、政策。因此,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深化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银行的不良贷款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和改革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主要是既包括了市场性的原因,也包括了制度性的原因。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不良贷款和金融不良资产形成的内部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改进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尽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仍有很多因素会加大新增不良贷款的数目。银监会将严格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持续监管分类准确度,实现不良贷款的“真降”。并将动态跟踪各类贷款间迁徙变化路径和趋势,对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监管。  相似文献   

10.
何清  潘焕学 《中国经贸》2012,(4):135-136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主体,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其不良贷款问题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本文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基础上,对其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处理不良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已经成为困扰其正常运营的一大症结,要提高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必须认真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才能彻底根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灿 《发展》2006,(7):88-89
近期,银监会公布的2005年二季度末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据显示d主要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637.3亿元,比年初减少5545.2亿元。但如果剔除工行通过财务重组政策性剥离6340亿元不良贷款这一因索,2005年6月底,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94,8亿元。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前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围有银行贷款主要来自国民存款,如果银行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将导致老百姓对我国的金融机构失去信心,将钱存人外资银行。而根据专家预测,外资银行只要吸收国内银行6%的存款,  相似文献   

13.
一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多,虽经几次化解实际有增无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金融安全的瓶颈问题;二是国有企业效益不好,拖欠银行贷款日益增多,虽经几次清理但收效甚微,这既涉及到银行管理、企业管理问题,也涉及到银行企业关系问题。其中国有企业发展不顺是基础性原因,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其清收也极为重要。在传统银企关系下,因为都具国有性质,所以相互信任度很高,再加之领导关系的介入,所以贷款前既不认真审查,拖欠后也不积极清收,这就变相鼓励了企业拖欠行为和不良资产增加。当…  相似文献   

14.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具有的广泛性、长期性和严重性,构成了银行向商业化、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1999年,我国先后组建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简称 AMC,下同 ),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手段收购、管理、处置从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帮助银行卸下部分包袱,化解多年积聚下来的金融风险。截止 2000年 6月末, AMC共接收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1.3万多亿元,按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质量分类,这些贷款基本上属于后三种,形成的时间可大致划分为: 1990年以前因计划经济因素形成的约占三分…  相似文献   

15.
唐浩忠  徐涛 《特区经济》2005,(11):161-162
为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得到全面剥离处置,借鉴国际经验,1999年我国成立了兴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拟订原则上公司的存续期限不超过10年.几年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综合运用债转股,债务重组,承销上市利用外资和法律诉讼等方式开展不良资产处置,已取得显著成绩.2004年国务院批示要求各资产管理公司在2006年底前完成政策性不良贷款的处置任务。  相似文献   

16.
孙波 《山东经济》1999,(5):54-55
据统计,1996年底,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79%,银行的不良贷款已占贷款总额的20%以上。银企大量的不良债权债务制约了企业和银行的改革发展,也严重影响了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效益的提高。一、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银企之间大量的不良债权债务,背景深刻,原因复杂,其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新产生的因素;既有政府、财政方面的原因,也来源于银行管理上的不完善。(一)政企不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实行扩张性经济发展战略,总是要求企业上项目,铺摊子,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就…  相似文献   

17.
《山区经济》1999,(3):48-49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成为制约金融改革和商业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柳林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从中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我国银行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已是不争事实。据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统计资料表明,到2008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上万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仍在两位数;至2008年末,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数千亿元,仍有大量不良资产需要处理。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现有不良资产近万亿元,以2008年9月的数据计算,不良资产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依然很高。  相似文献   

19.
单飞 《辽宁经济》2006,(12):69-69
如何化解不良贷款,保障金融安全,是各国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逐年增多,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经营风险相当严重,当前必须把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摆在商业银行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效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沉淀巨额不良资产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不良贷款处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和阐明加快不良贷款处理的意义,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